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_姜戎【完结】(151)

2019-03-10  作者|标签:姜戎

  羌族的伟大在于她的刚qiáng性格和超人的智慧,与古羌族同时存在的古匈奴等游牧民族早已消亡,而她却一直顽qiáng生存延续至今,她的儿孙子族的数量已达到令世界震惊的十几亿之巨……

  咱们还是回到炎huáng时期,在炎帝进入中原之后,传说中的南方“shòu身人言”的九黎族蚩尤也北上中原,与炎帝族发生激烈冲突,开始务农的炎帝族被凶悍的蚩尤九黎族不断进bī,“九黎族驱逐炎帝族,直到涿鹿”。炎帝便联合更加qiáng悍的huáng帝族共同作战,在涿鹿大败九黎族,并把九黎驱出中原。huáng帝族后来又打败炎帝族,并把炎帝族挤到长江流域,才正式进入中原定居。再往后huáng帝族又与炎帝族联合,共同抗击南方蛮族。

  我认为huáng帝族之所以能够战胜蚩尤九黎族是有其民族性格根源的。这是因为当时huáng帝族仍是游牧族。《史记·三皇本纪》的注释说:“炎帝huáng帝皆少典之子,其母又皆有娲氏之女……姜姬二帝同出少典氏,huáng帝之母又是神农母。”因此,huáng帝族与炎帝族同属一族。既然炎帝族起源于西戎羌族,那么huáng帝族也起源于西羌和西北高原。史书记载,传说中的huáng帝族发源于西北游牧区,活动范围在西北,主要功迹和事迹也发生在西北。庄子说:“昆仑之虚,huáng帝之所休。”《山海经》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史记·五帝本纪》又说:huáng帝族“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而且,huáng帝“有土德之瑞,故号huáng帝。”《史记》的注释解释道:“有土德之瑞,土色huáng,故称huáng帝。”而huáng色之土,乃游牧之地西北huáng土高原也。范文澜认为:“huáng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据传说,huáng帝曾居住在涿鹿地方的山湾里,过着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

  在传说中,huáng帝与炎帝打败蚩尤九黎,发生在涿鹿;huáng帝与炎帝三次大战发生在阪泉,而阪泉在河北怀来,古称怀戎,是游牧区,就在涿鹿东边几十里的地方。涿鹿在华北的西北部,是内蒙草原的延伸地,在上古时期是典型的游牧区。上古时期涿鹿、怀来、妫河和燕山地区是游牧民族的地盘。后来,huáng帝又定都于涿鹿。最后,huáng帝叶落归根,“huáng帝崩,葬桥山”,而桥山更是地处西北,人所皆知。炎huáng二帝起源于西北游牧族和游牧区,因此必定崇拜天,也就是崇拜草原和游牧民族的“腾格里”。《史记》说,轩辕huáng帝擒杀蚩尤以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

  陈阵从文件夹中抽出一张卡片说:中国西北的游牧族世代崇拜腾格里,这是经过考证的。你听听《草原帝国》的作者、法国研究亚洲史的泰斗勒尼·格鲁塞是怎么说的。他说,“匈奴人于公元第三世纪后半期时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和qiáng有力的民族。他们的首领被称作单于,这称号的全文译音为撑梨孤涂单于,汉文内译作‘天子’,我们辨别出撑梨为突厥——蒙古语字根,它显明的是突厥字与蒙古字‘腾格里’(天)的译音。”你看,从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全都崇拜腾格里。而匈奴是极为古老的民族,古称荤粥,在夏朝称为“淳维”,在殷商时期称为“鬼方”,到汉朝才称为匈奴。《史记》的注释说:荤粥乃“匈奴别名也”。在huáng帝时期,huáng帝就曾与荤粥打过jiāo道,《史记·五帝本记》说:“huáng帝……北逐荤粥”。由此推断,在huáng帝时期的西北游牧族就崇拜腾格里,要不当时的各部族就不会把huáng帝尊为天子了。腾格里崇拜和天子这一称号都来自上古时期的西北游牧族。

  由于huáng帝族是游牧族,因此也必定具有láng一样的猛shòu性格,《五帝本纪》说:huáng帝“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传说中,huáng帝的军队就是这样一支凶猛可怕的猛shòu之师,带有鲜明的游牧军队特性。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六种猛shòu中却没有láng,这是因为在猛shòu中láng是不可被驯教的,连半人半神的huáng帝也不能驾驭láng,而且崇拜草原láng的游牧族是绝对不会去驾驭láng的。

  所以,我们汉人实际上都是西北游牧民族的后代。后来汉族鄙视游牧民族,那真是忘本忘祖。汉族出身于游牧民族,那它的血管里肯定还有láng性血液的遗存。这可是未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资源,应该像保存火种那样把它好好保存并发扬光大。

  杨克眼睛闪亮,说:怪不得草原民族代代崇拜腾格里,华夏农耕民族也世代崇拜“天”,崇拜老天爷。原来华夏族的“天崇拜”,是炎huáng二帝从草原老家和游牧祖先那儿带到华夏来的。

  陈阵微笑道:没错。所以中华大地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本是同根生,是腾格里之父,和草原大地之母生出来的一对兄弟,草原民族是兄,华夏民族是弟。这两个东亚古老的民族同时崇拜天、崇拜腾格里。这种共同的最高崇拜对中华民族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现在看来,炎huáng以后的中华历史表明,这对有共同最高崇拜的同根兄弟民族,不管怎样打得血流成河,但却是在共同创造中华的文明和历史。一旦华夏民族在农耕环境中软弱下去,严厉又慈爱的腾格里天父,就会派láng性的游牧民族冲进中原,给羊性化的农耕民族输血,一次一次地灌输qiáng悍进取的láng性血液,让华夏族一次一次地重新振奋起来。后来在软弱的弟弟实在扶不起来的时候,qiáng悍的哥哥就会入主中原,入主半个中国,甚至入主整个中华,代替弟弟掌管社稷,维持华夏文明,一直坚持到与西方文明相遇。兄弟两族就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创造了世界惟一的奇迹——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惟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还深深地蕴涵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潜力。

  中华文明道路是世界上最大的qiáng悍草原,和世界上最大的软弱农田上产生出来的奇特之路。

  还需要注意的是,炎huáng大战,最后以huáng帝胜出,这是因为虽然炎帝huáng帝都起源于游牧族,但是炎帝族比huáng帝早几百年进入中原农耕区,炎帝又称作“神农氏”,是上古时期华夏各族中最早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部族,因此炎帝就比huáng帝更早地受到农耕对民族性格上的软化影响。游牧jīng神不断战胜、并最终战胜农耕jīng神这一世界性的客观规律,也在中华历史中发生作用。炎huáng大战成为中华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一条主线的起点,这条主线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游牧jīng神和农耕jīng神之间的斗争、融合和发展的历史。这条主线的历史比阶级斗争的历史更久远、更漫长,在阶级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而且这条主线的历史对中华文明影响也更深远,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杨克兴致勃勃地说:更有意思了。看来不到草原祖地,不拜会草原民族、草原láng和láng图腾,咱们就不会站在全新立场来弄清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以及这种文明的底蕴。到草原跟láng打过jiāo道以后,我脑子里的大汉族主义也确实清除得差不多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51/16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