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宋思涵小升初的关卡宋中道提出过让她转到公立学校。
他看得出宋思涵不是真心喜欢程伊芙及其身边的富二代富三代们,每每回想当初的决定,总觉得自己亏欠了女儿,不能让女儿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当他询问女儿的意愿,宋思涵却坚持要读私立学校。
早在被问之前,宋思涵就做好了决定。
由于三年来勤勤恳恳为老师跑腿,老师们对她偶尔的请求都不会拒绝。她向老师打听得很仔细,私立初中和高中每学期都有数额不菲的奖学金,而按她的成绩,应当能够拿到一等奖学金,这样一来学费不会成为家里的负担,她也可以维护自己与那些娇贵的千金们建立起的人际关系。
宋思涵与程伊芙做了三年小学同学,三年初中同学,两年半高中同学——程伊芙没有参加高考,申请读了国外的大学。
这一次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宋中道的态度硬气了起来。随职位上升而显现的威严强势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他真心地希望女儿能自由自在几年。
于是宋思涵来到了远在江南水乡的清州市。
这里有- shi -润的空气,有全国排名前五的清州大学,有宋中道希望她可以在如花的年纪感受到的自由。
宋思涵完全没有辜负老父亲的期望。一进大学,她迅速放飞自我,参加社团、进入学生会、聚会野炊旅行开party,样样不落。
她剪了短发,模样清秀俊俏,待人又大方,轻轻松松招好感,身边从不缺笑盈盈的可爱妹妹。
大三时,宋思涵做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主席是个认真做事有点大男子主义的男生,累活一肩挑没有怨言,宋思涵沟通力强,与老师们插科打诨毫无压力,两人工作分配自开学迎新就十分明确。
这年夏天很炎热,进入九月,气温还未降下来,宋思涵坐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与两个大二的学妹谈笑风生,等待新生来录入信息。
坐一上午,宋思涵觉得有些无聊,到了下午就把在外面跑得一头汗的主席叫过来歇歇,打算去学院迎新点瞧一瞧还未受军训摧残的白嫩小学妹们。
组织迎新的部长见她过来了,笑着打招呼让她坐,给她拿水喝。
宋思涵拧开瓶盖喝了一口,问:“有没有漂亮的学妹?”
“有。”部长说,“这一上午我看见了三个漂亮的。有两个学弟也不错,一米八多。”
宋思涵对学弟没什么兴趣,眼睛一瞭,见一个帅气学弟走过来,胳膊肘碰碰部长:“看那个怎么样?”部长喜滋滋地去迎新了。
一双眼睛带着点散漫,在茫茫新生中搜索着,忽地亮了亮。
宋思涵拧上瓶盖,仔细看了过去。
那是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孩,似乎没有家长陪同,单手拉行李箱朝这边走着。那女孩肤色十分白皙,没有油光,在午后热烈的阳光下很清爽干净,脸上没有一点焦躁之色,她的眼睛大而圆,乌黑清透,是整张脸最引人瞩目的地方,令她的颜值直接翻了番。
看到一个学弟蠢蠢欲动想去搭讪,宋思涵快速起身越过他迎了过去,释放出善意的笑容:“嗨,同学,是经济学院的新生吗?”
小学妹怔了下,像是对这样的热情不太习惯,快速看了她一眼之后就将视线固定在她的下巴,小声回答:“是的。”
宋思涵又问:“一个人来的?”
小学妹:“是。”
宋思涵笑道:“不用担心,报到只要按流程走就好,很简单,我入学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来的。通知书带了吗?”
小学妹:“带了。”
“好,跟我来。”宋思涵见她一直乖乖的,觉得可爱,怀着欣赏之情多看了两眼。小学妹没有抬头,不知道是没发现她的目光,还是刚来到大学心情紧张,不好意思和人视线接触。
到了领取新生入学指南的地点,小学妹从双肩包里拿出录取通知书,宋思涵一眼扫过,不由愣了一下,念出上面的名字:“程吉?”
听出她声音里明显的疑问,小学妹转头看过来,用眼神表达:有问题吗?
程吉,这个熟悉的名字……
宋思涵心思牵动,怔怔地看着面前这对黑眸,它们逐渐与脑海深处的那双无辜的眼睛重叠了。
“你是程吉?”宋思涵心神微震。那些她以为早已忘却的记忆忽然如海啸般扑进了她的大脑——让她后悔自己几分钟前迈出了那一步。
对面的女孩也发呆似的盯着她片刻,目光渐渐深了,表情绷紧,轻声说:“宋思涵。”
……她没有想到,程吉竟然记得她的名字。
她从来没有向她正式地介绍过自己的名字。
“麻烦……?”身后传来礼貌的催促。
宋思涵回过神,压下心头持续翻涌的情绪,先和程吉离开人群。
两人沉默地走着报到流程。宋思涵自忖她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尴尬,要寒暄问候吗?但她们只在十年前见过几面,而且那段经历,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程吉不愿回忆的部分。
可她们又确确实实叫出了对方的名字,至少算是旧识。
一人一只手,拎着刚才在学校统一购买的全套被褥,默默无言地走到程吉的寝室。
寝室是上床下桌结构的四人间,其中一张床铺好了被褥,但人不在,大约是和家长逛校园去了,程吉是第二个来的。
放下沉重的被褥,宋思涵终于想好了要说的内容:qún:一 一零八一七九五一“我是咱们学院今年的学生会副主席,我的电话号码你记一下,有什么事不明白、遇到什么麻烦,都可以找我。”
虽然十年前的相识不算愉快,但那已经过去太久了,也许程吉已经不在意了。
既然两个人有过一点交情,宋思涵觉得自己有责任罩一下新学妹。
说起来,这还是宋思涵在学校里遇见的第一个过去认识的人。她上的是私立高中,到了高三下半学期教室一大半座位都空着,那些是要出国的学生。高考的学生里一多半选择了京州本地的大学,余下的只有一个同学来了清州,还和她不在一所学校,两年来各自发展朋友圈子,联系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