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小妹因上学而不再来报社打工,我每天上班时,看到空的茶杯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怀念与感伤。
如今,我离开报社也有十年了,上司与同事的脸都因为时间而模糊,但小妹的脸还非常清晰地越过时间,她泡的茶——那把粗茶泡得很好喝的茶——还常热腾腾地从心里涌出来。
从那时候,我就知道泡好喝的茶不一定要好的茶叶,不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只要有细腻体贴的心和对待人的善意,再普通的茶里也有无尽的滋味。
许多喝茶的人都不免会执著于用小壶喝茶,认为这才是“功夫茶”,用大茶壶或大茶杯泡茶的人是不会喝茶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见解。一个人用盖碗也可以泡出好茶,而大茶壶里也有特别的滋味。
记得童年时代,乡间的十字路口,或寺庙车站的门口,都有大茶壶的“奉茶”,奉茶的茶叶都不会很好,是茶枝煮成的,也有一些是米茶、麦茶、决明子茶,但是用大碗一咕噜灌入喉中,一阵清凉到底。想到那些不知名的奉茶的人,他们用心煮茶,给过路人清凉的善心,就会非常感动。
一直到现在,乡间的公园也有为人泡茶的人,他们带着一把大茶壶,几具玻璃盖杯,在乡下的凉亭冲茶给人喝,清晨或huáng昏到那里去喝茶,一碟瓜子、一盘象棋,就会使我们感受到茶中也有情味。
喝小壶茶,是明朝才开始的,明朝以前的人都以茶碗喝茶,寺院里则是用大茶壶喝的。想想,在唐朝数百人或千人以上的寺院,敲了木鱼或打了茶鼓,僧人鱼贯而入,排成几排,管茶的“茶头”和“茶座”,用一个大茶壶,倾注在茶碗里,大家安静地喝茶,提神静心以便等一下继续打坐修行,光是想想那样的场面就要令人动容。
泡茶的人比泡茶的技术重要,喝茶的心比茶叶更重要。
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泡茶的故事:
有一位女大学毕业以后,去应征文书的工作,被公司录取了,由于公司里没有文书的缺,经理就暂时安置她做泡茶的工作,领文书的薪水。
一开始,她很开心,认为泡茶的工作简单,又可以领文书的薪水,很安心地为公司同仁泡了一段时间的茶。
过了一年多,她心里开始嘀咕,自己是堂堂的大学毕业生,老是做着低三下四的泡茶工作,心里很不开心,不但端茶时表情郁郁,连泡出的茶也很难喝,弄得整个公司气氛僵硬,人心惶惶。有一天经理喝了一口茶就吐了出来:“堂堂大学毕业生连茶都泡不好,gān脆离职算了。”
少女听了很伤心,决定当天下午就提出辞呈。正在这时候,公司有一位重要客户来访,谈一笔数目很大的生意,经理便叫她泡茶出来招待客人。
少女擦gān眼泪,心想:“这可能是我在这家公司泡的最后一壶茶了,不如好好地泡,不要让人觉得我连茶也泡不好。”
她非常专心细腻地泡茶,用灿烂的微笑端茶出去,客户只喝了一口就说:“呀!好久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了。能把茶泡得这么好的人,做任何工作都可以胜任的。”经理也喝了一口,久久说不出话来,这同样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和早上已经完全不同了。
这故事的结局很好,公司做成一笔大的买卖,少女的辞呈被退回,立刻调任文书的工作。
我喜欢的人生态度,是工作与泡茶是同一回事。一个能在泡茶时专心的人,工作也会专心。因此,泡茶给人喝是一种很好的供养,并不是卑微的事。
我喜欢小壶茶、盖碗茶、大壶茶都能泡得很好,并且有好心情去喝。摆在我们眼前的小茶壶,可以为三五知己而倾注,如果我们能尽心地去爱朋友、体贴朋友,泡起人生的这把大茶壶就容易得多了。
偶尔会想起十六年前为我们泡茶的小妹妹,她现在也是中年的人了,一定也经验了一些沧桑。我想,她一定很幸福地生活着,一直有花样的微笑。因为我深信:
“能把茶泡得那么好喝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吧!”
情如无憾情补天(1)
连续几天,我都在台北的仁爱路上,观察菩提树的变化。
在台湾,由于四季如chūn,大部分平地的树木都是终年常绿,台北街头比较特别的是木棉和菩提树。木棉树总是在绿叶落尽了才开花,使得木棉花格外的澄明和艳红。
菩提树呢,是冬天的时候,叶子一起落尽,开chūn时,像焰火爆开,冒出了绿芽。
由于昨夜的残叶已凋谢gān净,今晨的新芽更突显出晶莹、透明、翠绿、鲜嫩。那菩提树的叶芽,每天都带给我非常新的欢喜,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叶芽繁茂出来,日日带给我惊喜。
新长成的叶芽是完全无染的,全新的生命,那样的纯粹,那样的jīng美。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初生的叶子会给我那种充满力量的感动呢?为什么成熟的叶子就难以使我动容?这可能来自两个原因:一是新生,凡是新生都需要勇气,并且令人感动。二是无染,当一片叶子从树的心开出来的时刻,它完全没有被外在的世界染着,当我们这些已被染着的心看来,就会感到惭愧了,如同我们看见襁褓中的婴儿一样。
树的新芽与人的婴儿,都是以无比的纯净来面对世界,等到新叶长成,就是凋落的时机;如同婴儿变为成人,就不免俗化、僵硬、老去。我想,如果一个人能不失去婴儿的心,就可以找到“不老”的灵药吧!
在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里,最歌颂婴儿纯净的人应该是老子吧!在《道德经》里,老子曾多次地谈到对婴儿之心的向往: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我们是不是能使我们的心气专注导致柔软,像婴儿一样呢?
——《老子》第十章)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chūn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
儿之未孩。
(世间的人是那样的兴高采烈,就好像享用丰富的酒宴或chūn天登上高台。唯有我淡泊恬静不起波澜,像还不会笑的婴儿一样。——《老子》第二十章)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能做天下的溪谷,常德就成为自然不会散失,如回归到婴儿的状态。——《老子》第二十八章)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圣人对天下的人,谦虚怀让;治理天下,有纯朴自然的心。老百姓都能凝神静听,圣人疼惜百姓就如同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老子》第四十九章)
我们从这些篇章可以看到老子理想的道,是希望人能回归到那种天真无为、自然纯净的婴儿之心。人的老去乃是无可奈何的,不过不管是圣人或凡夫,都应该有赤子的心情。
老子讲婴儿最透彻的是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shòu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jīng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qiáng。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