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人生智慧书_闫晗【完结】(33)

2019-03-10  作者|标签:闫晗

  胡适曾经收到一些很潦草的信,连写信人的姓名也认不出来,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以后我们写信,遇到重要的字最好要写正字。我总觉得爱乱写草书的人神经不太正常,往往为了一个字,要人费时去思量,去猜想,这就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我们随便写一封短信,也要对别人负责的。”

  在胡适看来,从字写得规矩与否,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负责任。写的草字叫收信人认不得,就是对人家不负责任了。

  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工作,责任心都是很重要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细节关键到足以要命。一个马虎,一个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忽视了细节,粗枝大叶,也会让所谓的“才能”,贬值大半。

  诸立昌的第一次求职经历,令他一生都难以忘怀。

  诸立昌是大专生,三年里他勤奋学习,英语、写作、专业课样样不懈怠,业余时间还参加了会计本科考试,到毕业前诸立昌即将获得学士学位。对自己的功底诸立昌是颇为自信的。

  诸立昌应聘的是一家全国知名的国有大型企业。人事部对他的资料相当满意,对他的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很欣赏。也许是由于惜才之故,人事部主管对诸立昌极为客气,当即电话通知财务经理对他进行面试。十分钟不到,财务经理就来了。财务经理是一位十分瘦削的老先生,衣着朴素。几句寒暄之后,便转入正题,财务经理说他想考几个会计科目方面的问题。如此简单的问题,让诸立昌不禁窃喜,“你说吧,你说吧。”诸立昌说,一点儿也不紧张。

  考核极为顺利,对他的问题诸立昌几乎是不假思索,对答如流,同时还旁征博引,援引财政部最新颁布的有关会计法规加以论证。诸立昌想用自己的学识来赢得这位经理赏识。一个小时后,他被宣布留用了。成功如此容易,诸立昌骄傲的情绪自然也就滋长起来了。

  上班的第一天,财务经理jiāo给诸立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依据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个过程极为简单,就是一个数字转抄的事。一千多张凭证诸立昌两天就抄完了,他不免有些看轻这份工作,言语之间有所流露。财务经理却依然是一副水波不兴的样子。到第七天开始与总账核对,诸立昌惊奇地发现自己竟对不上账。据其所登录的明细金额,十次二十次地加总,与总账总是对不上,诸立昌慌了手脚,几千笔金额要查出错误可不是一件易事,反复核查几次后仍与总账对不上。

  诸立昌开始怀疑是总账有误。他再一次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经理他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财务经理并没有直接回答诸立昌的话,只是笑了笑说:“小伙子,世上好像任何事都是相对的,没有太绝对的吧。”诸立昌不以为然。财务经理将其登录的明细账拿去复核,结果不到十分钟就查出了一笔错误,322579误写成了22579,二者之间相差近14倍!

  诸立昌羞愧满面,无言以对。财务经理当即让诸立昌去人事部结账。

  一份年薪6万元的工作就这样与他失之jiāo臂了。从公司到学校是一段极长的路,平常都是公司的班车接送诸立昌上下班,而今天,诸立昌第一次要从公司走回去了。他为这错误的一步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往往越是小事,越能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生活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件小事,才能保证大事不出错。胡适要求要一点一滴都不苟且,一字一笔都不放过,就是希望人们能严谨地对待生活和工作,把每一件事都当做大事来做。在胡适看来,能认认真真做好小事的人,才是能承担大事的人。

  (本章完)

  第48章 用琐碎的时间填补生命的空白

  第十一章3 用琐碎的时间填补生命的空白

  从前我在美国时,看见袖珍本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用圣经纸印的,薄薄的一本只要几毛钱,我就把没有看过的莎士剧本买来,专门在地下电车或上厕所时看,不过几个月就看完了。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你爱生命吗?你若爱生命,就莫要làng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由生命所积成的原料。”这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言被很多人用以自省,胡适也奉其为座右铭,专门恭敬地抄在了日记扉页上。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会多给谁一分,也不会少给谁一秒。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有些人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价值,有些人却一事无成,一天天荒废过去。成功者之所以能在一样的时间里有超越常人的进步,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时间,善于在不起眼的分分秒秒里积累知识。

  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一天,有个少年来向他求教读书的妙法,他告诉少年读书必须一滴一滴积累。少年不懂,于是,他来到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它是否在长高。”少年看了很久,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他说:“没见长!”陶渊明反问道:“真没见长?那禾苗是怎样变高的呢?”见少年低头不语,陶渊明就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看不到。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靠一点一滴积累,虽然有时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他还用溪边的磨刀石教育少年说:“它之所以凹下去,是因为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才渐渐成这个样。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谢礼说:“多谢先生指教,我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一定会记住先生的话,好好学习。”

  禾苗看起来呆立不动,可几天不见就长高一大截,因为它们把所有的时间、全部的养分都用来营造一个新的高度。每次一点儿,肉眼看不出来,几个日日夜夜积累下来,就能明显看出它们离天空又近了一步。做学问也是如此,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放过,时间久了就能积累下丰厚的知识。人人称颂胡适是才子,他的才华,也是靠抓紧时间读书积累出来的。

  胡适在绮色佳留学时十分勤劳辛苦,他在日记中记录:

  “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全书三百八十余页,用薄纸印之,故全书仅广寸有半,长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携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唯于厕上及电车中读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yīn之法也。”

  美国学校很注重光yīn的宝贵,尽量找时间帮学生们学习。美国大学在放暑假,会开设 “夏课”,满足刻苦的学生求知的要求。胡适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因为他觉得 “平日已习于学,今假中一无所事,反觉心身无着落处,较之日日埋头读书尤难过也。”可是,中国无“夏课”之说,政府派来的官方监督就告之中国官费留学生们不能去学校参加“夏课”的学习。胡适非常不满,认为政府的做法太可笑了,学生主动抓紧课余时间学习不但得不到鼓励,还被制止,胡适用了一个形容词说这是“骇人听闻”。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3/5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