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嘻嘻一笑,倾身上前:“这可就多了!什么少林寺的老和尚在外头养了七八个儿子啦,什么清风庵的道姑下山偷汉啦,还有那南方盟盟主周审川,生了个笨蛋儿子,却不知这娃娃得给邻居家的秃头叫爹,这些故事可一个比一个好玩!”传志不晓得什么叫“偷汉”,也不懂老和尚养儿子的故事,听得一头雾水,睁着两只眼睛发愣,不留神瞥那少女,见她嘴唇微抿,露出个极快极浅的笑容。自见到那少女以来,她总是面色愁苦、不苟言笑,虽生得俏丽,却令人觉得不可接近,此时望见她笑,一时惊讶,也不知道收回目光,呆呆望着人家想:她笑起来要好看多了。
他这边跑了神,王雅君却听得认真,待少年说罢,无奈笑道:“小公子年纪小,不知道江湖大事也无妨,何必拿小道流言消遣在下?想知道这家长里短的琐事,又何必问江湖中人,在下往街口一站,听妇人们闲聊一番,怕能听到更有意思的事情。”
少年横眉一挑,坐直身子:“谁说我不知道了?哼,我知道的,可当真是了不得的江湖大事呢!”
王雅君笑道:“小公子这么说,那便是了。”他眉头稍蹙,笑容温柔,倒像是对待撒泼的小孩子,显是不信。
少年一拍桌子,恼道:“你可是瞧不起我?来来,我且告诉你!我知道的一点不少!便说那周审川——”他话到一半,便被那少女拉住衣角,听她轻轻唤了声“哥”。也不知提醒了何事,他讪讪一笑,又懒洋洋躺回去道:“我年纪确实不大,哪里知道什么江湖轶闻?我看这位前辈倒是颇有些故事,何不给王公子讲讲?”他看向付九,兴致盎然。
付九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冷冷道:“故事是有,只是太过血腥,这里有孩子、有姑娘,还有位京官,说出来恐怕吓人。”
少年忙道:“我们兄妹岂会怕这些!想来王公子也不怕吧?”
王雅君点头道:“正是。”
少年又指指传志道:“你家这小孩子定也不怕,还是快快讲吧!从你胳膊讲起怎样?何时断了,又是何故?再不行从你脸上那道疤讲起,想来也有趣得很。”付九当年在林中斩杀一对兄弟,给大哥在脸上咬下一块血肉,伤口不大,却留了个狰狞疤痕。林中杀人一事,付九不曾提起,传志也不敢问。这时听少年问起,传志心里一跳,忙埋头吃菜。他哪吃过什么佳肴美味,夹一只软白团子,入口即化,甘甜馥郁,竟是桂花香味,不禁惊讶,又舀了两只盛在碗里。他不敢看付九,始终低着头,又被团子吸引,并不知那少女正在瞧他。
付九自不会讲脸上疤痕从何而来,只自传志出生讲起,省去清晰年月、人物、地域,将那桩惨事一一道来。王雅君和那少年皆听得专注,不曾打断。末了,付九道:“后来,那下人带小少爷逃到海上,不知去向。然而他临走前已下定决心,这血海深仇不报,此生誓不为人。”
他讲完,房中一阵静寂,过了片刻,王雅君沉吟道:“这个故事,在下似乎听过。”
付九神色一凛,问道:“当真?”
王雅君抬眼看他,淡淡一笑:“这些江湖轶事,不是儿女情长,便是复仇杀敌,都大同小异,记错也是难免。在下家中有笔记数本,专载此类故事,真要细问,还得翻阅笔记方知。然而这件大事当年名震江湖,讲述者众多,在下总还有些印象。”
少年道:“不如王公子将你记得的故事讲一讲,前辈一比对,不就知道了?”
王雅君点头道:“正是如此,只是不知这位英雄同意与否?”
付九冷声道:“你只管说。”
王雅君双眸一眯,望向付九,缓缓道:“这可是十八年前的事情了。十八年前,江湖上有位闻名遐迩的神偷,人称空空妙手,此人姓张,名三不。据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他偷不来的。”
他话未说完,传志忽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竟是给团子呛着了。原本紧张的气氛霎时松懈下来,传志想要道歉,一抬手又碰翻茶碗,涨红了脸,咳得更加厉害,眼泪鼻涕直流。他一手撑在桌上,一手拍着胸脯,低下头去,勉强道:“我,咳咳,我……”
“别说话了。”面前递来一方素白手帕,只听那少女轻声道,“你快擦擦吧。”
传志道声多谢,接过帕子,手指碰到她纤细指尖。少女脸颊一红,慌忙躲开。传志把脸一抹,直起身来连声道歉,又将手帕递还给她,道:“谢谢你。”
少女轻咬嘴唇,却不肯接。
传志不解,又看手帕,在他掌心中揉成一团,沾满他的鼻涕眼泪,这才觉得不好意思,忙道:“我,我给弄脏了,回头洗一洗,再还给你,好不好?”
少女摇头,向她哥哥又坐近一些,不再理他。传志只得作罢。她哥哥与王雅君见传志这等不解风情,都暗自好笑,却也无人点破。见他无事,付九又看那王雅君,急道:“你方才说到张三不,然后呢?”
王雅君微微一笑,继续道:“不瞒您说,在下与张三不曾有一面之缘。这些年来正在四处找他,无奈在下本事低微,虽有些线索,却总也找不到他。”
付九又道:“你且说十八年前,张三不怎样了?”
王雅君向身后一使眼色,三名下属立即走出房间,守在门口。王雅君稍稍侧身,靠向付九,压低声音道:“十八年前,苏州落梅庄,鼎鼎有名的方携泰方老爷家里,新添了一位小少爷。”
此话一出,传志与付九皆是面色骤变。
王雅君旋即退身坐回,浅浅一笑,问道:“不知这件事,和那件事,可是一件?”
付九抬眼看他,两人目光相撞,皆是冷峻凛冽,威势满满。便是传志,此时也瞧出这王公子绝非寻常书生。
两人尚未开口,屋外忽一阵喧闹,便听门口下属沉声道:“主人,还请您出来看看。”
王雅君眉眼一弯,收敛适才气势,恢复先前笑容,起身行礼道:“今日可巧,又有热闹可看,诸位不妨同在下一起瞧瞧去。”
少年先一步拍手叫好,拉上妹子便向外走。付九也站起身来,道一声“请”,同王雅君并肩而出。传志看看桌上食物,还有多半都未曾动过,惋惜不已,浅叹一声,跟上前去。
作者有话要说: [1]一开始关于塞外的设定,并没有很详细的确定地点,觉得不知名的山就好。结果设置路线时才觉得不够详细orz
大概是陕西向西北去的地方。去苏州的话,这次是从三门峡走向东,再走郑州、开封,从地图上看要比付九第一次走商洛转南阳远一些。似乎古人走三门峡的多。因为懒,我没有查太仔细的资料,加上地理历史都不太好,所以会有bug,求指正。
当然,在一个架空历史的故事里,什么设定都是可以接受哒,付九同学当初可是一个月从东往西跑了个来回呀> <
[2]关于开封和樊楼的描写,参考了《东京梦华录》,和http://kaifeng.gov.cn/sitegroup/root/html/ff8080814757e21e0147c823b0900b43/4fab9a4b26874be4bd1ce2e820e25e8c.html中一段描写。虽然架空历史,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宋朝,但还是有一些参照。
参考段落贴在这里: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则青楼画阁.繍戸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东京梦华录·序言)
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东京梦华录·酒楼)
五楼鼎立,高低错落,互相辉映,五座楼之间有飞桥供人来往,楼内部有走廊供人上下,这些设施是相通的,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樊楼。换言之,整座樊楼,无论是上、下楼层,还是前、后、左、右、中这些分楼,都被紧密地连成一体,客人可以自由穿行,畅通无阻。就此,我们可以想象樊楼的外观:一组拥有东西南北中五座三层楼的庞大建筑群。最后的8个字“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是指樊楼大门口张灯结彩,过道和包间都挂着精美的门帘和匾额,给人典雅温馨的感觉,夜幕降临之时,樊楼烛光摇曳,华灯闪烁,奇光异彩,蔚为壮观。到了元宵佳节,楼上的每一道瓦楞间都放置一盏莲花灯,灯火与月光齐明,更是流光溢彩,给人如临仙境之感。(来自网站)
[3]伏兔x_u_e是我瞎写的,不要在意这些细节orz
不过百会x_u_e应该真的是死x_u_e啦> <
☆、谁家年少足风流
楼上走廊已站了不少客人,都趴在栏杆上探头向下望去,窃窃私语。只见大厅水池中躺了个八尺大汉,腰上挂着把九环刀。水池边上另有四人,三个都是劲装打扮,身材高大,正惊恐地看向这汉子。另一人却是个纤瘦少年,正对风月阁,倚着身后柱子,曲腿坐在栏杆上。王雅君目光一凛,瞥向身侧下属,那人垂首道:“主人,有人在此闹事,这汉子是给他一掌拍进水池的。”
他不必说那是谁,旁人也猜得出。传志看那少年,见他双目低垂,表情缺缺,似乎并未在意那三人,也不知楼上有人在瞧热闹。居高临下,虽瞧不见他正面相貌如何,却觉得这人一定漂亮得很,身边兄妹二人均为人上之姿,恐怕也要逊他一筹。少女见他目不转睛望着那人,问:“你认得他?”
传志视线不移,仍看着那人摇了摇头。少女浅浅一笑,也不再问,她哥哥却不乐意,推推他胳膊道:“我妹子跟你说话,你看着旁人做什么?太不知好歹。”
传志回过神来转向兄妹二人,忙道:“对,对不住姑娘,我……我只是……”他又忍不住望向楼下,喃喃道:“我在想,他一定很漂亮。”多年前惊鸿一瞥,那桃树下的人影倏地跳入脑中,传志忽想,也不知阿笙如今身在何处,世上漂亮的人竟这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