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在上海_黄祥豫【完结】(54)

2019-03-10  作者|标签:黄祥豫

  他们依靠什么办法,完成这个工作呢?是经常的运用那有系统而严密深入的政治工作,这就是政治部的任务。当年蒋委员长训练党军,以迄北伐,早就实行过的政治部的训练教育制度。八路军从民国十六年,南昌八一事变起,与中央军分离以后,经过10年,重归蒋委员长指挥,参加全国抗战,huáng埔时代的政治部制度,始终没有改变,而且比较民国十六年前更qiáng调了政治部在军队中的领导与作用。

  “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在政治上领导部队和训练部队。这种政治领导和政治训练的目的,首先在于巩固部队,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是朱德、毛泽东几年前给各军政治部主任的训口令。

  “中华民族处在生存死亡的决定关头,迫切需要抗战军队牺牲奋斗到底的战斗力,迫切需要军队与人民团结共赴国难,争取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而今天要消除现有军队一切派系,要消灭保存实力及把军队作为个人工具的观念,要消灭上压迫下,官压迫兵,军压迫民的一切军阀制度,要消灭一切畏缩不前,借故推诿,当友军险危而不援,望风而逃的恐日病等等可耻现象,只有发扬大革命时代(指北伐时期)的革命政治工作,使全国军队成为民族解放而坚持奋斗到底的革命军队!”这是前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富chūn,在全国抗战开始后,对于全国抗战部队必须恢复北伐时代的革命政治工作的建议。

  正是因为他们这样重视政治教育训练的工作,所以普遍的提高了士兵的政治认识,“随便问他们一个十四五岁的勤务兵,他能告诉你为什么要打倒日本,和他们这次来前线的任务的。”(中央社王少桐的话)八路军部队既有这样普遍深入部队中的政治教育工作,坚决反抗日本的战斗力量,当然要大大的发扬起来了!

  八路军的组织是肃清了封建军阀制度,官长与士兵之间没有丝毫隔膜,长官欺压士兵,或者克扣薪晌……等等军阀残余习气,在八路军里面已经找不到影迹。我再抄一段新闻记者对八路军官长与士兵生活打成一片的描写:

  “总司令也罢,伙夫也罢,除了职务的区别外。平时是一块娱乐,一块谈天。一个士兵去见总司令,是很平常,没有看见太拘束的窘状,也没有看见长官无谓的威武。一个士兵作错了事,没有以打骂来责罚,只以和善的指示,纠正他们的错误。……再说到物质方面,完全是平等待遇,总司令今天吃肉,士兵一定也吃肉,士兵今天吃青菜,总司令一定也吃菜。总司令服装和士兵没有分别,简直没有例外。”(大公报通信)

  不仅如此,八路军还有一个特点,像朱德、彭德怀一类的高级官长,没有一个人有私人财产在后方,因为他们不特不许克扣士兵薪饷,谁要利用军队搜刮民间财物,或者仗势欺压人民与绅商,借口敲诈谋财,这是滔天大罪,决于枪毙,毫无宽假。就是一般士兵,都知道尊重人民利益,“不扰民,不害民”是他们对待地方居民的纪律,私取民间财物,或者向人民勒索qiáng欠,不论官者士兵有此行动,都要军法从事。这些纪律的执行,是依靠平素的政治工作,他们有这么一个口号:“纪律要建筑在士兵政治自觉的基础上。”换句话说,qiáng迫命令是不能有如此效果。

  八路军对于抗日的民族战争,根据他们自己的政治观点,在战略战术上有这样的认识:“中日战争虽胜虽负的问题,是不能在短期内最后解决的。中日两国的战争,将带有持久的性质。”“我国这次为自卫而战,所以战略上是防御战雌因我国兵器,远不如人,国防设备,又极微弱,如果采取单纯的防御,如(必)然遭受失败,所以我们在战术上,必须采取积极的防御,即攻势防御,这种攻势防御,就是要乘敌人于运动中,或在敌人立足未稳之时,集中我们优势兵力,向其猛攻,庶可歼灭敌人”。(彭德怀的意见)他们对于抗战的战略战术,是坚决认为必须采持久的攻势防御运动战。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对于发动广大群众起来,武装他们,在敌人的两侧翼或后方,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配合生(主)力军作战,是战胜敌人依靠优势的现代兵器压迫我们的最好办法。朱德曾经这样说过:“为了使抗战能够有胜利把握,必须动员千百万群众上前线去,武装群众,编成无数的游击队,在日军的左右侧翼,或者日军已占领的区域,进行广泛的游击战,袭击敌人,疲劳敌人,破坏敌人的一切jiāo通,与抗战的主力军配合起来作战,这才是最有效的抗战方策。”他们开入晋北,在平型关及其他地区的胜利,就是执行了这个办法。

  所以八路军并无神秘之处,不过他们是这样三个特点:一,有坚qiáng的民族意识,与抗战的政治自觉;二,官长与士兵打成一片;三,军队与人民打成一片。此外就是他们是坚决执行胜利的战术。他们形成这样一支jīng锐的无数不怕牺牲不避艰难的gān部,提高了每个战斗员的政治认识,由于他们运用完善的系统的深入的政治工作制度,方能在今天抗战中,表现了他们的英勇。确无任何神秘,如要全国抗战胜利,全国部队,都有根据他们的经验,加以改造的必要。

  因为八路军不过是全国200万部队中的一小部分,整个抗战的胜利,单纯希望他们是不能的,毛泽东很坦白的指出:“第八路军在今天对整个抗日战线,还只能起一部分的作用,还不能起决定的作用,但他们的一些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的优点,是足供全国友军之采择的。这个军队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现在的情形,曾经经过许多改造工作,主要是政治上肃清之(了)封建主义,实行了官兵一致与军民一致的原则,这一点可以供全国友军的借鉴。”

  10月30日,上海

  第05章 统战能手

  5.1 解放前夕的两件秘闻①

  ①本文原载《上海滩》1989年第4期,原题为《上海解放前夕的一些回忆》。收入本书时作了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夏衍

  关于潘汉年的事,真有点一言难尽。1982年我写过一篇《纪念潘汉年同志》,那是陈云同志指定要我写的,目的是为了给他平反,而不是给他评功,所以写得很简略。潘汉年一生,对党、对国家、对上海,的确是立了大功的,由于他的工作是绝对保密的,所以有许多事情很少有人知道。随便举一个例,比如陈修良同志的文章(指1988年《上海滩》上刊出的《党人魂——记潘汉年》)中有一段话:“当时原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和上海海关的主要负责人先后到香港与潘汉年联系,在潘汉年的部署下起义,使这两个系统的档案和美援物资完整地jiāo我方接收。”这两件事我都知道,也可以说我是参与了的。

  这些事,1949年我和汉年从香港回到北平,就向中央和恩来同志报告过,但是汉年一直不让我们讲,他不止一次说:“chuī捧自己的人顶着底。”所以这些事就成了秘闻。

  1948年八、九月间,有一次张骏祥同志(当时他也在香港)告诉我,说资委会的负责人钱昌照正在香港,准备到英国去讲学,他对当前的局势很悲观。钱昌照在重庆时期我就认识,他对文艺、话剧有兴趣,和张骏祥、张瑞芳等都很熟,为人正直,事业心很qiáng,所以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潘汉年——他当时代表华南分局领导香港工委的工作,1948年章汉夫调到天津去管外事之后,我是工委书记。汉年听了之后立刻对我说,这是一件大事,赶快通过张骏祥约钱昌照谈谈,尽可能劝他留下来,不要去英国,更不要去台湾,将来可以为新中国建设服务。资源委员会不仅在国内拥有大批美援物资,更重要的是他下面还有许多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这是一个可遇难求的机会,你赶快去办。这样,我就通过张骏祥约钱一起在九龙山林道的“雄jī酒家”吃饭。寒暄了几句之后,很自然地谈起了时局。我记得话是从金圆券谈起的,他毫不掩饰地表示了对国民党政权的失望,颇有生不逢时之感。于是我们就对他做了一些“政治思想工作”,主要劝他不要悲观,新中国的建设肯定要大批科技管理人才。由于我还没有得到中央指示,当然不能谈具体问题,于是就由汉年把这件事向中央作了报告和请示(当时我们有两个地下电台,一在九龙,一在东江游击区)。不到一星期就收到了周恩来同志回电,要我们劝钱昌照留在香港,并明确地指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我们希望资源委员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能留在大陆,为祖国服务。于是我就约了钱昌照在浅水湾第二次单独见面,这次我就开门见山地直说了,我说我们已接到周恩来副主席的电报,希望钱先生能为祖国的复兴效力。他开始有点意外,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于是我就讲了一通“大道理”,如革命不分先后,以及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等等,然后正式摊牌。我说:“周副主席希望钱先生留在香港,仰仗你的大力和内地的资源委员会的朋友们联系,只要能把美援物资和档案保护好,解放后不仅可以在原岗位工作,有些人还要特别借重,因为我们正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我讲得很坦率,并把我住址的电话告诉了他,随时可以联系。他很谦虚,说了些个人能力有限等等,但对周恩来同志要仰仗他的话似乎很感动,这是从语气中就可以察觉的。最后他说资源委员会在内地的人不少,但是人各有志,有些事也不好勉qiáng。我说,这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了让他放心,我郑重地告诉他,这件事关系重大,所以不论在内地或者香港,我们一定绝对保密。这之后,他只和我通过一次电话,告诉我,他不去英国了,暂时留在香港,其他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大家心中有数,他不到英国去,留在香港,就表示他已经决定以后的方向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4/6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