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笙一边冲着开水一边想,这词儿确实编得挺别致。
“……触景更添情懊恼,怀人愁对月华圆……”虞孟梅念到这里,忽然说,“小笙,你说我们把它改成越剧怎么样?”
***
陈云笙一听这句话,就知道梅姐又在异想天开了。
在她眼里,大概什么都是可以拿来改越剧的。
不过……陈云笙微笑着想,异想天开时的梅姐也还是很可爱的。
她没有否决这个提议,而是从虞孟梅手里接过曲谱,认真看了起来。
陈云笙看谱时,虞孟梅就坐在在旁边看她。陈云笙的侧影很好看:脸型柔和,微微低头时,头颈间的线条更是优美。
刚认识那会儿,陈云笙年纪还小,脸上还保留着少年人所特有的圆润。如今她的婴儿肥已经尽数褪去,五官也日渐分明,出落得越来越动人。四一年认识到现在,不知不觉,她们已经在一起搭了快五年戏了。陈云笙也满了二十二岁。虞孟梅看着她现在的模样,不免回想起一些往事。
记得刚开始搭戏的时候,陈云笙和她说过,她当初来学戏只是为了补贴家用。虽然一副天生的金嗓,乐感又好,但虞孟梅有时想,陈云笙对于越剧声腔改革的热情是不是真的和她一样高呢?其实自己想排的戏,陈云笙也不见得都喜欢吧。比如两年前的那部时装戏。她能看出来,陈云笙对于时装戏并不积极。可她还是认真和自己推敲唱腔和表演。至少她和自己搭的每一部戏,都用足了心思。
以陈云笙的水准,就算不和她虞孟梅搭档,也一样能红。包银不会少拿,还不需要耗费这么多心力。说到底,是她迁就自己。想到这里,虞孟梅忽然觉得有些好笑,自己痴长好几岁,竟然一直让年纪小的陈云笙谦让纵容着。
“这词虽然很好,”看完《客途秋恨》的曲谱后,陈云笙评价道,“但是情节并不完整。要改的话,需要补全整个故事。而且南音的句式和越剧不一样。要改越剧,得花许多功夫。编剧、作曲都得协调好,恐怕要花不少时间。”
虞孟梅点头赞同:“你说得很对,真要改的话,回上海后,我们得慢慢磨。”停顿一下,她又说:“不过你要是不喜欢……”
也许是自己太过固执了,应该多考虑下陈云笙的想法。
陈云笙对她盈盈一笑:“梅姐,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想改就改吧。”
这就是应承了。虞孟梅眼睛一亮,随即却又暗觉惭愧。这一次,还是陈云笙主动迁就她。感动之余,她却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最后千言万语都化做了一句话:“明天陪你去太平山玩。”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君出门了。未来两周会拜托存稿君自动更新。
第41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6)
太平山原指龙虎山以东,薄扶林以北,马己仙峡以西的地带,共包括扯旗山、歌赋山和奇力山。不过港人所说的太平山,多半是指扯旗山这座主峰。
山上气温清凉,又有缆车通往山上,交通便利,夏天尤其适宜来此避暑。
虞孟梅和陈云笙第二天就来太平山了。两人坐缆车上山,在炉峰峡下了车,沿路走向山顶。
山上原有总督山顶别墅,但是前几年打仗时遭到破坏,已于去年拆除,如今只剩一个孤零零的守卫室还伫立在那里。两人转了一圈,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倒是山顶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让人身心舒畅。蔚蓝海水起伏,海船穿梭往来。山风温柔吹拂,带来阵阵沁人的凉意。
陈云笙只觉得心旷神怡。
之前山顶的地段一直只能由外籍人士居住,不许华人入住,直到今年港府才取消了这条法规。然而此处地价昂贵,就算不再限制华人,也要大富大贵的人家才能住进来。陈云笙自然没期望自己能住到这里来,而是指着对岸葱茏一片的九龙半岛,忽发奇想地对虞孟梅说:“梅姐,哪天我们要是不唱戏了,就去那里住吧?”不待虞孟梅回答,她已然觉得自己的想法十分荒唐,摇头说:“不过梅姐怎么可能不唱戏呢。我也只是想想罢了。”
虞孟梅微笑着对她说:“也不一定啊。戏也不会唱一辈子,总有退隐的一天。等我唱不动退出了,就陪你去那里住。”
陈云笙想梅姐还这么年轻,等她唱不动,那得是多久远以后的事了。不过能得到虞孟梅这样的许诺,也足够让她高兴了。
之后两人听本地的游客说太平山的夜景颇有可观之处,便不急着下山,在山顶新开的露天茶座消磨时间,等着日落。
“梅姐喜欢香港吗?”喝茶时,陈云笙问她。
虞孟梅想想,回答说:“这里和上海有很大不同,但我想应该还算喜欢吧。这里几乎没人认识我们,在街上闲逛的时候会觉得轻松很多。不过没有名气也有坏处,我俩要是哪天忘了带钱,再想靠卖唱赚钱,就没这么容易了。”
陈云笙知道她指的是几年前她俩一起在街上唱《白蛇传》那次,跺脚嗔她:“你还好意思提!丢死人了!以后谁还要和你卖唱!”
“好好好,”虞孟梅举手投降,“以后都我一个人丢脸,陈小姐只要在旁边收钱就行了。”
“我也不是不愿意和你唱,”陈云笙这时反倒笑了,“可是梅姐那时也太捉狭了,竟然唱《仕林祭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