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_星月【完结】(56)

2019-03-10  作者|标签:星月

  吴王听了这话,恍然大悟,就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很对呀!”于是,他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这个故事出自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正谏》,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常与“huáng雀在后”一起连用,即“螳螂捕蝉,huáng雀在后”。小朋友,请你说说看,侍卫官为何不直接劝阻吴王呢?吴王最后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155卧薪尝胆勾践为何能笑到最后

  chūn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打仗,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吴国的大臣们主张杀掉勾践,以除后患,可是夫差觉得杀害降臣不仁,便把他囚在石室中。

  勾践一心想活着回国,所以尽力装得非常驯服,整天gān着喂马、扫马粪的脏活,而脸上不露一点怨色。一天,他听说夫差生病了,就去探望。这时正赶上夫差大便,他就用手抓了些粪便,放进嘴里吃了,然后他装成十分欢喜的样子对夫差说:

  “大王,您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医生说,从粪便的味道可以判断人的健康状况。逆时气者死,顺时气者生。刚才我尝过您的粪便,味道臭而酸,正顺chūn夏之气。所以,我祝贺您身体康复!”

  夫差听了勾践的话,心里非常欢喜,不久就放了勾践,让他回越国去了。

  勾践回国以后,决心要报仇雪恨,与吴国决一死战。他为了念念不忘在吴国做囚徒时的苦难,处处克苦己身,夜里睡觉时躺在柴草上,冬天他抱着冰块,夏天他烤着炭火。他还找来一只苦胆悬挂在门上,进门出门时都尝上一口胆汁的味道,用这些激励自己的意志。他又帮助百姓种地、养蚕,整天忙着训练将士。经过十年的苦熬,越国qiáng盛了,勾践就在公元前473年,发兵攻打吴国,终于将吴国打败,吴王夫差战败自杀。

  这个故事出自汉朝赵晔编撰的《吴越chūn秋·勾践归国外传》。成语“卧薪尝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用以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qiáng。勾践尽管做了些恶心的事,但他的确很有心计。尤其是他具有坚qiáng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这两点使他能够最终取胜。小朋友,请具体讲一讲,勾践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56东施效颦东施为何心口疼

  第28章 中华成语故事(8)

  据说在chūn秋的时候,越国有个出色的美女,名叫西施。她长得非常漂亮,无论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是很美的。西施有个心口疼的毛病,犯病的时候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皱紧眉头。她这副病态表情同样很妩媚可爱。

  西施的邻居名叫东施,是个长得很丑的姑娘。她看见西施的病态表情很美,于是就照葫芦画瓢地模仿起来。她本来没病,却也用手按住胸口,把眉头皱了起来,以为这样就美了,然而,人们见她如此装模作样,觉得她更丑,更难看了。

  “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庄子·天运》。“效”,是“模仿”;“颦”是“皱眉头”的意思。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东施效颦”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现在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自己谦虚,没把别人长处学到手;二是用来讥笑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东施不知西施长处何在,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其实人各有所长,何必模仿别人呢?

  157招摇过市孔子为何不愿见南子

  孔夫子有一次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卫国卫灵公有个夫人,名叫南子,她听说孔子到了卫国,很想见见他,就派人去对孔子说:

  “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愿意与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称的,必定来见见我,而我也很高兴会见他们。”

  孔子婉言谢绝了她的邀请,不想见南子。可是南子不肯,又派人去请,孔子没办法,只好去拜见南子。孔子进了她的门,向她施了礼。南子隔着帷帐向孔子答了礼,满身佩带的珠宝发出一阵叮当声,孔子说:“我一向没有拜见你,今天见了,以礼作答吧!”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同夫人南子乘着一辆车,还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他们张张扬扬地从街市走过,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很有感触地说:

  “人们是这样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还没有见过重视德行像重视女人这样的人呢!”

  孔子对卫灵公的行为很厌恶,便很快离开卫国走了。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后来人们就用“招摇过市”,形容故意在人们面前虚张声势,夸耀自己,吸引别人注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孔子是大教育家,哪里看得习惯这些只讲究外表,贪图享受的庸人,和他们共处孔子简直跟受罪一样难受。小朋友,在你周围有招摇过市的朋友吗?

  158不耻下问孔圉为何受人尊敬

  chūn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孔圉,非常谦虚,十分好学。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jīng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他也是卫国人。子贡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所以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

  经过孔子这样一解释,子贡服了气。

  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公冶长》。“不耻”,不以为可耻。书中记载的原话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说,虚心向别人请教,即使向比自己学问差、地位低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谦虚好学。小朋友你有没有瞧不起成绩不如你的同学?你向他们请教过问题吗?如果成绩比你好的同学问你问题你会高兴吗?为什么?

  159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为何逃走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很喜欢听chuī竽,又好讲排场,他组织了一个有三百人的chuī竽乐队,常常让这三百人一起chuī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他本来不会chuī竽,却也乘机到齐宣王那里要求参加乐队。齐宣王没有考考他,也不知道他不会chuī竽就把他编到chuī竽乐队里,并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chuī竽,每次chuī奏的时候,他就混在大乐队里,拿着竽装模作样,好像chuī竽的样子,他就这样一天天地混饭吃。

  齐宣王死后,齐泯王接替王位。齐泯王也很喜欢听chuī竽,但是和齐宣王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chuī,而喜欢chuī竽的人单独地chuī给他听。

  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他怕现出原形,于是偷偷地溜走了。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是“冒充”的意思。“竽”是古代一种chuī奏的乐器,跟笙差不多。“滥竽”就是不会chuī竽的人或者冒充chuī竽的人。现在人们通常用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小朋友,你从南郭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6/1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