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陈云笙的讲述,王绍杰对她们这些年的生活大致了然,只是还有一个疑问:“这些年两位女士的生活无疑是幸福的。可是虞女士不幸逝去,陈女士与她感情这样深厚,会否觉得失去她的日子难以承受?”
***
晚间,王绍杰站在落地窗前。
正在飞速发展的香港建立起了林立的高楼,在这夜晚亮起了通明的灯火。街道上车流不停,玻璃窗上不时有车灯光芒一掠而过。
不远处的书桌上放着一台打字机,旁边是摊开的笔记和几个纸团。
下午在陈云笙家,他问出那个问题后便有些后悔。这个问题,也许陈云笙会觉得冒犯。不想陈云笙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会。”
看着王绍杰一脸不解,她用轻柔的声音向他解释:“她活着,与她相守是幸福;她不在了,守着她的回忆也是幸福的。”说到这里,她的手轻轻抚着照片上虞孟梅绚丽的笑颜:“有虞孟梅,陈云笙愿生生世世做陈云笙。”
沉思良久,王绍杰终于坐回书桌前,重新换了一张新纸,开始打字:“一九六八年,香港……”
***
清早的街道上,已经有了行人。有穿着随意的普通工人,也有西装革履的经理人,行色都很匆忙。不紧不慢的陈云笙在其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每个星期,陈云笙都会买一束花,亲自放到虞孟梅的墓前。
平日她都去花店买,可是这日经过一条不知名的巷子时,她看见一个老妇人坐在巷口。老妇穿着老式布褂,脸上满是皱纹,但是身上干干净净,一头银发也梳得十分整齐。她身前放着一块白布,上面码放着两排犹带露水的花束。
陈云笙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花。从花形看有些像梨花,却又是红色的。她停下来,向老妇人打听这是什么品种的植物。
老人说着一口她听不懂的方言,讲了半天也没说明白。最后陈云笙放弃了问明的打算,直接掏钱买下一束。
她抱着花束到了虞孟梅长眠的地方。白色石碑上嵌着虞孟梅的照片。这是陈云笙精心挑选过的,为了避免照片在风吹日晒中褪色,还会定期更换。相片中的虞孟梅笑得柔和而含蓄,正是陈云笙最喜欢的样子。
陈云笙把花放在墓前,开始絮絮对照片讲述:“《李后主》终于上映了。我去看过了,是出很好的戏。艳芳姐前天打了电话来,说是清明的时候会来香港看你。她还说,要来这里开台麻将,让你看得着打不着,狠狠气一气你。到时候,你可要大人大量一点,别和她一般见识……”
说完了,陈云笙慢慢站起身,准备回家。早上的墓园十分安静,微风拂过,捎来鸟雀在林间的低鸣。
刚走出两步,陈云笙像是感应到了什么,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那块白色的石碑。
一只蝴蝶不知什么时候停在了她留下的花束上,正对她扇动翅膀。
红梨盛放,蝶影翩翩。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至此结束,谢谢大家。之后会不定时更新一点番外。
本来以为完结时会有很多话想说,但是现在觉得好像没太大必要了,就用林夕的歌词做结束语吧:就期待三十年后交汇十指可越来越紧,愿七十年后绮梦浮生比青春还狠。
大家有缘再会。
番外
第56章 桃花江
五十年代的香港不知道吹了什么风,一夜之间,歌舞片开始流行。有人说这风潮是由新华电影公司五六年制作的那部《桃花江》给带起来的。
其时虞孟梅与陈云笙已在香港生活七八年了。
那一天,陈云笙买完菜回来,正要开始处理食材,却被虞孟梅拽出了门。两人到了电影院——到香港后,看电影就成了虞孟梅最大的爱好了。
“看,姚莉。”虞孟梅指着影院墙上的海报,兴致勃勃地对陈云笙说。
姚莉是四十年代在上海走红的歌星之一。陈云笙以前很喜欢她的歌,所以虞孟梅特意拉她来看。
陈云笙看了一眼海报,果真是姚莉。
“她现在改演电影了?”她指着海报,有些不解。
“矮瓜,”虞孟梅笑着刮她鼻子,“这是歌舞片。她是配唱呀。”
陈云笙再仔细看了下海报,原来主演是一个叫“钟情”的女孩子,但是里面的歌都由姚莉演唱。大概因为钟情名气不显,所以海报的主角不是她,而是早已成名的姚莉。
陈云笙研究海报的当口,虞孟梅已经买完了票,牵起她的手说:“走,进去看看。”
以虞孟梅和陈云笙的眼光来看,电影情节其实并不出彩,制作也有些粗糙。不过钟情的外形十分出众,影片里的歌曲都写得很好,加上姚莉唱功深厚,且人们之前也比较少见到这样载歌载舞的表演方式,对这电影的观感十分不错。没过多久,这部影片便一炮而红,市场反响极为热烈。
不过这都是后话。虞孟梅和陈云笙看电影时,并没料到这部电影会如此走红。
影片演到男主人公为了追求在乡下邂逅的美丽姑娘,连着三个夜晚在她窗外歌唱:“你生来好风采呀,像仙女下凡来。人娇美,歌清脆,仿佛莺声啭花外。我听见你歌唱呀,心花朵朵开。只希望和你常相偎,永远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