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有一把一百五十斤的漆弓,换算下来大概2石多不到3石,当时军中将士只要求开1石弓,将近3石是很硬的弓了。但王忠嗣很少用这把弓,总是藏在袋子里,以示无所用,表明他治边的基本思想在“安”而不在“战”)
(李光弼是我另外一个萌点,平定安史之乱时,他领导的大大小小的战斗都很好看,奇谋叠出,看得我热血贲张。可是这人的战阵我不敢写,也写不出,默默的萌到死)
--------------------------------
如果有小仙女看到这里,知道的请帮我解惑。一篇老文《梅上雪》因设定问题被全文锁了,近日收到站短,说其中某个单章又违规,我试着修改了两次,锁定依旧,这样就很无奈了。想不出法子解决就想偷懒,不知道这种全文锁定而单章违规的,我不改这个单章成不成?反正全文都锁了,大家也看不见。
☆、备战
第五章
石堡城一战的战前准备,由于王忠嗣的极端不配合,变得异常缓慢。将士们从开始的群情激昂已经渐渐变得不那样激动,每日里跑到帅帐请求参战的人渐渐也少了,王忠嗣抓紧时间,已开始在积石山附近布局,李光弼素x_ing严谨,堪当大任,既然来了凉州,王忠嗣索x_ing将他留下来,派去积石山主持大局。
无论王忠嗣怎么拖,这场仗在入冬之前都要打了,万一天冷落雪便要拖到明年开春,至尊绝不会有那么好的耐x_ing。
不似董延光的盲目乐观,王忠嗣深知这是一场必输的仗,既然会输,就要做好输了之后的应对,在积石山的防线就是最好的保障。败兵退到这里,即便是尚不完美的工事,他相信,以李光弼的能耐,依旧可以守住积石山防线,保住退下来的唐兵大部。
拨给董延光的四万人如何计划,他也已胸有成竹。
山地作战,粮Cao辎重基本都要靠人背手提,因此四万人中,真正的作战部队只有一万,其他都是负责辎重补给的后备军,后备军由昭武校尉赵河领军,负责补给和殿后。石堡城的问题是太险,因此难攻,其实本身规模并不大,因此守军也绝不会多,只要唐军自己阵脚不乱,蕃人就不敢出城追击。赵河自小在凉州长大,对这一带的地形气候等等了如指掌,且谙熟战阵,大军初败,军心不稳,赵河的能力足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收拢军心,保证大军可以顺利撤到积石山防线。
作战部队中,董延光在凉州日久,手下嫡系已有千余众,加上原先同在皇甫惟明手下,与董延光同气连枝的几位将军,林林总总凑一凑,足可凑起五六千部众。这部分人,王忠嗣很难调配,便任由董延光安排,左右董延光嫡系不多,他不会舍得让嫡系做先锋,因此无论胜败,损失都不会很大。
会派上去冲击石堡城,用人命去填天堑的,一定是王忠嗣部的军队,也就是此次出兵的先锋部队。先锋营由谁领军,才是王忠嗣最费思量的。
原本李信能力超卓,是先锋营很好的人选,可是李信急于求战,今番却不能用他,思来想去,最后定了陈睿爻,陈睿爻论武勇远远不及李信,但胜在听话,王忠嗣给他的命令是尽量保证有生力量不失,一旦战事受挫便退下来,那么无论董延光怎么说,陈睿爻也绝不会贪功冒进。
调令一出,李信急了。
眼看着石堡城一战之后,他便要跟着王忠嗣返回朔方,朔方对阵的是奚人,奚人给王忠嗣这些年一顿收拾,已老实多了,只敢小打小闹的扰边,大战很久没有了。只是小打小闹,哪里能有军功?因此石堡城之战万万不能错过,结果到了跟前,先锋大印却旁落陈睿爻!姓陈的哪一点比得上自己?
但李信知道,自己跑去求节帅,节帅一准会直接驳回来,连话都不会让自己多说,要拿到这个先锋之职,得兜个圈子。
首先是拿下陈睿爻。这人比较老实,好糊弄,一顿酒喝下来,陈睿爻先替李信委屈上了,李将军明明是最好的先锋人选,只因与节帅在一些小事上意见不合,大战来临反被闲置。自己论能力武功都远远不及李信,却要担此重任,实在惶恐,因此酒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法子辞掉先锋之职,推荐李信上位。
第二步是争取节帅身边人的支持。这个身边人,其实就是哥舒翰。哥舒翰眼高于顶,只看得上有本事的人,李信虽然勇猛,还没有放在哥舒翰眼里,可是哥舒翰和萧易打了一架之后,倒将萧易看作了个人物,颇为看重。
萧易有一点和哥舒翰很像,都是直来直去的x_ing子,李信有心拉拢他与哥舒翰的关系,故意安排二人几次相遇,哥舒翰果然对这个敢在千军万马之前自称“风萧水寒之萧,千金不易之易”的直x_ing子少年大生好感。萧易也不瞒他,直承自己的野心,只盼能在先锋营中任职,想做那个第一个冲进石堡城的人。
哥舒翰同样是个有野心有胆气的男人,第一个冲进石堡城这种梦想,他也有,只可叹王忠嗣不松口,他没法子参战。如今这压抑良久的满腔豪情被萧易挑了起来,哥舒翰大生知己之感,即便不能亲身上战场,有萧易这个小兄弟替自己实现理想也是好的,二人说起这场战事,各种假想推演,抵足夜谈,欲罢不能。
其实以萧易可怜的战场经验,说起这些多半只是听着,但他和哥舒翰x_ing子对路,肯用心琢磨,学习能力极强,哥舒翰本不以计谋见长,但在萧易面前则俨然大家,有小兄弟边听边赞叹,还不是胡乱吹捧,句句说到点上,简直不能更得意。何况萧易武艺出众,哥舒翰偶尔兴起,拉着萧易去演武场打一架,二人各有所长,斗起来旗鼓相当,极为畅快。哥舒翰步战不及他,萧易对马战一无所知,萧易便教会哥舒翰长短刀法,弥补下盘的弱点,哥舒翰则将一手出神入化的槊法传给了萧易。
唐将中,能用马槊的不少,但像哥舒翰这样水准的还是凤毛麟角。槊分马槊、步槊,马槊是对付重装骑兵最厉害的破甲神器。但这东西造起来委实麻烦的紧,槊杆取上等柘木,破成粗细均匀的细蔑,用油反复浸泡至再无形变,这个过程就要起码一年,泡好的细蔑y-in干充分,又要半年,再以上好胶漆粘合成丈八长的槊杆,外层缠绕麻绳,等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还不是裹一层就算完,要裹一层葛布,上一层生漆,生漆干了再裹一层葛布,再上一层生漆……如此反复直至刀砍不断,击之有金声,槊杆才算做好。
然后将做好的槊杆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所制、有八面破甲棱的槊首,后安红铜槊纂。前后重量要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水平悬停,整体既轻且韧,cao控x_ing极好。如此,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的制作要耗时起码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完全没法子在军中普及。可以说,拥有一支上好的马槊,基本等于在告诉别人,你是武将世家出身。普通人家,甚至是正常的文官贵族,都绝不会花费这个财力物力去打造一杆合用的马槊。
这种神兵,萧易原先只是听说,此番才第一次见识它的威力。黄沙万里的演武场上,身披精钢鱼鳞铠的哥舒翰挥舞马槊往来冲杀,一炷香功夫挑翻三十余骑,无人是其一合之敌,槊尖闪耀的寒光炫目到让人无法逼视,如此威风,世间罕有。
伴随着众兵士的欢呼,哥舒翰倒持长槊,策马停在萧易面前,笑问道:“如何?要不要学?”
萧易早已看得目眩神迷,哪里说得出半个“不”字?便在众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随着哥舒翰去了小校场。这个所谓小校场其实只是相对大校场而言,本身并不小,是个两百步见方的院子,相对安静私密,院子里铺着本地难得的细腻黄土,每日有专人洒扫维护,只有王忠嗣以下少数几员大将可以随意出入,他们惯用的长兵器也多半放在这里,便是陪练的兵器俱精心准备,打造精良。只可惜这里也没有多余的马槊,哥舒翰给他找了个重量手感接近的上好长矛先练着,答应回头定会弄来一柄真正的马槊送他。
马战不同步战,萧易最擅长的小巧腾挪功夫重点全在脚下,但上了马,脚法施展不开,他的功夫便立时打了个折扣,好在还有一把子好力气,腰背功夫又扎实,改用马上的长兵器学得也甚顺当,只是习练未久,所乘之马也算不上神骏,还做不到与胯/下的战马人马合一。
但可心意相通的好马同好槊一样难得,急不来。
自从萧易开始跟着哥舒翰习练马槊,李信便放了他的长假,允其常驻哥舒翰帐下,哥舒翰假公济私,给了萧易出入小校场的权限,使其可随时来这里习练马术与槊法。
萧易心中存着事,只是无处着落,情知着急也没用,便把满腹对李林甫的恨意都化作了习武的动力,天天风雨无阻,天不亮就跑来小校场发了狠一样习练槊法,两个时辰后全军点卯,随便吃点什么,又跟着大校场的兵士们一起cao练军阵,午后回自己帐子里埋头记录这些日子听到的蕃人惯用之法及应对变化,尤其涉及山地仰攻的战斗,事无巨细,听到甚么记下来甚么,然后再细细整理思索,有不明白的地方,等哥舒翰空下来,再一股脑找他问。
如此一来二去,哥舒翰渐渐发现不对,这萧易的问题怎么越来越难?有些连他都答不上来了。他没那么多想法,甚么前辈的面子全没考虑,不知道就真说不知道,但看着萧易失望的面孔,还是安慰道:“我不晓得,节帅一定晓得,你等着,我帮你问节帅去。”
哥舒翰是行动派,抓着萧易,将他整理的那些东西胡乱揣进怀里,翻身上马,直奔王忠嗣的节帅府。节帅府是原先皇甫惟明的行辕,王忠嗣刚接手河西陇右两镇时,为担心有人生事,便常驻军中帅帐,待局势相对稳定后,偶尔也会来凉州城里的节帅府小住,这几日便是如此。
萧易被哥舒翰这样抓着一路走,不做声,也不反抗,心思却有些乱。他不是不敢见王忠嗣,要取得石堡城一战的参与资格,最后总要着落在王忠嗣这里,但他也知道,王忠嗣并不希望他参与。
在此番投军的时候,他已将来意说得清清楚楚,攻下石堡城的诱惑对他有多大,节帅怎会不知?但节帅始终不提,甚至连他所在的左军先锋营都一个不动,改用右军的陈睿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