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刊《亦报》,署名十山
□朱收入自编文集
徐仲可的笔记
一
徐仲可是我佩服的老新党之一,他是蔡孑民的乡试同年,有几分相像,
而多写笔记,虽似琐碎,却诚实可喜,自成一种特色。他特别相信西医,又
主张火葬,常常说及,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他的著作我曾有《天苏阁丛刊》
一二集,《天足考略》等便收在一集里,二集里有《可言》好些卷,是他的
笔记,此外的书都已忘记了。又有几册零本,不知是否三集,其中《大受堂
札记》占大部分,内有一则关于戏曲的,我曾抄录下来,出于卷五,今载于
此以见一斑。
“儿童臾妪皆有历史观念,于何征之,征之于吾家。光绪丙申居萧山,
吾子新六方七龄,自塾归,老佣赵馀庆于灯下告以戏剧所演故事,如《三国
志》《水浒传》等,新六闻之手舞足蹈。乙丑chūn居上海,孙大chūn八龄,女孙
大庆九龄,大庚六龄,皆喜就杨媪王媪听谈话,所语亦戏剧中事。杨京兆人,
谓之曰讲古今,王绍兴人,谓之曰说故事,三孙端坐倾听,乐以忘寝。珂于
是知戏剧有启牖社会之力,未可以yín盗之事导人入于歧途,且又知力足以延
保姆者之尤有益于儿童也。”
徐君的书都是用仿宋铅字,毛边纸印,在商务寄售,但在很早以前,都
已绝板,我所看见过的也都是从旧书店得来的。
二
徐仲可的《大受堂札记》里只说得小孩们喜欢听讲故事,所谓儿童叟妪
皆有历史观念这一点,不曾有什么证明。他的话实在是不错的。清初刘继庄
曾说,“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看小说听说书者,此性天中之《书》与《chūn秋》
也。”在鲁迅小说中出现过的运土,在民国初年更直接的说,现今官府禁止
迎会做戏,叫我们更从哪里知道一点前朝的事情呢?
知识分子看小说听说书,只是一种娱乐与消遣,在小孩与人民即是儿童
叟妪,却是学习,虽也是娱乐与消遣,他们未必一字一句的相信实情如此,
但以为其中情节是事实,那总是的确的。证如长板坡、拦江夺阿斗、气死周
瑜、泥马渡康王等,相信都是实在的事,他们看不到《蜀志》和《宋史》,
怎么能怪他们,况且史书上不可靠的荒唐话本来也并不少呢。
问题是现在怎么来正当的满足他们这个需要,编印通俗的历史故事书是
其一,而利用戏剧说书则是其二,却是更重要,因为这可以事半而功倍。我
想这当多采用有意义的史实做题材,一面表彰祖国的可爱,民族的伟大,一
面使民众得到悦乐,换句话说,尽可能的要真善美齐备,但要警戒的还是在
反面,生怕偏于新奇,有害真实,因为这样便不是历史性的剧本,而只是làng
漫主义的个人作品而已。
□1951年
2月
25—26日刊《亦报》,署名鹤生
□收入《饭后随笔》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古诗文选本最通行的一种,百馀年来,风行全国;至
“五四”以后,说它是“陋”书,似乎一时衰歇了。但平心说来,也还是足
供参考的,所以近年又复印行。我看去年七月第四版,已经印行十六万册,
以人口比例并不算多,但总是洋洋大观了。这选本的缺点不是没有,凡选本
皆有缺点,他有一种主张,这里显明的具体的排列出来,容易有什么倾向。
编这《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是前清乾隆时人,他的意见只是那时代的东
西,与现代不能相合,那是当然的。他序言选择“脍炙人口”的诗,李杜的
长篇,王孟的短什,的确是应有尽有了,要他客观的罗列唐诗历期的好处,
初盛中晚四期各有它的特色,这未免qiáng人所难,没有人能够做到。在没有这
样一种理想的选本以前,姑且以此补充,也未始不是办法吧。
俗语有一句话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当时我颇疑
心是有了这书以后的说话,但是看蘅塘退士的序文中已经引用此语,后边接
下去云:“请以此编验之。”乃知书名反是从这里出来的。有许多人的确从
这里知道诗的形式,而且开始仿作,所以这话是有几分道理。
但诗的格调并不限于“唐诗”,有些宋诗也是脍炙人口,可供参考。而
宋人的诗另有意境,也有与唐人不同的地方,是很可贵的。从前看孙扩图的
《一松斋集》,见随笔中有一则云:
南宋杨与立《幽居》诗:柴门阒寂少人过,尽日观书口自哦。馀地
不妨添竹木,放教啼鸟往来多。溪头石磴坐盘桓,时见修鳞住复还。可
是水深鱼极乐,不须妄意要垂竿。余谓有道之言,自尔可爱,唐人不肯
作,殆亦不解作也。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不必硬来叫唐宋人比短长,但总之宋诗比唐诗又有
一进境,便是可以发议论了。照王渔洋的说法,唐诗之佳在于有神韵,发议
论便不韵了,不过这种过时的言论,现在并无拘泥之必要。我记得以前有过
一部书,名叫《宋元明诗三百首》,不知系何人所编,似乎不妨找它出来一
看,翻印一下,以补其缺,也不必要印几万,还是看这书值得印多少,便印
多少可也。这对于学做旧体诗会有些好处,因为我看学做的诗与其说学唐人,
还不如说是学宋人倒相像一点。
□1958年
4月
1日刊《新民晚报》,署名十堂
□收入《木片集》
古文观止①
在“五四”时代,主张打倒封建礼教,造成一种破坏思想,对于古代文
化,一笔抹煞。即如《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这种书,也并不平心估计,
只因它从来风行,也看不起它,客气一点也贬称之曰“陋书”。其实仔细一
想,我们得以获到一点常识,知道唐诗和古文的大略,何尝不是靠这两部“陋
书”呢?当时谁也得不到《全唐诗》和《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还只好
拿这简本来应用,藉此知道一个大概,便是日后能够得到那两部繁本,谁又
有工夫真去细心的看呢。所以为常人设法,从古文学中汲取知识,唐诗看了
《唐诗三百首》,古人看了《古文观止》,大体便已经够用了。
《唐诗三百首》现在已有陈婉俊补注本,覆刊行世,已可应用,唯《古
文观止》还没有适用的本子。记得从前绍兴四有书局印行的一种,虽系有光
纸铅印本,用的底本是平步青订本,是颇可信赖的一种本子。他每篇都根据
原书,一一校正异同,有错误脱漏的地方都补正好了。这是很可凭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