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会使人不甘心而更加大胆的尝试,前者会使实验最终失败,后者会使实验的目的存在不同的意义,然而一个过程却是我们不能轻易抹掉的,那种欣喜盼望期待憧憬会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许多绚烂的光芒,即使在我们收获果实的时候,也总会去回忆那一段经历。
爱情的磨难总会考验每一个人,不同心情不同的结果,有人扼腕叹息,有人心有余悸,有人欣喜若狂,有人后悔莫及……爱情的磨难也考验着方静和苏晨,它的意义就存在于两颗心灵中。我们总是爱用眼前看到的种种来判别一些事物,孤独老人的沿街乞讨我们会施于同情而归罪于其子女的不孝,我只相信一个结果的产生必然有一个过程的酝酿,不去管这个过程的是非,但是产生的结果我们更应当在过程中去深思,过程会成为我们认识自己的明镜。那些经历感情苦恼的人,愿意去想像这段感情的过程,大的感觉,小的点滴,像拼图一样,把一幅画拼凑完整,我们会发现很多我们在当时并不知道的□□。只是在拼的时候,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如果有一点儿情绪波动也会让自己陷入一种主观的情绪里而显得不理智。
那么方静到底是做了体量的情圣还是苏晨做了牺牲的情圣,说到底爱情的考验不会因为两人产生的矛盾而后又复合而草草结束,方静的心里更愿意接受的是不去失去爱人,苏晨的心里是要如何挽回爱人,看似相同的目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是委曲求全,有一个饱含愧意。委屈的心灵接受的爱情不会因为接受而失去委屈的色彩,这种色彩更会在相处中变得微妙,因而苏晨的愧意也正在这种色彩中起了辅助的作用,那么方静和苏晨表面上看起来是合好,其实在两人的内心里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隐忧。
方静的脑海中挥不去的是苏晨和林风之间的种种,甚至是她曾目睹的那个吻,这会在她的心里隐隐作祟。有时她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她觉得自己如果已经原谅并理解了苏晨的做法,那么就应当忽略这些事情,可是这种暗示心里在自己小小的心灵中并不起作用,一些疑虑总会在方静的脑海中存在,于是这时存在的想像就会让她警惕苏晨的举动,如果苏晨晚上很晚才回来,她就担忧,担忧苏晨和谁在一起,这个时候,她会不由自主的给苏晨发消息或者打电话。一次两次,这并没有什么,反而是一种关心,可是如果经常这样,那么对于苏晨来说就是有些怀疑,苏晨并不喜欢这种感觉,但是又出于对方静的愧疚,她就隐忍着一股怒火,毕竟自己已经做过一回“叛徒”,如果要表现自己的诚心,那么这“叛徒”就要拿些决心来“悔改”。
还有半学期就要毕业了,大家都要忙着论文,然后能找关系的就找关系寻一份好工作。苏晨还是想留在这里考研,虽然能去国外继续深造是好事,而且她妈妈已经帮她安排好,可是她实在是舍不得方静,所以她只能放弃这样的机会。方静依然为苏晨的这个决定感动不已,她仍然在感受着苏晨对自己的爱,可是怀疑的心并不会消失,当苏晨继续很晚不归时,她的心就感觉是受着煎熬,然后七上八下的找不到方向,她不知道苏晨在哪里,在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当一想到这些连串的问题时,她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让她害怕的画面。这让方静变得忧郁,也变得神经质。
让苏晨困扰的不仅是方静对自己的怀疑,而是现在两人间微妙的相处关系,以前可以肆无忌惮的亲密,可是现在两人间像是隔着一缕纱,而这缕纱看似单薄透明,但是总有些朦胧的阻隔。有时苏晨想和方静亲热一下,但是方静总是在渐热的情绪里突然就变得像是另外一个人,她推开苏晨,说自己有些不想或者不舒服,然后美好的氛围也就嘎然而止,这让苏晨有些恼怒,可是又不能发作,于是她只能抱着枕头,想着和方静的未来。这未来让她生出些恐惧来。
方静知道自己会想什么,她在爱着苏晨的同时,实在在意着苏晨和其它人的关系对她来说太重要了,也许是自己太爱苏晨,爱到无法让苏晨脱离自己的视线,否则她心里就会莫名的烦恼,一些不好的想法就出现,然后情绪低落。她爱苏晨,苏晨要和她亲热,她也会渴望,可是她的脑海里总是要出现一些让她不喜欢的画面,这些画面总让方静有一些痛苦甚至一些恶心,好像在苏晨的身体里已经夹杂着一个别的身体,苏晨已不是曾经那个苏晨,而是有着别人的气味的人,方静就推开,然后方静也怅然若失,她不知道这种心灵反复纠缠的痛苦会延伸到什么时候,她爱苏晨,却又推开她的热情,这矛盾的心境使她万分苦恼。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有太多我自己的观点,有些不好的希望大家能提意见探讨一下。
☆、第 66 章
“一笔一画,柔和这位艺术家诸多情丝。”晓蕊满脸激情的向苏晨和方静讲解着一幅名画。
苏晨听的很仔细,方静则看着晓蕊满脸的激情,心中也澎湃着一种豪情。
“当看到生命消失,会有如星辰暗淡的感慨,所以在生命中,总是会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摸索。所以灵感就像电光火石,也会如繁星一样挂满天空,我们需要发现一颗或者两颗,让我们去感慨罢了。”晓蕊指着画上的一张脸,“看吧,这张脸就像他发现的一颗星一样,不管多暗淡的星,总会有光彩,而要能画出那种光彩,才是不凡的。所以在平凡的外表下,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激情的涌动,一种冲击,一种融合,这才是和艺术家感性的交流。当我们被这种激情鼓动而生出一种情绪翻滚,我想,艺术家就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天空。”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或看懂艺术的思想呢?”苏晨问。
“你是指艺术家和观众?”
“也许艺术家要表现的是和我们理解的完全不同呢?”
“那有什么关系!”晓蕊笑笑说,“一点关系也没有,对于作品的本身,它就是一张纸,或者一块布,或者一个雕塑,或者一本书……有什么关系!可是它带给我们精神的触动才是属于我们的自己的。我们看到能触动我们的,那一种理解不需要如何透彻,只是在心里会涌动起一些不一样的感情,让我们像突然开了窍一样,那一种感觉,才是重要的。”
关于艺术的探讨,苏晨和晓蕊从来没有间断过,也只有在这些探讨里,方静才觉得自己又回到了以前的那些岁月,陪着苏晨来晓蕊这里学画,然后听着晓蕊的一些对艺术的见解以及对画作的认识,这个时候,心灵里总揉和着一种宁静又澎湃的情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