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治武功,朕不比唐太宗,可没想到到了晚年,夺嫡之争,有过之而无不及。”康熙望着胤禛,不像是望着他自己的儿子,更像是望着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
他又笑道:“不过朕比他幸运,朕的儿子,是个有勇有谋,励精图治的,他会是个好皇帝。”
胤禛心中忐忑,此时此处只有他们二人,皇阿玛的意思,又是再明白不过。
他不敢遑论其他,只好说:“皇阿玛,天气冷了,您身体又不太好,别说太多话了。”
康熙亦是摆手道:“好,朕渴了,你去让御膳房准备参汤。”
胤禛闻言点头而出。
康熙见胤禛远走,又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梁九功听着了里面的动静,匆匆忙忙跑了进来。
“隆科多还在吗?召步军统领隆科多!”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撑着最后一口气,拼了命般拽着梁九功的袖子大喊。
“在,在,奴才这就去唤他进来。”梁九功也着实吓了一跳。
隆科多见梁九功独自而出,神色慌张,心知大事不好,忙道:“怎么样?”
梁九功摆手道:“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了,十四阿哥还在西北守着,我看大人你也早做打算吧。”
隆科多五味杂陈,仰天长叹。
“对了,皇上召您进去呢。”
“就我一个人?”
“就您一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
大四考研狗码字不易,但是绝对不会弃坑~
第33章 举国哀痛帝王崩,雍王继位惹纷争
胤禛回来的时候,隆科多竟然站在门口。他先前以为他早就离开了。一时间还有些不知所措。
隆科多见胤禛前来,也有些尴尬地笑笑,道:“皇上已经把传位的旨意交给我了,他似乎还有些话想和你说,你去吧。”
胤禛心里“咯噔”一下,升起一种无名的恐惧。
他看着隆科多脸上有些奇异的神情,试探着说:“舅舅,皇阿玛究竟怎么样了?”
隆科多无奈地摇摇头,压低了声音,缓缓吐出四个字来。
“时日无多。”
胤禛早就知道,这次来畅春园,可能是与皇阿玛见的最后一面了,可真的到了这一刻,他还是有些难过,夹杂着恐惧还有一丝浅浅的带血的喜悦。
他走了进去,这时的康熙已经端坐在床上,喝下了参汤,更是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不知是那碗参汤的缘故,还是传说中的“回光返照”。
屋子里一片昏暗,看不清康熙的面容。听隆科多说,是他出门后皇上特意嘱咐梁九功将所有烛台撤下去的。
胤禛从一旁拿起一支红烛,微弱的烛光摇晃着他那苍松般的身影。他惶惑道:“皇阿玛,您还有什么要告诫儿子的?”
康熙只是楞楞地打量着床下的胤禛,他还是那样滴水不漏,谨言慎行。
“你皇阿玛老了,没用了,未来还有许多事,要你独自面对。这一切,该结束了。”
他的生命就如胤禛手中拿的这支燃烧的红烛,在一刹那绽放过最明亮的光来,照得满堂灯火通明。这一束光,从畅春园窄窄的窗台,照到了整个紫禁城,照到了准葛尔,照到了乾清宫,那正大光明匾的背后。而这只红烛,终于燃到了烛芯最末尾处。
一滴滚烫的蜡滴在胤禛手背上,胤禛这才发现,那灼烧着他的,除了这蜡,还有他的泪。
“皇阿玛——”胤禛呼喊。
他红着眼,踉踉跄跄走到门口。
小太监见他这般狼狈模样,心知大事不好,虽已早做了准备,还是不免忐忑起来,硬是先从眼里挤出了几滴眼泪。
“皇上,驾崩!”胤禛的语气格外平静,他的镇定反倒让那几个小太监不知所措。
“愣着干嘛,没听见吗,皇上,驾崩了!”胤禛大吼一声。
“皇上驾崩——”
“皇上驾崩——”
这短短的四个字,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发酵膨胀起来,直到从紫禁城传出北京城去,又从北京城传到海角天涯。
在这个凛冽的寒冬,让大清的子民为之骄傲的一代明君康熙皇帝就这样在畅春园里悄然而逝。
与之同来的,是一道诏令。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这是康熙的遗诏,并非出自他人,正是出自隆科多之口。
此诏令一出,举国震惊。
先不说当日先帝驾崩之时只有雍亲王胤禛在侧,八爷党所属意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仅是只传诏于隆科多,便足以令人生疑。
按常理,胤禛就应该拿着这遗诏,正大光明地坐上他日思夜想的龙椅,可偏偏宫里朝中的人都不服他。
虽然夺嫡事败,八阿哥胤祀他们却一口咬住了胤禛,不肯轻易善罢甘休。
胤禵也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往北京城赶。
如今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只要胤禵一到北京,恐怕这动荡的朝廷,将会掀起滔天的巨浪来,到时,难免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胤禛其实不明白,他的皇位来的是堂堂正正,他是亲自听到皇阿玛对自己的殷殷期盼,也是亲自见到舅舅隆科多拿着诏书出来。
纵使他没有亲眼见到传诏书的经过,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东西,他们为何就是不肯相信呢。
这还是小事,胤祀一党近日已经散布了谣言,说是他爱新觉罗胤禛亲手毒死了他的皇阿玛,为的是假传遗诏,坐稳皇位。
这就更是可笑,他胤禛虽是心比天高,可这大逆不道的事情,也是绝对不会做的。
可就是这样看起来是个笑话般的流言蜚语,很快传遍了紫禁城。下至宫女太监,上至胤禛本人,都听到了不少相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