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望向我俩,期待着我们的附和,但是我俩只是讶然地回望他。他一个人已将二人的亲事都定了下来,我们这一桌人竟然全部被蒙在鼓里。
二舅的目光游离,沉默片刻后,方才回神,犹豫道:“这事——兄长恐怕做不得主。”
“怎么做不了主?爹娘早逝,长兄为父,弟弟们的亲事,你大哥我做得了主。”大舅面色渐沉,斩钉截铁道。
二舅兀地站起身,急道:“弟弟从来不敢对兄长不敬不孝,只是——”
“只是什么?难道要我眼看着自己的亲弟弟被那皇帝小儿霸占一辈子?“大舅打断他,越说越大声,“我明日就去当面问问皇帝,看他还有没有天理了!”
空气霎时变得死一般寂静,我皱了眉,小舅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一群灰色的麻雀“扑扑簌簌”,从附近的灌木中慌不迭地钻出来,飞向天际。
大舅话语中的意思再清楚不过,眼看二舅的神色越来越痛苦,双手攥成拳掐进肉里。终于,他一言未发,只是默默转身走回自己的房间。
第11章 11 灵犀
我抛下盛怒中的大舅和战战兢兢的小舅,毫不犹豫地追了过去。
大舅自知失言,然而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话是句句在理,却得了这十分尴尬的境地,又拉不下面子来,只抿了一口茶,坐在那里自顾自喃喃道:“青儿大了,想要自己做主,往后怕是由不得我这个大哥了!”
“舅父,是我,我能进来吗?”我敲门。
门内沉寂良久,方听二舅道:“进来吧。”
我轻轻推开门。鎏金竹节熏炉内晃动着暗淡的光,一点一点散发出与未央宫里相似的气氛,烛火劈劈啪啪地燃着,隐隐照见烛台外沿“四年内制”“未央尚卧”的铭文。二舅半靠着榻边,青丝自白玉簪束起的发髻中垂下几根,遮住了他眼中的忧郁。他怀中抱着一柄剑,怔怔地盯着那跳动的烛火发呆。
我认得那柄剑,甚至可以说是很熟悉。卫府初见二舅时,他使的还是禁卫样式的铁剑。自打他三年前从东瓯回来,那柄铁剑便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就是这把羊头柄的精铁剑。二舅教我练武时,我可是领教过这柄精铁剑的厉害,剑身轻,却削铁如泥,接招时震得我虎口生疼。
我曾经偷偷拿了这柄羊头剑,将小舅打造的铁剑全取来劈成数段,只为欣赏那削铁之时的轻巧力道,聆听那金戈隔空断裂的铿锵之声。及至后来我无剑可劈,找来院子里的柴火大肆毁坏了一番,被家仆告状到大舅那里,吃了好一顿责打,半途被二舅救下来我才知道,这精铁剑原来是天子之物。
我并不是很懂大人之间纠葛的感情,特别是帝王家的皇子公主们这些年的分分合合,千头万绪,不过有一样我看得出来,二舅对陛下的感情,就像我对二舅的感情一样。
“舅父,你还好吧?”我将手在他眼前晃晃,小心地问。
“我没事。”二舅见我进来,往榻里挪了挪,示意我坐上来。
我爬到榻上,挤到他身边,搂过他一侧手臂,将额头依靠在他宽厚的肩上,感受到他依旧微微颤抖的手心。
我知道他的伤痛,因为这几年来大舅一直不满于弟弟同皇族“纠缠不清”,只不过时至今日,二人才挑开天窗,把话说明朗。可是我也知道,言语是伤人的利器,刻意的讨好,廉价的安慰,他现在都不需要。
我望着他,他望着烛火,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一如这三年来,我依偎着他在院子里看星星的那许多个夜晚。我用目光描摹二舅那渐渐褪去少年的稚嫩,变得刚毅深遂的侧颜,他的眉头添了一条凹痕,十分碍眼,我伸了食指戳上那里,试图帮他抚平。
二舅被我的举动逗乐,如一池宁静的春水突然起了荡漾的波澜,布着愁云的眉心舒展开来,握了我的手。
“别担心,大哥只是吓唬吓唬我,不会真去陛下面前怎么样的。”
“嗯,我不担心。”我用力点点头。
我确实有点担心大舅的犟脾气,担心他真的冲到天子面前一顿狂吼;我亦感叹二舅总能读出我百转千回的心思——也许是因为血缘,彼此之间那剪不断的默契,不用言语便能心意相通,感受对方的存在。
“舅父,你笑起来真好看。”我望着那双同镜中的自己相似的黑眸,轻轻许下一个承诺。
“不论舅父做什么选择,去病都会一直陪着舅父,不离不弃。”
***
数日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大舅没能在预定的良辰吉日迎娶我未来的大衿娘,旧军和新军的蹴鞠比赛也被取消,二舅的亲事更是了无下文。
午夜十分,雨水稍霁,长安城上空敲响了阵阵丧钟声。甘泉宫并没有帮窦太皇太后撑过许多时日,反而似乎加快了她的离世。老太太一朝驾鹤西去,窦家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吊唁,诸侯王们亦纷纷进京奔丧,一时间满城悲哀。
据二舅说,窦太后是天底下最溺爱当今天子的人,对天子身边的人也很好,对孙儿的个人事务亦不多加干涉。不过,这与我从朱太傅那里听来的对老太太的评价并不一致。我知道朱太傅对窦太后的失望,是因为他比二舅多经历了本家学说的前驱卫丞相的被迫离职,以及赵绾王臧的惨剧。的确,这些都是曾经发生过的,血淋淋的事实。可是话说回来,这朝堂上,庙宇间,谁又能在不停向前奔去的滚滚洪流中矗立到地老天荒?
窦太后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一个象征着智慧的概念,一个象征着权威的符号。在她生前我并未有缘见到这位传说中神奇伟大的老太太,在她薨后的今天我才得以瞻仰她沉睡中的华贵典雅的容颜。
小姨一身米色麻布衣,人明显胖了许多,肚腹隆起,在宫女的搀扶下跪在灵柩前。表妹穿着女孩子用的小孝服,由王太后牵着手,米白色的小尖帽衬得她的小脸红扑扑的。她似乎并不明白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正好奇地张望四周,回头望见我,向我招了招手,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窦太主——馆陶大长公主作为窦太后的长女,正扑在灵柩上例行哭棺,声音嚎啕嘶哑,没完没了。我瞄了一眼陈皇后。这个女人的心思并不在逝世的外祖母身上。她的目光在小姨隆起的腹部不断逡巡,双眼喷出火苗来,仿佛要把小姨生吞活剥一般。
实在可惜,窦太后终是没能够盼到皇曾孙的降世。
窦家的人挤在靠近灵柩的地方跪作一片,为他们看不到的将来失声痛哭。队列里本来靠前的一位中年士人,被挤的连连后退,但是他并未作声,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魏其侯。
平阳长公主姗姗而来,她由一个我不认识的年轻士人陪同,根据其人低调华丽的素服,以及曹襄那副生无可恋的表情,我大胆猜测这位就是夏侯世子。大姨应该是这群人里发福最厉害的一个,她也腆着圆圆的肚腹,由大姨夫搀扶着前来吊唁。
望着面前一片米白色的海洋,一张张或恸哭,或佯悲的面孔,思绪纷杂,忽地令我想念起一个人。
当晚回到家,我提笔给远在太原的娘亲写了一封家书,告诉她我在京城一切都好。我请二舅帮我投递出去,二舅举了信帛笑着感叹:“去病果然长大了。”
不久,我收到了娘亲给我的回信,由陈掌代笔。娘亲的兴奋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因为她给我添了个妹妹,取名叫陈妍,长得还挺像我!
***
送葬的人群浩浩荡荡开往长安城东的霸水,太庙里祭奠的众人渐渐散去,而未央宫中风云变幻,几家欢喜几家愁。
先是朱太傅迫于学子父母的压力,辞职回会稽老家种田去,接任者是个意想不到的人。
“才几个月的功夫董仲舒就成了咱们的太傅,早知若此,咱们当初干嘛要逃学。”一听说董夫子要来,我情不自禁地抱怨。
“是啊,我还差点弄丢出入禁中的门符。”曹襄哀叹。
有一点我认为还是值得欣慰的:“现在我们能一睹这位大儒的庐山真面目了!”
李敢听到我们在聊董夫子,又凑了过来。
“你们知不知道董夫子是哪位大人推荐进来做太傅的?”他自顾自地大笑,“居然是那个谐星东方朔!想不到吧,哈哈!”
“那晚喝了个烂醉,不得不留宿卫府过夜的东方朔?”我嗤道,“确实想不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授《公羊春秋》出生的董太傅并不擅长周礼的课业,于是天子指派了以“汉家第一赋”而扬名天下的郎官司马相如来协助董太傅。
与巧言令色的东方朔颇为相似,当年反对扩建上林苑的呼声中,叫得最响的就是司马相如和东方朔二人。太中大夫东方朔曾就上林苑扩建之题当堂对峙侍中吾丘寿王,指责吾丘寿王的工程图纸过于奢华浪费;司马相如甚至在他新出的名篇《上林赋》里,把我那憨厚的大姨夫和实诚的二舅指名道姓地暗讽了一通,说他们骄奢懈怠,为虎作伥。
天地良心,扩建上林苑是陛下的主意,为何要扯上大姨夫和二舅?换了他们司马家的亲戚陪猎,他们敢不去吗?狩猎场上浩浩荡荡上百号人,不如也写写窦家田家,丞相驸马,顺便捎带上程、李两位将军?这些士人真是——柿子专拣软的捏!
除了已经竣工的“天梁宫”,其他包括“太液池”在内的工程被这些反对派搅得暂时搁置。如此也好,二舅就可以一心扑在期门军和中朝事务上,不用再做那劳什子的监工。
撤换掉经书、周礼的太傅,接下来开刀的就是算数。天子指派了侍中桑弘羊顶替原来孙夫子的位置,当娃娃脸的桑夫子第一天出现在太学课堂上的时候,学堂一时间被此起彼伏的钦慕声、交头接耳的议论声以及个别人失望不满的起哄声所淹没。我们都听说过这位年轻的心算小能手,只是没想到他居然只是个未冠少年,和小舅差不多大的样子,与孙老夫子站一块,真是反差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