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菩提_林清玄【完结】(8)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有许多许多的人,他们在面对情爱的时候,最常挂在口中的是“随缘”,也就是随着因缘流转,缘生固然是好,缘灭也不悲忧,可是随缘也有无助的味道,完全随缘,就是完全的流转,将会留下不少的憾恨。

  看着世间的眼睛

  佛陀将入涅磐的时候,大地有六种震动:“诸何反流、疾风bào发、黑云四起、恶雷掣电、雹雨骤坠、处处星流。”

  那时候,山林里的狮子和猛shòu大声地咆哮呼唤,世上的人与天上的神仙没有不嚎啕痛哭的。

  他们都这样说:“佛取涅磐,一何疾哉!世间眼灭!”

  接下来的这一段经典是佛经上最动人心魄的一段:“当是时间,一切草木药树,华叶一时剖裂;诸须弥山尽皆倾摇,海水波扬,地大震动,山崖崩落;诸树摧折,四面烟起,甚大可畏。陂池江河尽皆扰浊;慧星昼出。诸人啼哭,诸天忧愁,诸天女等郁咿哽咽,涕泪jiāo流。诸学人等黯然不乐,诸无学人念有为诸法一切无常。如是天、人、夜叉、罗刹、 闼婆、甄陀罗、摩 罗伽及诸龙等,皆大忧愁……”

  这是《集法经》里描写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情景,读了令人血脉沸腾,哀痛翻涌。但是,最让我震动的是当时人天的一句私话:“佛取涅磐,一何疾哉!世间眼灭!”用白话来说是:“佛陀取涅磐,实在是太快了!看着世间的眼睛,从此灭去了!”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哀恸,在无明黯夜中闪烁着,带来无量伟大的眼睛,从此在世上消失,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悲惨的事吗?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可以说是带领着世间行走的眼睛,可以说是照亮世间的眼睛,也可以说是清楚观照世间的眼睛,更可以说悲悯的看着世间的眼睛。

  由于这个典故,后来把佛所留下的经典称为“人天眼目”。

  我被“世间眼灭”这四个字深深的感动,佛陀告诉我们最伟大的教化,就是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可以成佛。如果从“世间眼灭”这个观点来看,是人人都有观照世间、照亮世间、悲悯世间,乃至带领自己及世间走向佛道的眼睛,只是我们的这双眼睛从来没有张开罢了。或者说,我们的眼睛被世间事物所障蔽迷惑,反而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人人本有的眼睛怎么会失去呢?有的人是只顾着向外追求,不知道往内观照而失去了。有的人是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从来不看看世间的真实而失去了。有的是被贪、嗔、痴、慢、疑五个盖子盖住而失去了,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知道自己有眼睛,在无知中失去了。

  其实,心的眼睛是不会失去了,只是暂时闭着或隐藏着,当我们转向光明的一面、觉悟的一端、智慧的一边时,就慢慢地张开了。

  佛陀的眼从来就没有灭去,更且用他的诞生及涅磐点燃了无数照亮世间的眼睛,我们如果能体会到佛的教化,应该点燃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一面照着自己,一面看着世间,当我们张开了自性心眼的那一刹那,我们就会知道,佛的眼睛从来没有在这世间里灭去!

  就如同《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说的:

  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本一灯无减无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普燃三世诸佛智灯,而其心灯无减无尽。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佛陀涅磐,“世间眼灭”应作如是观,佛虽入灭,眼未曾闭,仍然看着世间。我们作为佛的弟子,若忆念佛的悲愿,当报佛恩,首要的是,张开我们的心眼,来看着世间、照亮世间,为无明点一盏智灯吧!

  洪炉一点雪

  从前有一位持戒僧,一生坚守戒律,有一天夜里在野外走,突然踏到东西觉得有破裂的声音,这位僧人心想:糟糕了!莫非是踏到一只怀孕的蛤蟆吗?不想还好,一想心中又惊又悔。

  晚上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大群蛤蟆来向他讨命,整夜惊怖畏惧不能安稳,好不容易挨到天亮,他立刻跑去昨夜踩死蛤蟆的地方,没有看见蛤蟆,却见到一条破裂的茄子。

  僧人当下疑情顿息,才知道三界无法,唯心所造,光是外在的守戒是不够的,应该反观自心修行。

  这是龙门佛眼禅师讲给弟子听的故事,接着他给这个故事下了结论:“假如夜间踏着时,为误是虾蟆?为误是老茄?若是虾蟆,天晓看是老茄。若是老茄,天未晓时又有虾蟆索命、还断得了吗?山僧试为诸人断看,虾蟆情不脱,茄尚犹存,要得无茄解,日午打huáng昏。”

  好一个日午打huáng昏!

  因为即使第二天天亮时看到茄子,也无法证明昨夜踏到的不是蛤蟆,到底是路上的茄子为真?还是梦中的蛤蟆为真?如果不脱除对蛤蟆的疑情,或执著于茄子的存在,要想得到解脱就像正午和huáng昏打架,是不可能的。

  蛤蟆与茄子在故事提供了我们两个层次的思考,一是不论遇到任何外在的变迁,反观自心是最重要的,若不能解开葛藤,则想蛤蟆就梦蛤蟆,见茄子则执茄子,都会成为修行的障碍,因此要从心做起。二是表现了禅宗“当下即是”的jīng神,这一刻的把握、这一刻的悟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落入上一刻的纠缠,不要在悼悔中过日子;万一真的踩到蛤蟆,也要当下忏悔回向、当下承担,否则如何得到真正的清净呢?

  关于反观自心,佛眼禅师还做过一个比喻,说有一个人鼻头粘了一点粪,他起先不知道,闻到臭味时以为自己的衣服臭,嗅到衣服果然臭,他就换了新衣服。但不管他拿到什么东西,都以为是他拿的东西臭,不知道臭在自己的鼻上。后来遇到一个有智慧的人告诉他,臭在鼻上,他先是不信,试试用清水洗鼻子,立即全无臭气,再嗅一切东西也都不臭了。

  这是禅宗有名的“鼻头着粪”,佛眼禅师说:“参禅亦然,不肯自休歇向已看,下寻合那,下寻会解,觅道理做计较,皆总不是。若肯回光,就已看之,无所不了。”

  关于当下承担,禅宗里有许多的公案,例如南泉普愿禅师,因为他的弟子东西两堂争一只猫,他说:“道得即救猫,道不得即斩。”他的弟子无言以对,他就把猫斩了。例如归宗智常禅师除草的时候,见到一条蛇立即把蛇斩了。例如丹霞天然禅师取佛像来烧,人家都批评他,他说:“我烧取舍利。”人说:“木头有何舍利?”他说:“无则再取两个烧。”例如德山宣鉴禅师呵佛骂祖等待。

  古来禅师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在凡俗眼中是犯了不可原谅的大戒,但在证悟者的眼中却是最上乘境界,原因是他们都能当下承担、无所分别、契入法性。当然,这种行止,我们凡夫是不可学的,学了反增加罪业,但我们应该知道有这样的境界。那是“苦匏连根苦,甜瓜彻蒂甜”的境界;是“打破乾坤,当下心息”的境界;是“一击响玲珑,喧轰宇宙通”的境界;也就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的境界。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1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