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规定: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万万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彼此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这是一个丧权rǔ国的条约。
导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从军事上讲,主要是因为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和一些指挥的不当;但更主要的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并没有抵御外侮的决心,而只想以妥协来换取和平。此时的她正忙着庆祝她的60大寿。根据史料,她的60大寿一共花费了七百万两白银。统治者腐败如此,清军的失败也就在意料之中的了。
甲午战争的失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再次受到了严重破坏,列qiáng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和无能,瓜分中国的野心更加膨胀。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经济迅速发展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同时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qiáng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dàng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甲午战争也使一些有血性的中国人提出了变革举措,试图维新政治,富国qiáng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甲午惨败后,以广东大儒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博采西学,实行变法的建议。他们认为,欧美的民主制是中华文明得以中兴的新钥匙。他们仿效西方,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党——保国会。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 。他们一方面争取民众的支持,一方面争取中央政府的理解,并通过报纸等宣传自己的主张。一时间“上自朝廷,下至士人,纷言变法”,“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 。
1898年,康梁等人来到北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书请愿,要求改制。史称“公车上书”。
一直希望有所作为的光绪召见了康有为,君臣相见恨晚,促膝而谈。光绪听从了康有为的建议,于同年四月二十三日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博采西学,推行新政,并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权。变法内容涉及了各个方面:修建现代学校,改革考试制度,修订法律作为撤销领事裁判权的基础,促进农业、医学、开矿、商贸、留学等事业的发展,促使陆军、海军、警备和邮政制度走向现代化。
但是变法受到了巨大的阻力。诏书到达省级行政长官的案头,就被搁置。而且过了两个月,下边一点动静也没有,光绪一怒之下,撤了几个守旧的大臣。而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发现变法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于是她藉机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并重新执掌了大权。戊戌变法仅仅实行了103天就告失败,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
此后,慈禧宣布重新训政,并准备废黜光绪帝。但由于一些地方督抚和外国使臣的反对,乃保留光绪皇帝称号,立端王载漪子溥仪为大阿哥(皇储)。
在戊戌变法实行的同时,在民间出现了一个结社组织“义和团” 。义和团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一方面,清政府的腐败,加上连年的灾荒,使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国外进口商品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老百姓形成了排外的心理。因此,义和团最初提出的口号是“反清灭洋” 。不过,其“灭洋” 的口号得到了清政府内部一些仇洋官员的支持,并与之结成同盟,义和团的口号从此转变为“扶清灭洋” 。在1900年的前五个月中,义和团在直隶一带,焚毁教堂,杀死中国信徒。这引发了各国外jiāo使团的抗议。但慈禧只是下了一个比较含糊的诏令,并没有命令禁止义和团运动。
1900年6月,义和团和清军包围了北京和天津的使馆区。德国领事克林德误被清军打死,列qiáng以此为借口决定入侵北京和天津。
在总司令人选尚未商定和最后确认之前,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在内的八国联军开始发动了先后对天津和北京大规模的进攻。6月10日,联军在英国人西摩尔中将的指挥下,沿津京铁路开赴北京。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列qiáng宣战。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15日,慈禧眼看大势已去,挟持光绪帝出德胜门西逃出京,并下诏镇压义和团。16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8月19日,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离德赴任,10月中旬抵达北京,设管理北京委员会,由各国分区占领北京城,并提出议和大纲。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和北京后都曾大肆烧杀捋掠,此后,又以搜查义和团为名继续行抢。在八国联军连日屠杀下,天津城内,尸骸横陈,饿犬争食,城内房屋,十去八九,城外屋舍,十去其四。北京城内亦尸积成堆,腐肉白骨纵横,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户。昔日金碧辉煌的北京,数日之间已是满目苍荑。中国历代历朝之积畜,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珍奇,攫掠殆尽,所失无算。后来担任联军统帅的瓦德西对此也惊骇不已,在日记中写道:所有此次中国所受破坏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也许永远难以为人所知,但其为数必定极大无疑。
当年随军采访的一名德国记者这样写道:“我们德国人从事了我们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殖民战争。我们进行这场战争并不是为了基督教,也不是为了文化;而是为了贸易和我们在世界上的qiáng权地位。”
当时清朝政府内部有人建议将首都迁往内地(西安)继续与联军作战的建议。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可靠的军队了。义和团已经被战败,山东以南省份的总督们早在义和团期间就已经与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决定。因此清政府决定签署和约来保存自己。
1900年9月7日,庆亲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驻中国的大使签署了屈rǔ的《辛丑条约》。因为条约签定于1901年,辛丑年,故名。
协定的正式名称为ustria-Hungary,Belgium,France,Germany,Great Britain,Italy,Japan,Netherland,Russia,Spain,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原文是以法文为准。在国际法上,因为中国不承认与各国有正式jiāo战,起因是义和团,故此辛丑条约只属于一个协定,而并非和平条约。条约共12款,外加19条附件。
其大致内容如下:第一款,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向德皇就德国大使被杀一事道歉。德国大使遇害处建碑纪念。(这是八国联军入侵的直接原因。)第二款,鼓励义和团的大臣被惩罚(两个亲王被判斩,后改为发放到新疆,其他许多大臣被革职)。反战大臣、反对使用义和团的大臣被复职或受嘉奖。第三款,中国派大臣赴日本就日本使馆官员被杀事道歉。第四款,在动乱时期被损坏或污渎的外国坟墓由各国使馆重新恢复,中国为北京附近的每处坟墓付款一万两银,为外省的每处付五千两银。第五款,中国禁止进口军火两年。第六款,中国共付各国战争赔偿4.5亿两银,分39年付清,每年利息为4厘,由中国的关税和盐税来偿付。 第七款,北京的大使馆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以派兵保护。第八款,大沽pào台以及北京到天津之间的pào台一律拆毁。第九款,外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之间驻扎军队。第十款,中国对将来一切抗外行为予以惩罚。第十一款,中国改善水道,以改善对外贸易。 第十二款,中国设立外务部作为对外的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