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于文案
这个故事有关成长,有关改变。
首先是我们的丐哥。他从当年郑家胡同的一个普通小乞丐到丐帮帮主,摒去其中的奔波于打斗的辛苦不谈,他必然是经历了我们不可想象的心智上的磨砺,才磨去了当年所有的幼稚与锋芒,学会了放下仇恨,放下一切。这样看来,我们的帮主大人还是颇具几分佛x_ing呢(笑)。
帮主大人可以说是我理想中的那种最豪放潇洒的汉子形象吧。曾经的封十三,敢爱敢恨、有情有义,虽然像每一个这个年纪的熊孩子一样讨人厌,却在安逸生活与自己的朋友面前,毅然选择了后者。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的。
不过那时候的封十三还算不得一个真正的顶天立地的汉子,还太过幼稚,以至于在那时候顾不及无妄的感受,吧自己的怨愤、不甘、痛苦,全都发泄出来。不过这样才像一个孩子吧,平日里他沉默着背负了太多太多,如果不是遇到了无妄,如果不是遇到了方丈觉明,他或许一辈子都不可能走出小小的郑家胡同,放不下仇恨,只能去以卵击石,最终落得湮灭于江湖的结果。
不过幸好,还是遇见了。
比较起封十三,或许很多人都不会那么喜欢封慈吧。毕竟封慈看起来潇洒放荡,却还是在面对仇恨面对黑暗的时候选择了妥协。他忍气吞声既往不咎,拿侯门世子一点办法也没有,那么懦弱和无能,要一身武艺何用?
但是我想说,成年的封慈才是我最敬佩的人。
妥协,是为了避免伤害更多人。
既往不咎,是为了阻止“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可笑局面。
至于那一身武艺,是为了保护,而非报复。
封慈的世故,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一切他想保护的人,并不是逃避现实,恰相反,是直面现实。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保护者的角色,当他只是一个孩童是,太过弱小以致于只能想到报仇一种方式,可是当他长大,他发现报仇并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于是在挣扎过后选择了遗忘仇恨。
我很庆幸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为封慈,更为我所喜爱的这个繁华而安定的江湖。
正如封慈所言,“人,总是要长大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能“以直报直”。不过请放心,这样的成长并不是坏事。虽然疼痛,虽然让你失去了天真,却能够让你明白何为道义,何为人心。在成长之后仍不忘记自己的初心的那种人,我愿意称之为“英雄”。
封慈成熟了,于是他不仅懂得了乞儿们的苦难,更懂得了这个美丽却残酷的江湖的规则,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从前他只悲那二十七个孩子,如今,他更能慈待世人。因此我再文案中说“成长,是乞者之慈”却又说“慈者,乞之妄”。单单作为一个吃不饱饭的乞儿的封十三如果谈“慈”,那未免太过可笑。
与此相比,无妄似乎就幸福得多。从他被觉明大师收为弟子的那一刻起,他的这一世就已经注定了:平平静静地吃斋念佛,然后成为下一任的住持,悲悯世人,普渡众生,然后收一个弟子,安然等待圆寂。一点都不激动人心,但至少足够安逸。
唯一的变数就是那个小乞丐啊。
那个忽然闯入的小乞丐,惊扰了他一颗礼佛的虔心,让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让他知晓了世道不公,知晓了世上竟还有那么多的人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幼时的他怀着的那一颗如此赤诚的心,想必是极为疼痛的吧。因此,他就这样被这个小乞丐搅乱了心池,产生了七情的妄念。
写到这里,不禁心疼觉明大师一秒钟呢。
后来,作为住持,他又见到了这尘世的更多苦难。已经动过凡心的他,痴念愈重。
百姓何辜?王侯何幸?
他深知自己只能把这诘问藏于心底,于是他只能无师自通地学会伪装和隐藏,把那痴妄死死捂住,捂到他那一颗赤诚的心都冷了下来。
一点一滴的改变,微乎其微却影响深远,当他惊觉,却已成定局无力回天了。不过我想,无妄他应该并不悔吧,用一颗火热的心来换着一场痴妄。
所以我说成长是“佛家之妄”,也说“妄者,佛之慈”。痴妄,对苍生,对世道的痴妄,谁说不是无妄最最深沉的慈悲呢?
这篇文是半年前因基友萌上了基三的“丐佛cp”而为她写的,连人名也是随便取的,没有想到写出来之后它变成了这样,却也有一种“啊,它本该如此”的玄妙感,仿佛真的有这样两个人,而我只是复述故事而已。觉得自己中毒已深还病入膏肓了。
总之,希望我们在多年之后,仍然能够保持着此刻的温柔与触动。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我想,即使我们天各一方,即使我们仅仅相识于二次元,也能够一同归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
又开始强(胡)行(编)装(乱)逼(造)了,觉得自己很适合做邪教头目[喂]然后被基友说是议论文写多了的后遗症[正解]
文是半年前写的,文案和这一章是最近写的,如果有BUG……唔,你们就假装没看见好了。
我是一个懒人,每每都不高兴打字,这篇也是可爱的小伙伴帮忙打的。这里向追文的s_ao年们致歉。
2017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