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儿子呆在家里是事实,只花他们老两口的却没给过他们一分钱也是事实。
而从这时候起,就不一样了。
儿子给他们钱了!儿子赚钱了!儿子能养活自己了!儿子再也不是别人口中那个四体不勤的宅胖子了!
以后,就算他和老伴儿闭了眼,也不用担心走得不安稳,还惦记儿子养不活自己了。
一瞬间,于靖海百感交集,拿着那些星币竟然蹲在角落里呜呜地哭了起来。
温清吓了一跳。
他想过于靖海夫妻的反应,却没想到会有这么大,手足无措地站在一边,半天才喃喃地劝慰了几句。
最后还是于靖海自己用粗糙干裂的大手把眼泪抹去。
儿子赚钱了,就得让人知道,让人知道他们儿子也是个出息的。
那天于靖海和潘永慧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他们去买两身新衣服穿。
老两口已经有七八年没给自己添置过新衣了。
衣服买回来穿在身上,左邻右舍都看到了,也有人问过他们,夫妻俩就特自豪地说那是儿子赚的钱给他们买的。
这些人嘴上都不咸不淡地夸了几句,但眼光却很有点儿透着不以为然。
想想也是,那几身衣服并不值钱,不是什么好料子,买下来也花不了多少钱。既然是于家那小子帮父母买的,想来他拿回来的钱也没多少。
这个月能拿回来,谁知道下个月还能不能?
这么一想,压根就没什么可羡慕的。
不过是个混吃等死的大胖子,没一点可取之处,要不然怎么会连挣笔小钱都被父母宣扬得四邻皆知呢?
他们自己家也有孩子,孩子也都赚钱了,他们也没这么炫耀啊。
这话虽没当面说出口,于家夫妻却从他们的表情眼神里感觉到了,那种喜悦的心情也淡了一些。
“能赚钱是好事,以后要是能坚持下去的话,你们老两口也算是有福气了。”这是心地比较善良的邻居安慰他们的话。
不管是出于什么心理,总之,这些人并没怎么相信于家小子“改邪归正”的事。
不然怎么还看不着人呢?
起码也得出来走走,见见世面,认认这些亲戚邻居吧?
结果人家就能在家里一直呆下去。
唉,离上一次见到那孩子的面已经过了几年,当时那孩子就胖得走路还要人扶着,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连床都起不来了?
这老夫妻说他在家里写小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最最重要的是,就那体格,写小说怕是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吧?
不行,回去还得告诉自家孩子,注意点儿别太胖,不然于家小子就是个例子!
那次于靖海夫妻炫耀儿子没成功,心里一直有点儿憋气。
虽说后来他们想开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日子是他们自己过的,儿子出息了也是他们享福,跟别人没什么关系。但一想到当时的情景,于靖海表示,那口气还是顺不过来。
哦,儿子赚钱不算出息,那儿子现在能去首都星了,还是对方主动发出的邀请,还是先把路费发了过来,发的还是跃迁能量车的路费,这个总该是出息了吧?
不过老两口始终站在儿子的立场替他着想,知道这事儿儿子还没最后拿定主意,就不约而同地打算替儿子瞒一下。
等那边真的都定下来,儿子上车时再说。
碎花头巾却不是个善于看别人脸色的,看潘永慧含糊着,忍不住刨根问底地追问。
“潘嫂子,到底咋回事?你儿子咋了?是不是又跟你要钱了?我跟你说,这孩子就不能太宠,不然他就不孝顺。你看我家孩子,敢乱花家里一分星币,我直接大耳刮子轮过去,让他下次再一看到星币都全身哆嗦。”
碎花头巾的嗓门很大,她说的这话周围人都听到了。
这一片卖菜的有很多是跟着于靖海夫妻学着卖野菜的,甚至还有一部分当初摆早餐摊子的也挪来了这里。
他们对于家的情况多少都有些了解。
听到碎花头巾的话,一个正在于靖海摊子上挑挑拣拣的老顾客抬头问:“咋了,老于?你儿子又作夭了?”
你儿子才作夭了!
要不是看在老顾客的面儿上,于靖海真想一句话怼回去。
“没有,不是作夭,是给我们长脸了。”他笑眯眯地回答。
听到的人明显不信,很多人都以为老于这是被儿子气傻了,说的反话。
于靖海见其他人不信,不得不多解释几句:“就是我那个儿子,这段时间不是一直在写小说吗?也赚了些钱,还帮我和老伴买衣服来着。剩的钱他也都交给我们了,让我们自己拿去买点儿好的补身体。”
“这个我们都知道。”老顾客说。
说真的,当初得知老于家那小子没再朝父母伸手要钱不说,还给了父母一部分,这些人都很意外。
他们都以为老于夫妻到死都享不到儿子福呢。
结果这两个月据说于家小子都有稿费给。
不过看于家夫妻的穿着,还一天天地窝在这里卖菜,他们就想,于清那孩子赚的钱肯定不多,不然怎么不给于家换大房子?怎么不让父母歇歇?
潘永慧试探着跟他们提起想给儿子找对象的事儿,他们听了,却谁都没搭这个茬。
无他,不想把姑娘推进火坑而已。
谁知道于清什么时候又故态重萌了?再说现在于家生活好点儿,也没好多少,只能说比以前强,于清还是个走不动路的大胖子,谁看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