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手机放下来,换成一整杯啤酒,与小孩们隔空gān杯。我想,多年后的他们一定会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如我一般想起过去的自己,然后为自己gān上一整杯吧。
一个对自己名字敏感的人,多少都是一个在意自己的人。我曾经担心他们会因为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迷失,现在发现多虑了。那些打了jī血的90 后同事经过那一段之后,渐渐地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如何与人沟通,对工作比其他人更加负责。名字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做不到如雷贯耳,也要赫赫有名吧。
2014.3.21
把时间làng费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有一种孤独是当所有人都在埋头解答一道公式时,你已经有了答案。第一次兴奋,第二次享受,第三次习惯了。之后,开始孤独。
我买了一本杂志,一直没有时间看。当终于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完,我想起还有一本杂志未看,便满心欢喜地躺在chuáng上看了起来。
对于杂志,我是很有感情的。读大学时,很少去书店买小说,反而经过报刊亭时常常会用生活费里省出的几十块来买杂志。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工作之后。唯一的不同是,大学里买的杂志每一页都会仔细阅读,而工作之后买的杂志基本上只阅读过封面。
很多杂志的标题都耸动又迷人,《上班族永远不会知道的十个真理》《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21 世纪最有竞争力的人格》 《如何成为老板的心腹》《小清新的人格,重口味的人生》《为什么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有钱人》……于是一本又一本搬回家,每天都告诉自己:第二天就看。然后一个月飞快地过去,这些标题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催眠自己已经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又搬回一堆《管理团队的自我测评》《你适合创业吗》《不完美的人生也能有完美的事业》《有对手才有成就感》……继续催眠。
一本杂志的月度主题,就像阅读者的一处死xué。我总认为买了这些杂志,死xué就会随之不见,于是就一直买,但从来不看。每次要搬家的时候就很头疼,不知道那些从未翻阅过的杂志应该如何处置,只能把那几篇主题文章撕下来存好,然后过几年搬家时再扔掉……这个习惯保留至今。
满心欢喜翻开的杂志是一本风评不错的泛财经杂志,大致就是让我们这些完全不懂理财的人开始懂得如何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珍惜金钱。这种理念如多年前那些买了未看的杂志那样,一刀就刺进我的心。
看了目录,一篇文章名为《如何在机场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个标题直戳双目,要知道每次到了机场,要么早到,要么延误,人生就如同打点滴,永远处于急救期。
作者是某个公司的高管,我直觉认为——看完此篇文章,必将解决我人生最大的困惑之一。
作者先写在机场不能gān的事情有哪些——比如不能太期待机场的美食等;之后作者写在机场只能gān哪些事——比如逛书店、用iPad 看视频、玩手机游戏等;然后作者再写自己曾在机场gān过哪些特别无聊的事情——好像是搬运行李再编号什么的;最后作者写到——我就是这么打发机场时光的。
我怀疑自己眼睛出问题了,又重新浏览了一遍,确认自己并没有看串行,也没有漏看任何一段。这是我多年后第一次那么认真地花了十分钟阅读的文章,居然文不对题,狗屁内容都没有!!!
如果换做年轻时的我,一定是笑一笑,或者连笑一笑都不会,直接翻篇进行下一章节的阅读。也许人到了一定的时期,都会变得越来越珍惜自己的时间——当你觉得自己的时间越来越重要的时候,你就越来越不愿去做无聊的事。不会去打听无关人的隐私,不会去探讨无关人的绯闻,不会去在意不重要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挫折而忘记自己的初衷,你心里开始明白世上只有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正因如此,当我带着好心情、抽出时间去看一本自己认为不错的书,可结果却是不知所云,我感到极度恼火,真想把这本杂志给吞了。
我立刻打开微博,搜索该杂志的名称,找到官博,在其置顶的微博下进行了长达百字的留言。大致意思就是:一篇工具文一点工具的意义都没有,为何杂志负责审核的编辑能够通过采用这篇文章?文章烂其实很常见,但如此光明正大地透支读者的信任实在令人咋舌。我最后一句话是质问:要知道,看你们的杂志是需要làng费我们的时间的。
恶狠狠地留完言后,一边觉得自己出了一口气,一边又觉得自己似乎太幼稚了。但有一点我是能肯定的,现在的我,比之前更在意自己的时间了。
第二天,我又寻到杂志的官博去看自己的留言是否得到了回复。
结果出乎意料,该杂志把我留言的那条微博整个给删除了。
后来,我再也没有买过这本杂志,也阻止我周围的人买这本杂志。
朋友觉得我实在是太可笑了,我不置可否。有的人可笑,是因为愚蠢。有的人可笑,是因为执着。而且我相信,只有当你明白自己的时间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多的时候,你才会对出现在生命中的任何事物如此挑剔。原谅我只有一光年的宽度,只允许你在我生命中走一程的距离,能走多远都可以,但不能重复地走来走去。
前段时间听说这本杂志的记者不经过采访就编造新闻、盗用图片;最近又听说该杂志经营不善,有可能关张或转手。那一刻,我突然就没那么生气了——大概是那种心情:自己受骗很难过,突然发现原来好多人和我一样都受骗,心里一下子就释然了。这也证明了另一个理论:当你觉得一件事特别糟糕的时候,你可以生气,但是不要气坏了自己,因为你要相信你的判断,一定会有其他人也和你一样。
2014.3.27
尾声
现在想想,北京的生活与湖南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在湖南,叙事与记事都有细节。而在北京,生活与工作只有篇章。我总是告诫自己,如果在北京活不出篇章感来,自己都无法在这样的黑白灰三色中分辨出自己。
想起湖南,就能想起那个握着手机直至出汗的晚上,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坐着公车越过湘江大桥,直扑可吞噬灵魂及一切的黑暗。想起自己有点幸灾乐祸的心情,想起民谣里的儿话音像挑拨情欲的羊草在彼岸散发出青草的味道。
那些遇见过的人们,绕着圈弯下腰说你好。
你好你好你好。我哧哧地笑,习惯性地用阳光到死的微笑和可在阳光下透出毛细血管的手背挡住额头。你说港片里什么才是最伤人的武器,我坐在你的旁边,双脚够不着地,侧着头晃dàng着听你发出的感叹。
而在北京,人生行走在平地与天桥,一路灯火辉煌,迎面而来的行人心里都藏着几斤心事,朝着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向走去。而你,也只能随着惯性被挤上开往郊区的地铁,夹在特2 路公车里,上桥下桥,一脸烟火尘灰扑面,权当是为了生计而戴的面具吧。 34/47 首页上一页3233343536373839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