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啊,我听说海里有许多小岛,离我们很远,有的岛上还有人住,也许小涛就是被卷到这些岛上了呢?只是岛上没有能划回来的大船,所以小涛现在很可能正在造大船呢!”蕴尉越说越玄乎,似乎小涛活着这件事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是百分百会发生的一样。
不管怎样,姜大娘似乎信了,她明显高兴起来,“他爹,你听到了么?小涛还活着,造大船呢!俺要使劲活,活着等咱家小涛划着大船回来!”
大娘,我说的“很可能”是被猴子吃掉了么?蕴尉在心里吐槽,但是他没说别的什么,让老人家有一个念想好好活着也不错。
等一行人进了县城,太阳已经升的老高,蕴尉让景福先去了药铺。药铺门口,面临分别老两口颇为舍不得蕴尉,简直恨不得揣怀里带回自家养。
蕴尉也挺喜欢这朴实的老两口,“王老伯,待会瞧完了大夫先别走,我先去办事,办完了事儿就回来接你们,把你们送家去。”见老两口要推辞,蕴尉连忙道,“您二老就是不为自己也想想这小哥,被人背着哪有坐车舒服?”
老两口对视一眼,同意了蕴尉了提议。约定好之后蕴尉就跟着景福去了办事衙门,见到了学正。
“学生蕴尉见过大人!”有功名在身可以见官不跪,但蕴尉还是恭敬地作了个揖。
“你是金家岭的蕴尉蕴君清?”学正疑惑地看着蕴尉。
君清?蕴尉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字,可是古人不是在加冠的时候才会由师长赐字么?据蕴尉了解他那便宜堂哥今年也不过十九,尚未加冠取字。他不知道这中间有什么故事,但是这个蕴君清应该是自己没错的。
蕴尉点点头,答道:“正是学生!”
听了蕴尉的回答,学正眼中疑惑更甚,起身围着蕴尉转了一圈,因为蕴尉小小年纪得了秀才,文章功课俱都不错,所以学正对他印象颇深,发现眼前的人除了比当初清减了不少,模样倒是没大变。
学正突然开口吟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蕴尉意识到学正这是要考校自己功课了,便接了下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何解?”
“这是《中庸》最初一章中的一句,意为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蕴尉中规中矩地做了解释。
接下来学正又问了几个问题,蕴尉都一一做了回答。学正点点头。就在蕴尉以为已经过关的时候,学正突然问:“答得也算中规中矩,君清近来可是发生了一些事?”
第14章:药铺
蕴尉不知道学正为何会由此一问,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问题:“学生的父母月前遭遇山匪,不幸遇难,学生……学生哀恸难以自已险些也跟着去了,后来多亏父母保佑被救了回来,可是,醒来后浑浑噩噩,之前的好多事记不得了。就连父母离世的事也是旁人告知的。”
学正恍然,点点头,“这就说的通了!你从前都是自称君清,称呼老夫为老师的。”
蕴尉连忙告罪,学正摆摆手,“此事也不是你想发生的,不怪你。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啊。”
蕴尉再次告罪,“不论怎样忘记老师就是学生不对,多谢老师不跟君清计较。”没想到本该是他最亲近的亲人没有发现他的异样,反而是没见过几次面的学正第一个主动问了他异常。蕴尉顿时对这位老学正心生好感。两人又闲话了几句,学正大人才给蕴尉“批了条子”,让蕴尉去找人领禄米。
蕴尉向老学正道了谢,离开前问了岁考的事情。
“老夫已经跟朝廷告老,等新的学正来交接,就要回家教孙子,考校你们的事儿就交给下一任的学正了。估摸着等学正来安顿下来,怎么也要到来年开春才有功夫组织岁考。你的境况老夫会跟新来的学正交代,岁考之事你不必担忧。只是,你从前学问扎实,老夫看好你能更进一步,所以,功课你还是要重新拾起来才好。”老学正摸着山羊胡说。
蕴尉立时明白了学正的言下之意是说他现在的学问比起原来差远了。这是当然的,这些书原身少说念了十几年,他才死记硬背不到一月,能有现在的结果已经不错了。但是别人好意提醒,他也不会当做驴肝肺,再三道谢之后才告辞了老学正,按照之前老学正的指点领了属于自己的禄米。
景福一直牵着驴车等在离衙门不远的角落,看到蕴尉出来立刻迎了上来接过禄米放到车上,“尉娃子还要去药铺么?”
“去,既然答应了两老,就一定要去,只是麻烦景福伯伯了!”蕴尉冲景福点点头,他也没让景福白跑一趟,路过烧肉铺子买了一斤烧肉、路过酒庄还买了小坛烧酒。“我还在吃药不能喝酒,这酒就劳烦景福伯伯陪爷爷喝了。”
本来要多绕一圈王家村让景福不大高兴,他告假一天还想早些家去歇歇,只是碍于车是蕴尉家的他不好说不,蕴尉主动买了酒肉让景福熨帖了不少,觉得自从爹娘不在之后他长大了,至少不像以前那样不通俗务。
“行,等你不用吃药了,咱们爷们再好好喝两盅。”景福乐呵呵地接过酒肉,走向药铺的脚步轻快了不少。
蕴尉看在眼里,笑眯眯地跟在景福身后。到了药铺门口,就看见老两口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人来人往都会下意识看他们两眼,这让老两口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远远地看到蕴尉过来像是看到救星一样,快步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