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自己解决不了了,姜曼书第一个反应就是:“连城,你的黑色墨水借我用一下。”
连城停下笔,从书包里翻出了一个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只崭新的漂亮的亮黑色钢笔。
姜曼书明白了她的意思:“你借我一下墨水就成,我有钢笔。”
连城还是把钢笔塞到了她的手里:“本来就是要送给你的,你不记得了?明天是你的生日。”
WTF?!
姜曼书真的不记得了,事实上,她从小到大都有个毛病:工作时间段只关心哪天是星期几,休息时间段只知道哪天是几号……
亲密相处了一个多月,细心的连城早就发现了她这个毛病,故而也不惊讶,只淡然平铺直叙道:“明天是10月10号,是你公历的出生日,这只钢笔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停一停,再开口时,声音里夹杂着难以被察觉的迟疑:“……你喜欢它么?”
喜欢么?
当然喜欢!
从来没有收到过像样的生日礼物(爸妈太忙,最多偶尔记得买个蛋糕;友人太少,且来去匆匆;亲戚疏离,最亲近的表姐甄萌只会说一声‘生日快乐’),姜曼书表示,哪怕连城送的是一只歪瓜或一颗劣枣,她也是真开心,更遑论这只钢笔简直完美代言了‘低调的奢华’,足以令她‘一见钟情’!要不是还在上课,她控制不住想给连城一个大大的熊抱了!
“喜欢!超级喜欢!太谢谢你了亲爱的!”姜曼书接过连城递过来的墨水,快活地忙着给心爱的新钢笔,把可怜兮兮的‘旧爱’打入冷宫,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等到连城在十二月份过生日时该送她什么,这只钢笔一瞧就价值不菲,似乎是D国产的……
连城则嘴角微微上翘,继续写她的作文。她当然不会告诉姜曼书,这支笔是她用在洛杉矶得到的最后一笔亲手挣来的钱————300M金买来的。这也极有可能是她在18岁之前最后能赚到的钱了。
Z国有一点不好————国家/社会/父母都并不支持未成年的孩子加入到合法的有偿劳动中来,哪怕他们做的只是一些M国孩子眼中的正常‘小事’。
…………
拿着连城送的好笔,姜曼书下笔如有神,很快完成了这篇读后感,在文章的末尾,她再度引用了《小王子》中的原句——-——‘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下课铃声打响后,她有些怅然若失地望着小组长把组里所有人的作文本都收了上去。
小组长被她看得背后发毛,莫名其妙……
坐在姜曼书前面的是数学课代表林书宇,虽说有个颇具书香气息的名字,但生平最不感冒的就是长篇大论的文字。此时,她毫无形象地欢呼一声‘终于解放了’,然后开开心心地和‘左邻右舍’叙话。
“哎哎,XX,你写得什么呀?”
“呵呵,胡乱编呗,千辛万苦凑够800个字!到最后我都不晓得自己写了些什么!”
“……那XXX呢?”
“写了我妈,写着写着倒想起来不少事情,差点儿把自己感动哭了,不过我觉得陈老师看了以后应该不会有同感。”
“为什么?”
“因为我忙着回忆和感动了,忘了布置作文的格局,想到什么写什么,简直惨不忍睹!”
“…………”
等到她转到姜曼书和连城这桌时,已经被治愈了————广大同胞对上‘作文’这强敌的下场和自己半斤八两。
不过……
林书宇:“……《小王子》是什么?”
姜曼书:“一个法国作家写的童话,写得非常好,讲了……”
林书宇(崇拜+头疼):“不用说了,姜曼书你真了不起……连城呢?你写了什么?”
姜曼书也很好奇,先前忙着激动和惆怅了,险些忘了问好友同样的问题。
连城还在看她的《成语故事》,Z国初升高的升学压力比M国重,她尽管在M国是高等学霸,但还是不得不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课业上,所以,她看得慢,也看得仔细,遇到不懂的还会和姜曼书讨论,再加上习惯她- xing -认真做笔记,直到今天,也还没完全看完。
“我也写的读后感。”她说。
林书宇满眼崇拜————能背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又在据说十分重视课外阅读的M国长大的连城一定拜读过无数‘大部头’————“什么书的读后感?”
连城:“一个成语故事,它的名字叫《守株待兔》。”
林书宇:“……”
姜曼书:“……”
第25章 生病
作文交上去后,由于是附加任务,又没有命题,所以,陈老师看得很慢,用他在班上调侃过的说法,那就是:“当成微小说或者散文来读了,有些同学写的还挺有意思,就是那个遣词造句文章结构这两方面啊,有待提高!”
渐渐的,大家都快把这事抛到脑后了。
直到下个星期星期一,被批改好的作文本被发了下来。
姜曼书翻开自己的一看,铺天盖地的红色波浪线,这意味着老师对标注的内容颇为赞赏,再一瞧末尾的一长串评语————都快赶上‘溢美之词’了。
她又把文章通读了一遍,确定它配得上陈老师的赞赏,然后又有点小得意-————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她打小的文学造诣都在周围的绝大多数同龄人中‘鹤立鸡群’,现在‘宝刀未老’,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