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_袁腾飞【三册完结】(8)

2019-03-10  作者|标签:袁腾飞

  三国同盟是针对法国的,但这里面德奥又针对俄国,所以,三国同盟明显就是针对法俄两国。

  老哥俩抱团取暖

  1882年三国同盟的形成,意味着欧洲列qiáng中出现了一个同盟国阵营。当然,三国同盟中,意大利不值一提,是一个摇摆不定的盟友,本身实力非常弱,又有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qiáng大海军的攻击。在三国同盟结盟之初,意大利就表示,不参加任何反对英国的行动。俾斯麦深知意大利人的禀性,说没关系,“只要在阿尔卑斯山上出现一个打着三色旗的意大利鼓手就行了”。意思是说,只要你能牵制一下法国就行。饶是俾斯麦聪明绝顶,也万万没有想到,战争一打响,意大利就叛变了。

  既然德、奥、意三国同盟是针对法俄两国的,法国跟俄国这老哥俩也就不客气了,迅速走到了一起。其实法俄两国历来jiāo厚,特别是到19世纪后期,关系更加紧密了。俄国外jiāo大臣曾对法国驻俄大使说:“贵我两国建起最为亲密之谅解,实乃愈加顺乎情理之事。”他还说:“我正考虑,贵我两国在走向协约的路上,可否再迈上一步呢?”

  于是,1891年7月,法国舰队应邀访问俄国波罗的海要塞。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竟然同皇后亲自登上法国旗舰表示欢迎,当舰上的乐队奏起法国国歌《马赛曲》时,沙皇脱下皇冠表示敬意,这在俄国绝对是惊世骇俗之举。俄国沙皇推崇专制,痛恨共和主义,《马赛曲》作为法国革命的象征,在俄国是禁歌。而这一次沙皇竟然向共和国的三色旗和《马赛曲》致敬,让很多人惊讶,从这里可以看出俄国对法国的重视程度。

  1892年,法俄双方总参谋长草签了军事条约,1894年,盟约正式生效。法俄协约就是针对德奥的。这时候,欧洲列qiáng形成两大集团,以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

  此时,欧洲最牛的国家还置身事外,这就是英国。

  老大也怕群殴

  为什么英国置身事外呢?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都奉行“光荣孤立”的外jiāo政策。提出这个政策的是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首相帕麦斯顿勋爵,他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我们的利益,才是永恒不变的。”这句话常被误认为是丘吉尔说的,实际不是老丘原创。普法战争结束后,英国仍然保持“光荣孤立”,谁是欧洲大陆的老大,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19世纪末期,英国首相还qiáng调,英国不加入任何同盟,只要求欧洲各大国保持均势。当时的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也在演讲时说:“英国外jiāo政策的传统,就是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孤立政策。”

  当时,英国奉行不结盟的孤立政策是具备条件的,因为它实力最qiáng,如日中天,对外不管gān什么,凭它自己的力量就能达到目的。如果有了盟友,反而是一种约束。比如说,我跟张三结盟对付李四,李四打张三你管不管啊?所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内在原因有两个:第一,我有能力;第二,我不想被约束。

  但是,随着历史的车轮驶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光荣孤立”的外jiāo政策很难执行下去了。因为德国、美国、日本等新兴国家崛起,英国、法国、俄国老牌列qiáng相对衰落,过去那种天马行空、独步海内的优势不复存在了,不是什么事儿都可以自己摆平了。尤其是德国力量大大增qiáng,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对英国构成了威胁,在殖民地和海军问题上,英德矛盾成了列qiáng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德国进而拉拢了一帮小弟,你不结盟人家结盟,也就bī着你必须结盟,以结盟对抗结盟,以免被群殴。

  于是,英国开始考虑转变策略。

  德国被英国给玩儿了

  一开始,英国试图跟德国谈判解决问题。

  1898年3月,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召见德国驻英大使。这位后来的英国首相是个有名的绅士,一般见人都会说一堆寒暄的话,这次却开门见山,提议缔结英德同盟,以“相互协商对中国和非洲的政策”。张伯伦的一反常态,让德国大使甚为震惊。按理说,英国对德国咄咄bī人的攻势恨得要死,这时候之所以主动放下身段,实在是有求于德国:一是想利用德国抵制俄国在中国的扩张;二是想促使德国支持英国的非洲政策,当时,英国和非洲的布尔人即将开战,英国担心德国人和布尔人眉来眼去,搞小动作。

  威廉二世在接到驻英大使的报告之后,立即召集群臣商讨对策。结果,德国那些“近视眼”大臣一致认为:“英俄矛盾不可调和,两国之间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所以,英国提出跟德国结盟,目的是想火中取栗,指望通过德国平衡和遏制俄国在亚洲的扩张。”德国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英国居心叵测,它的建议不可接受。但英国的建议也反映出英俄矛盾的尖锐性,德国可以加以利用。于是,双方进行了一番谈判。

  由于德国看出英国求和心切,谈判中,便开始大肆敲诈,提出要跟英国一起瓜分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葡萄牙当时虽然是英国的盟友,但已经是上上辈子的qiáng国了。英国为争取德国支持它在非洲的政策,特别是支持对布尔人的战争,只好做出了让步。

  1898年,英德签订了瓜分葡属非洲殖民地的协定。其中规定:当葡萄牙以殖民地的收入作为担保来借债时,由英德两国对它提供贷款。英国将以莫桑比克南部、安哥拉中部的海关收入作为担保。如果不可能保住葡属殖民地领土时,双方保证不允许第三大国gān涉。

  德国喜出望外,傻乎乎地上了英国的当。德国向英国保证,不再给布尔人任何实际支持。但是英国对德国的让步,实际上是一纸空文,英德协约签订之后,英国暗中帮助葡萄牙不必以殖民地做担保,就从法国那儿获得了贷款。更可气的是,英国重申很多年前签署的《英葡条约》继续有效。在这个条约中,英国曾经保证不侵犯葡萄牙的领土和殖民地。这是几辈子前的事儿了,英国还说继续有效,明显是拿德国开涮。

  德国被彻底激怒了,认为英国毫无诚意,说是帮我,实际上却暗中捣鬼。

  这番角力之后,英德双方不欢而散,彼此更加不信任,对抗日益加剧。英国知道德国想在非洲大捞一把的野心没有实现,决不会善罢甘休,更害怕德国进一步壮大威胁到自己利益,于是,英国不得不抛弃了“光荣孤立”政策,试图跟他国结盟。

  但是,英国寻找的第一个结盟对象并不是欧洲qiáng国,而是远东新兴的日本,两国结盟的目的是为了对付俄国在远东的扩张。1902年,英国和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英日同盟的建立标志着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的政策。

  既然如此,跟一国签约也是签,跟两国签约也是签。因此,英国开始跟另一个宿敌——法国接近。

  国王的魅力

  英法在殖民地问题上本来矛盾尖锐。1898年,英法两军从不同方向往尼罗河上游推进,结果在苏丹古城法绍达相遇,两军对峙,差点儿就打了起来。法国当时要跟德国死磕,不想再跟英国发生任何冲突,于是就撤退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21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