从春秋走向战国/开战中国_周梅森/梦回汉唐【完结】(58)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梅森 梦回汉唐

  第十四章石油禁运

  随着解放军占领了苏门答腊岛,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内海,解放军的远洋海军已可随心所欲地拦截任何它看不顺眼的船只。各国商船开始很不高兴,但这些失去的自由却换来原本横行在这一带海盗的完全绝迹,最后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一直做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美梦的印度突然发现自己突然当不成悠闲的渔翁了,中国已踢开一扇院门,一脚踏入自己的后院──印度洋了。

  印度是印度洋周边国家中,地缘政治条件最好的,在印度洋地区天生占据着极为有利的战略位置。它雄据印度次大陆,其最南的尖端──科摩林角伸入印度洋1600公里,以科摩林角为圆心、1200海里为半径的弧线附近,东有扼欧、非两大洲与东亚、大洋洲的海运必经之路马六甲海峡;西为亚丁湾口,进而可达曼德海峡,这是经苏伊士运河、红海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咽喉;西北则是霍尔木兹海峡,这里是“世界油库”波斯湾的唯一出海口;南面就是查戈斯群岛,其主岛迪戈加西亚是美国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海空基地。

  印度当然知道光有条件,没有实力,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为加qiáng对印度洋的控制,印度海空军都特设了个南部司令部,印南部海军司令部的所在地科钦距科摩林角约250公里,而驻特里凡得琅的印南部空军司令部则距科摩林角不足100公里。虽然印度次大陆把印度洋分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印度洋中部三个作战方向,印度传统的主要军港也分别位于西海岸的孟买和东海岸的维沙卡帕特南,但由于没有任何地理上的自然障碍,印度海军仅通过自己的领海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战略机动,自由地向东、南或西三个方向集中使用力量。近二十年来,印海军还大力兴建了果阿、卡尔瓦尔、加尔各达、马德拉斯、布莱尔港、阿拉科南姆等其它军事基地,海战场保障体系相当完善。

  从印度东海岸的重要海港马德拉斯向东约720海里,印度拥有两个重要海外领地──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两群岛横列在马六甲海峡西口,总面积约8300平方公里,约有人口50万,是东北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攻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进击东南亚地区;守可以使几乎整个孟加拉湾成为印度的海上防御纵深。东南方的斯里兰卡已于年前加入印度,再加上吞并的陆上邻国孟加拉国,使整个孟加拉湾被围成铁桶一般。印度在西南150海里处还有一小片珊瑚岛礁,名叫拉克沙群岛,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印度防卫其西海岸的前哨。西南方的马尔代夫是个珍袖小国,传统上其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完全受制于印度,更不用说现在它整个国家已被“温室效应”引起的海面微升折磨得jīng疲力竭了。怕承担巨大的建坝费用也许正是印度没有吞并它的唯一理由。但只有印度愿意,马尔代夫随时可以作为印度的海上屏障。

  地理上的优越条件使印度海军享有进可攻、退可守的海上战略优势。可以说在静态上,印度洋、尤其是北印度洋基本控制在印度手中。

  由于拱不动东北方巨大的中国,加上陆上地形对印度进一步扩张的限制,近二十年来,印度的军事战略重心日益倾向海洋,印度的决策者最响亮的口号是“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印度的海上军事战略也相当简单,即面向整个印度洋,不断扩大其在印度洋的发言权,竭力排挤其它大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力图形成“山中无老虎”的独霸局面。尽管印度海军缺乏实战经验,它的装备也是东拼西凑,但在漏水下沉前能赶回基地的范围内印度海军仍是只不可忽视的海上作战力量。根据印度人“思想远高于能力”的传统,它那印度洋地区最具实力的海军完全有能力确保其国土、海岸线、领海的安全,能绝对控制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勉qiáng能控制邻近国家海域;可以在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对像奥地利、匈牙利和蒙古这样的国家实施有效的海上封锁。

  现在,中国海军不打召呼便在印度洋大规模出现,印度开始感到它在印度洋的海权受到威胁,印度政府不得不与中国展开对话。印度很慷慨地提出它将停止拦截从波斯湾开往中国的油轮,这样中国海军就不必要进入印度洋,作为对印度让步的让步,中国是不是应该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保持中立?当然喜欢左右逢源的印度在另一方面又向美国人伸出橄榄枝。

  长期以来,印度与美国关系相当微妙,既不是敌手,也不是盟友;既有互相利用之处,又有重大的利益冲突,前一阵忽热乍冷的印美外jiāo正是这种关系的缩影。

  在地球仪上,要找到一个和美国没有利益冲突的国家大概需要放大镜,不在此列的印度,在由谁控制印度洋问题上,和美国大唱反调。美国的全球战略原则是不允许任何美国以外的国家独自控制某个大陆,从而成为美国的对手。虽然南亚次大陆小了点,但毕竟是个大陆,一视同仁的美国当然要采取维持地区平衡、牵制地区大国印度的战略,当然更不会允许有哪一种它国势力单独控制更大的印度洋。印度海军嘴上控制的4个海峡又不巧都属于美国海军在战时必须控制住的16个海上战略通道,谁让他们都是马汉的信徒呢。美国显然认为马汉的海权理论版权永远不会到期,对胆敢盗版的印度当然不慡,为此,美国一直扶植巴基斯坦和前孟加拉国来牵制印度。

  深怕盟友突然变节的美国──虽然历史证明正好相反─也悄悄组建自己的第五舰队,使之成为对这一地区施加影响、进行控制的基本战略力量。识趣的英国人在1966年和美国达成共同使用位于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岛的协议,浮萍般的美国海军总算在印度洋上获得了歇脚的立足点。查戈斯群岛的主岛是迪戈加西亚岛,面积只有约2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甚至比科摩林角还重要,要不是它有无法克服的“幅员较小,力量有限,且远离战略后方,难以得到支援和加qiáng”的弱点,美国人早把它变为第二个珍珠港了。

  如今,美国已不再拥有世界最qiáng的海权,美国海军已不是唯一具备全球使用力量的海军。在新的军舰没下水之前,美国不得不收缩其海上力量。从全球海洋战略形势上看,美国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几个濒临3个大洋的国家。为保护其本土,美国就要维持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上的海军。这样,距离美国最远、没有本土可以依托、没有大量的前沿基地、保障最难的印度洋就不得不暂时放弃。

  英美两国知道他们的迪戈加西亚岛已趋于孤立,可能随时遭到解放军的攻击。

  如果这个战略要点落入中国人之手,不但对中国的石油禁运沦为笑话,他们自己反而会被石油封锁。美国总统托雷多的国家安全顾问建议把迪戈加西亚岛jiāo给印度托管,以此为条件把印度重新拉入抗击中国的阵营。托雷多认为这倒是个一石二鸟之计,便去说服英国向其前殖民地让步,不久英美两国便开始和印度暗中接触。印度总理辛格虽对向中国开战疑虑重重,但舍不得到嘴的肥肉,于是双方开始了讨价还价的谈判。 实施“二桃杀三士”之计,首先要让“士”知道有“桃”,美英故意露出破绽。中国的情报机构很快得悉内情,立刻报告给中央军委。石油毫无疑问是中国当前最缺乏的战略资源,为弥补中东油源的缺口,中国一方面加大国内生产,从中亚进口,修复苏门答腊岛上和南海海上油田,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油料配给,但终不是长久之计。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8/1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