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_星月【完结】(64)

2019-03-10  作者|标签:星月

  宦官们回去以后,果然在皇帝面前大讲特讲羊续的坏话,汉灵帝听了很不高兴,于是打消了提升羊续做太尉的念头。

  羊续虽然没有当上太尉,但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故事,却在民间流传下来,成为千古美谈。

  为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白薯。羊续尽管没有升官发财,但他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比任何高官厚禄更有价值。小朋友,羊续为什么不让妻子进屋留宿,他的穿着共有几套?为什么在民间人们都特别尊敬他,皇帝最终却没有提拔他?

  184蒙恬将兔尾巴变成笔

  传说,毛笔是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由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蒙恬领兵与楚国jiāo战。为了让秦王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定期写战况递给秦王。

  在蒙恬那个时候,纸还没有发明出来,笔也没有完全成形。人们用竹签蘸了墨将字写在丝做的绢布上,这种“笔”称作“聿”。“聿”硬硬的很不方便。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聿”的念头,现在,这个愿望就越来越qiáng烈了。

  第32章 中外名人故事(3)

  战斗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营,由于打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扭扭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聿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后,他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布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làng费了。他一气之下,把那支“兔毛聿”扔进了门前的一个山石坑里。

  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无意之中,他发现了山石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聿”。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发现兔毛湿漉漉的,毛色变得更白了。他心中一动,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

  由于这支聿是由竹管和兔毛做成的,蒙恬就在“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

  任何一项发明,都来源于伟大的创意和灵感,它非常愿意光顾那些不断观察、思考和想象的脑袋。小朋友,只要你每天坚持问为什么,想方设法琢磨新东西,说不定你将来也可以成为大发明家呢!

  185晏子宁可抛弃新宅,也不能失去旧邻

  据史册记载,在当年齐国都城临淄北门外东北200步处,有一座极普通的宅院,人们都崇敬地称它为“清节里”。那是人们为了怀念和颂扬齐相晏婴廉洁无私的崇高品质而建的。

  晏子一生勤俭,一向反对奢侈làng费。他外出很少乘车,吃饭不准有两样带肉的菜肴,做了国相以后,仍然保持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

  齐景公非常喜爱晏子这位贤相。他看到晏子的住宅很简陋,又混杂在平民百姓中,早就想为他盖一幢像样的宅第。

  有一次散朝后,齐景公对晏子说:“您的住处靠近市场,房子又窄小又cháo湿,外面整天吵闹喧哗,尘土飞扬,简直不能居住,请您换一所宽阔清慡的宅第吧。”

  晏子当即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的先辈一直住在这里。我的德行才能不如先辈,住这样的房子已经过分了。而且,臣下靠近市场,早晚都能得到所需的物品,这正是臣下的便利。怎敢麻烦别人重新为我建新房呢?

  齐景公并没有因为晏子不同意重建新房而作罢。他一面派晏子出使晋国,一面下令立即在原址为晏子重修宅第。差官们请晏子的家人暂时住到别处,同时挨家挨户地驱赶附近的平民,粗bào蛮横地qiáng行搬东西。

  等晏子从晋国回来,一座崭新的宅第已经全部落成。晏子发现原来的平民住房已无影无踪了,朝夕相处的老邻居们都不见了。于是,他上朝拜谢了齐景公后,便吩咐手下的官吏:“赶紧把这座新宅拆掉,一切都恢复原样!宁可抛弃新宅,也不能失去旧邻!”他还一一说出哪家邻居原有几间住房,告诉监工的官员一间也不能少盖。

  恢复旧貌的工程很快就绪,晏子又亲自去郊外向原来的住户一一道歉,并且派出车辆帮助大家搬回原处。人们看着晏子那诚挚而愧疚的神情,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晏子搬进恢复原样的住宅后,就把家人全部叫到一起,满怀深情地郑重叮嘱道:“我活着的时候不能离开市井和百姓,我死后也决不改变志向!”果然,晏子死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把他十分检朴地安葬在自己的宅院之中。晏子生前从不追求享受,死后也这样简朴,其高风亮节,真是难能可贵。

  “清节里” 曾经是谁的宅院,是纪念谁的?这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的当官的住着豪宅乘着豪华的马车,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不将平民百姓放在眼里。晏子却宁可放弃新宅也不愿与老百姓脱离关系。他虽然身为相国却自视为平民,这种谦逊与朴实的确令人崇敬。像这种清廉的好官,人们怎能不怀念和颂扬呢?

  186丁肇中为尊严而读书的中国人

  著名科学家丁肇中,1936年生。美籍华人,197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安阿伯。丁肇中刚刚满月,父母便抱着他,扬帆起程,横跨太平洋,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应聘到山东大学任教。然而归国不久,日本军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山东岌岌可危。父亲的科学救国之梦被彻底打碎。一家人背井离乡,一路逃难,来到山城重庆。

  在重庆的防空dòng里,丁肇中开始了自己的启蒙学习。国难当头,连孩子们都分外懂事,读起书来格外用功。丁肇中在山dòng的学校里刻苦攻读之余,最难忘的,便是老师常给同学们讲的,洋人在租界区立上“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这给童年的他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成为日后激励他奋发进取的一大动力。

  读中学时,丁肇中在校内小有名气。一来,因为他物理、数学两门功课特别优异;二来,他的棒球玩得特别出色,是校内公认的“球王”。

  学校附近有一片开阔的空地,周围绿草如茵,正是玩球的好地方。每天下午放学后,丁肇中总是和小伙伴来此玩棒球。玩得投入便忘了时间,常常是天不黑透不回家。至于作业,早被丢到了脑后边。

  由于贪玩,以往学习成绩一贯优秀的丁肇中,一度成绩开始滑坡。父母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找合适的机会好好开导他一下。

  丁肇中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礼、很懂教育方法的妇女。丁肇中需要的书,她尽快为他买来。成绩公布时,她用充满喜悦和赞扬的话语来鼓励他,同时毫不隐讳地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让他及时改进。吃饭时,母亲总是把最好的菜不停地往肇中的碗里夹。下雨天,肇中要是没有带雨具,教室外的窗下,总会出现母亲被风雨淋湿的身影。母亲对丁肇中的关心与爱,像chūn雨般滋润着他的心田,使他对母亲充满了敬爱之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4/1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