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走上不归路
当时,各种扩张主义思cháo充斥着整个德国——“没有殖民地,德国注定是二等qiáng国”“德国需要殖民地就像每天需要吃面包一样”“时代的最大不公在于,这个地球上最有经济才能的民族,具有最坚qiáng的思想和最qiáng大组织能力的民族,却不能对世界起支配作用,承担责任”。
但是,皮洛夫和他的皇帝应该明白,德国走近殖民地——这桌列qiáng盛宴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德国要争夺殖民地,要“阳光下的地盘”,就必然会跟英国、法国、俄国这些老牌的列qiáng发生冲突。因为你要“阳光下的地盘”,谁的地盘最多?就是这老哥仨!
德国当时敢说这话,确实跟国力迅速增qiáng有关。1900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已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德国商品jīng密优良,享誉海外。那时,德国商品就是jīng品的代名词,一直到现在。德国商人在海外的成就,帮助德国树立了工业qiáng国的形象,使德国人更加确信德国应当成为一个与其经济潜力相称的殖民帝国。而且,德国的人口迅速增长,1871年普法战争时,德国有4100万人,1915年增长到6800万人。德国人又有尚武的jīng神、军国主义的传统,相信粗胳膊大拳头能摆平一切。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促使德国皇帝野心勃勃地带领这个国家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跟老牌列qiáng发生冲突的不归路。
挑起海军竞赛
德国要想执行“世界政策”,要向欧洲以外的地方扩张,最重要的就是扩充海军。没有海军,陆军是不可能走到中国来的,当年八国联军都是靠船运来的。
在当时,争夺制海权是一股思cháo,美国海军将领马汉率先提出“海权论”,影响极大。马汉从争夺世界霸权的角度出发,提出制海权是一国力量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战略因素,海洋的主要航线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qiáng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便有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使用。马汉同时qiáng调海洋军事安全的重要,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jiāo战,海军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
显然,海洋权益谁都不能轻让。威廉二世深信建立海洋霸权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必由之路,认为建造一支庞大的舰队是解决所有问题最好的方法,只有占领了海洋,才能有效地压制敌人。因此,他处心积虑要建立一支qiáng大的海军。
此时,德国已经是欧洲响当当的第一陆军qiáng国了。不管德国在欧洲大陆怎么称霸,英国人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毕竟德国离英伦三岛还很远,德国陆军不可能游过海峡进攻英国,英国凭借qiáng大的海军,不在乎一个陆上qiáng国的威胁。当年拿破仑称霸欧洲时,也没能染指英伦三岛。但是,当一个陆军qiáng国开始谋求海上霸权,准备建立qiáng大海军的时候,英国人就坐不住了,感受到了qiáng烈的威胁。
威廉二世依然自行其是。他在1897年公开宣称:“海神的三叉戟必须握在我们手里。”那时候,德国海军一年的开支才200万英镑,当时1英镑大概折合20德国马克,也就是说,德国一年的海军军费只有约4000万马克。而德国政府的年收入是多少呢?将近70亿马克!海军军费根本就微不足道,而且德国也没有大规模的造船业。在这个时候,威廉二世就敢公开这么嚷嚷,他推行的完全是冒险政策,他把手下的海军国务秘书晋升为海军元帅,并成立海军协会。这个协会的成员多是大资本家,海军协会成立一年人数就达25万,皇帝号召大家给“海协”捐款。大资本家们当然愿意扩充海军,只要政府扩充海军,他们就能承包工程赚钱了。
1898年,德国通过了加qiáng海军的法案,规定到1904年,德国要拥有17艘战列舰,9艘装甲巡洋舰,26艘轻型巡洋舰;1900年,德国又提出第二个扩充海军计划,几乎把建造军舰的数目增加了一倍。从此,德国开始集中全力发展海军。1871年到1914年,德国船舶总吨位从8.2万吨增长到510万吨;在世界造船工业中的比重由1892年的7.3%增长到1907年的13.8%。特别是1914年,德国北部的基尔运河改建工程竣工,能使最大的战舰畅行无阻,大大增qiáng了海军的战斗力和机动性。
大英帝国的禁区
但是,威廉二世草率冲动的性格,过早地bào露了德国的战略意图。1904年,英王爱德华七世3访问德国基尔军港,威廉二世几乎展示了德国全部的海军力量,并在国宴上宣称:“用德国舰队的威严来欢迎远道而来的英王陛下。”
在这次访问中,英国国王和军政要员确实对德国海军印象深刻,但他们把这种海军实力的展示看作对英国的巨大威胁。从此,英国政府就更加关注德国海军的发展,更加坚定地转变外jiāo政策了。
英国原本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外jiāo政策,希望欧洲大陆保持均势,不希望欧洲出现任何一个qiáng大的国家来挑战自己。英国向来怎么gān呢?永远联合欧洲大陆的老二对付老大,所以联合和反对的对象不断地变来变去。
在欧洲大陆上,英国的老冤家是法国,两国是世仇,光“百年战争”就打了两回,终于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把法国拍下去了。
俄国成了欧洲大陆的老大,英国看着不慡,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联合昔日对手法国又把当年的盟友俄国拍下去了。
俄国下去后,法国又上来了,欧洲大陆就这么几个大国,法国又是老大了,英国又不慡了。但没等英国出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德国把法国拍下去了。接下来,在俾斯麦的外jiāo努力下,欧洲大陆形成了法俄德奥四大国均势,英国非常乐意看到这种局面。
如果威廉二世不在两个关键节点上刺激英国,英国是不会跟法国联合的。哪两个关键节点呢?一个是殖民地,一个是海军。
大英帝国有两个禁区是别的国家不能碰的,就是殖民地和海军,德国千不该万不该在这两个最敏感的点上跟英国过不去,刺激了英国。本来德国跟英国不应该是仇敌,现在变成仇敌了,英德矛盾,反而成了列qiáng之间最主要的矛盾,甚至盖过法德矛盾。
拉帮结派打群架
欧洲列qiáng之间的另外一对主要矛盾,是俄国跟奥匈帝国和德国的矛盾,这是由巴尔gān问题引起的。
巴尔gān半岛号称欧洲火药桶,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本来就是个容易出事儿的地方。2000多年前,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疆界,就从巴尔gān半岛上划过,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界线也在巴尔gān半岛划过。巴尔gān半岛上生活的民族,要么是斯拉夫民族,像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要么就是信奉东正教,比如希腊,东正教就是希腊正教。巴尔gān半岛曾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500余年,进入19世纪,民族主义兴起,横扫许多国家,巴尔gān半岛各民族也被唤醒,趁着土耳其帝国进入衰落期,各国纷纷独立。
各国独立后,各种矛盾没有解决,主要是边界划分不清。更关键的是,奥匈帝国和俄国都希望提高在巴尔gān半岛的影响力,并扩张领土。
凭借地理优势,奥匈帝国向巴尔gān扩张渗透,想取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做这个地方的主人。这样gān,引起了俄国的极大不满。俄国也是斯拉夫民族,跟巴尔gān半岛国家的民族一样,都叫斯基诺夫维奇。俄国人和巴尔gān半岛的斯拉夫人有血缘关系,常以巴尔gān半岛的保护者自居。这样,在巴尔gān问题上,俄国跟奥匈帝国的矛盾就尖锐了,而奥匈帝国背后站着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