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七)【完结】(14)

2019-03-30  作者|标签:报纸糊墙 重生 种田文 穿越时空 随身空间

  即便只是一个临时的住所,他们两口子也是用心去布置,衡致依旧每日到机器坊那边去干活,阿枝就在家里做做针线。

  罗用和乔俊林有时候会踩着饭点过去,在他们那里蹭一顿家常饭来吃。

  这一次罗用组织去往西域的队伍,乔俊林也在其中,他们这一行十二人,皆是年轻郎君。

  罗用让乔俊林带队,常乐书院那边有一名年轻郎君表示不服,当面质问罗用,出使西域代表的是国家门面,应该选用身份更高之人,他们这些人里面随便哪一个的出身都比乔俊林更高,因何却让乔俊林领队。

  对于这件事,罗用在与唐俭商议之后,最终决定将这个人换下来。

  他们这个队伍,哪里又称得上代表国家出使西域,只不过是由罗用组织,经过朝廷批准而已。西域那边形势复杂危险重重,这人姿态太高,功利心又太重,罗用担心他到时候会让整个队伍置身于危险境地。

  “这一次去往西域的计划乃是由我提出,队伍亦是由我组织,钱帛财物亦是由我支持,带队之人自然应当由我任免。”

  “眼下还在常乐,你就算是这般看不清楚形势,也并不会有什么x_ing命之忧,西域虎狼之地,届时你若是在那边出了事情,我又该如何向你的家人交待?”

  说白了,这人既然心怀不满,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罗用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让他去了。

  这个人被摘下来以后,罗用便换了一个离石王家的子弟进去。

  这些年不少离石那边的茶商在常乐县中做买卖,随着茶叶市场不断被打开,生意也是越做越大,也有一些茶商央到罗用这里,安排了一两个家中子弟到常乐书院求学。

  至于在常乐书院读书的士族小郎君,这一次但凡是想去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已经在队伍里了。原本他们是有九人,这时候被摘出来一个,就只剩下八人。

  再加上一个乔俊林,一个离石王氏出身,两个朔州赵氏出身,总共还是十二人。

  这个队伍会在今年秋天,去往西域的商队最多的时节,跟随相熟的商队,一同去往西域。

  罗用这些年在常乐县结识了不少胡商,不说双方关系热络深厚到什么程度,至少也是比较友好的,这些胡商们一说起常乐县,大多比较有好感,这会给乔俊林他们这一次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

  出行之前,还有不少准备工作要做,他们这一次去往西域,除了获取琉璃的烧制方法,另外还有探索西域和传播文化的意图。

  乔俊林他们最近正在编一本书,图文式的,讲的是一个西域小伙儿来到大唐,从刚开始震惊于大唐的繁华,到后来逐渐融入当地生活的故事。

  一个故事讲下来,基本上把他们这边能炫耀的东西都炫耀了一遍,故事的结尾,还让这个小伙儿娶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大唐女子,住上了大房子,穿上了精致的衣裳,吃上了各种美食。

  另外,这本书里面也有一些比较实用和接地气的内容,比如说一些先进的农耕技法,大大提高收获效率的打谷机,豆腐以及豆酱的制法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沿路教给当地百姓的,从而获取当地人的敬重,在宣传大唐文化的同时,也为他们这一次的出行再加一层安全保障。

  “听闻焉耆龟兹等地亦种菽麦,再往西去,不知有无。”

  “如若无有,尔等便在当地播种。”

  “菽之一物,乃是发源于我中国,如今将其传播西域,意义非凡。”

  “教西域之民做豆腐,食豆酱,亦是造福苍生。”对于这些即将出行的学生,唐院长每日里也是谆谆教诲。

  罗用这两日则是常往铸铁坊跑,主要就是为了给他们准备一两口轻便耐用的精铁锅。

  他们这个队伍很快就要出行了,罗用叫他们出去教人做豆腐做豆酱的,这些东西如何能够吸引当地百姓,那肯定还得做出美食,让他们亲自尝尝滋味。

  这件事的意义很重大,所谓民以食为天,传播美食文化,其实也就是在传播幸福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

  菽,就是大豆。

第396章 沼气池清淤

  过了端午之后,天气一日热过一日,他们常乐县这个地方,也是一日日地愈发热闹起来。

  其实不止是常乐县,晋昌敦煌等地近来也颇热闹,他们那些地方虽然没有沼气灯,但是从常乐县那边买来用那种钍石做成的灯笼和油灯罩以后,照明条件着实比从前好了许多。

  照明条件一好起来,这世间似乎一下子就变得十分活泛起来,仿佛是熬过了一个漫长又漫长的冬日,这时候才终于开了春一般。

  常乐县产的这种灯笼和油灯罩这般好用,见过的人无不震惊夸赞,消息自然也是传得飞快,现如今不仅是周边这几个城镇的商贩,就连凉州城那边的人都千里迢迢赶来采买。

  别看那一个灯罩只卖少少数文钱,架不住量大啊,那新开的灯罩坊,每日里都不知要出多少车的货。

  过了端午之后,往来商贾亦多,罗用曾听城中几个闲人玩笑说,从晋昌到酒泉那条木轨道不待铺好,郭都护怕是就能回本了。

  话说当初郭孝恪提出要从晋昌铺一条木轨道通往酒泉那边,若只是寻常用木头水泥铺一铺,晋昌酒泉两地公府分别出一部分钱帛劳力,勉强也能应付。

  奈何这郭孝恪却说,既然要修,那便修得好一些,这一路过去有几条河流,难免就要架桥,寻常木桥不耐用,石桥又太费时间,早前罗用那些弟子在高昌与敦煌之间那片荒原上修了一套钢筋水泥桥,倒是很不错,不若这回便都修了那种桥。

  晋昌酒泉两地的官员们一听,那要用掉多少精铁才能修得起这几座桥,于是纷纷找郭孝恪诉苦,实在拿不出这许多钱粮。

  郭孝恪这回倒是出奇的好说话,晋昌酒泉两地没钱,他便用自己那边的钱粮给他们先垫上,自然了,这条路他出的钱多,所以通过运营这条木轨道所得收入,他肯定也是要拿大头的。

  因为这条木轨道的事情,郭孝恪近来数次经过常乐县,与罗用的关系倒也缓和不少。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4/10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