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丰儿,这许多年不见,你身材长胖了,胡子也留得这么长了,乍一见,我还真认不出来了。”祺清说道。
丹娘也惊讶地叫了声:
“丰儿?”
“大娘”王丰叫道,他看着她们:“娘,这些年您们到哪儿去了?我以为您们早就……早就不在了。”
“放心我们很好,你怎么会在这里?”
台阶不宽,他们的谈话挡住了上下的行人,祺清见状便向下走去。丹娘也扶着一侧的铁索护栏走下每一级台阶,和祺清向山下行去。
“娘,我到这东都洛阳快两年了,今天无事从住处出来逛逛庙会,没想到遇到您们了。”王丰同她们一起走下台阶。
“你把家搬到洛阳了吗?”祺清转头看了王丰一眼。
“不是,我是暂时寄居在洛阳。我到洛阳来是到吏部参加官选的,这些年,我一直在外地小县任县令,两年前,我的四年任期满后,就到吏部去参加官选,不想满任的各地官员很多,空缺的官职少,一等便等了两年。前不久我通过了礼部执行的选拔考核,且收到吏部下发的文书,过几日将到户县去赴任。”
“你没走你爹做武官上阵打仗的旧路,而去参加科举做了一个文官,我想你爷爷和你爹若有知,一定会高兴的。当初我不教你武艺,而教你去读书,也只是遂了你爷爷的意。那时他不想我教给你武功,却想让你读书,现在看来他是对的。你为官一任,要想着造福一方,不可滥用手中之权柄,危害百姓。”
“是”
“孩子们好吗?孙妈还在世吗?”
“孙妈已过世八、九年了,孩子们还好,两个儿子现在都长大了,正在老家专心读书,准备参加秋考,还有一个小女儿,名叫茵儿,现刚满一岁,在洛阳这里和我们在一起。”
“那就好。”
☆、到岸
第104章
从陡直的石阶上下来,走到一边的空地上,祺清和丹娘互相望了望,然后祺清对王丰说:
“那好了,我和丹娘出来的早了,现在我们要回去了。”
“娘,您们跟我回去吧,您们这样子走了,我会担心的。”
“我们过得很好,你不必担心。”
“娘,您们还是回长安吧。”
祺清一边和丹娘向庙门外走去,一边对旁边跟着的王丰讲:
“我们已经在这里住惯了,不想离开了,现在,你也去做你的事吧。”
王丰忽然着了急,他走到祺清她们前面,说道:
“娘,您这不是要让我做不孝子吗?哪有儿子不养娘的道理?您这样走了,是会让儿背上千载骂名的啊。”
祺清见他拦住了她们不让走,便说:
“丰儿,我既然不是你亲娘,又何谈孝与不孝呢?”
“娘,您说得是什么话呀?!您因为生气怪我,现在连你的亲生儿子都不相认了吗?”
祺清奇怪道:
“丰儿,我离开前让孙妈把你我的实情都告诉给你,你不知吗?”
“什么实情?”王丰问。
“难道孙妈没有对你说吗?”
祺清心下奇怪,当年孙妈为何没按她说的把实情都告诉给王丰,又见王丰一脸地不明所以,她迈步到另一边,远离了人群才说道:
“丰儿,你也不要内疚,既然孙妈没有把实情告诉给你,我今日对你实说吧,我并不是你亲娘,与你爹也不是夫妻,你的亲娘在生下你时,因难产而亡,你出生后是由你爷爷和奶妈抚养。那时,我和你爹王子强都在平阳公主军前听令,在你不到一周岁时,你爹在战场不幸阵亡,临死前他将你们祖孙托付我照顾,要我把你抚养成人。后来我按他的遗愿,把你祖父和你接到家里。那二十年里我们没有告诉你这些实情,只是希望你不要背负太多的苦痛生活。在我离开长安时,我让孙妈捎话,让她给你说一声我和丹娘离开了,也请她把你的身世一并告诉给你,告诉你我不是你亲娘,现在看来,她是没有告诉你了,也不知为什么。我与你不是亲生母子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孝与不孝了,以后你也不要自责内疚了。”
王丰听到祺清的话,先是非常惊讶,然后他流泪跪下,哭道:
“娘,您说的都是真的吗?”
“我说的没有半句假话,丹娘也能作证。”
王丰抬头望望祺清,又望望丹娘:
“娘,大娘,您们把我抚养成人,又给娶妻成了家,不是亲娘,胜似亲娘,那二十年的养育之恩,我更应当报答呀,就请您们随儿回去,让儿尽孝膝前。”
“你有这份心,就行了,我们只想在此过几天平静的日子,我们不会离开这里的,你不必强求,也好好去过你们的日子吧。”祺清说。
不管王丰说什么,祺清她们就是不肯答应跟他回去,他只得站起身,擦了泪,要求跟着她们去看看她们的住处,说放心了自己才会离开。祺清答应了他,带他去她们住的梅村。
王丰去了梅村,在离开时,又劝她们回长安的老家,没奈何,祺清就是不允。
过了三日,王丰领着随从带一个婴儿到梅村来。
“娘,您们不愿回长安去,我放心不下您们,明天我要去上任了,我把这小女儿茵儿带来,也把这一个丫鬟留下陪您们,我心里也好过点儿。”
“你把这么小的孩子带来这里,她娘愿意吗?”祺清问。
“娘,茵儿是在洛阳出生的,她太小了,我们带着她上路也不方便,她娘也答应了。我想茵儿跟您们在这里生活,等她长得大一点了,我隔断时间派人来,接她去跟我们住一阵,然后再来陪您们。娘,大娘,您们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