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傍晚,每天放学都会来一锅端报道的祚烨没看见方化简,他就一边脱书包一边问正在算账的方城仕:“仕哥,小简哥去哪了?”
方城仕唔了声,因为正在算数,所以没抬起头:“去香斋楼了。”
正往柜台上放书包的祚烨听见这话,疑惑地问:“怎去了香斋楼?”
方城仕说:“去帮许典,没什么,别担心。”
像是知道小孩会想什么,方城仕提前打断他的顾虑。
祚烨看他一手字像手抖的人写的一样,走到方城仕身边说:“我帮你算吧。”
方城仕巴不得,赶忙给他让位。
祚烨从他手上接过毛笔,坐到了高凳上。
他刚从学堂下来,还保留着上课的习惯,腰板挺直,坐姿端正,执笔的手稳而有力,心算的速度也很快。
小孩已经从课堂上接触过九章算术,又有方城仕指导他简单的数学乘法,祚烨人又聪明,学什么都事半功倍。
方城仕不想打扰他,就进厨房给他端了碗绿豆沙,放到他手边。
用了一刻钟,祚烨就把今天的账目理清楚了。
他放下笔,看到手边的绿豆沙,又抬起眼往柜台外的方城仕身上扫了眼,才心满意足地端起来喝了。
绿豆沙还是凉的,可祚烨却喝得心头火热。
一锅端里陆陆续续有人进来,偶尔是一个,偶尔是三两结伴。
柜台有祚烨看着,方城仕就大胆招呼客人。
等忙完,走到柜台,看见小孩吃完了,就问:“小祖又去何大夫家了?”
祚烨点点头:“嗯,他去找小悯玩。”
何悯是何大夫的大孙子,年岁跟方城祖差不多,也在文渊阁上学,之前在方家村,还有方如玉陪他,如今搬到镇上,左邻右舍就只有祚烨和何悯认识,祚烨又老往店里跑,爱玩的方城祖久而久之自然跟他不是同道。
方城仕说:”店里没什么要你帮的,你下课了也可找同学玩。“
这话他不是第一次对小孩说,可小孩每次都态度诚恳地点头,第二天该干嘛还是干嘛。
大概是觉得说多了祚烨也懒得忽悠,直接岔开话题,说:“我想去书肆买书。”
方城仕顺口问:“上次买的看完了?”
祚烨嗯了声。
“行,你去吧,带钱了吗?”方城仕想给他拿钱。
祚烨说:“我带了有。”
然后他跳下高凳,深怕方城仕给他塞钱似的,头也不回地疾步走了。
方城仕就搞不懂现在的小孩了,大人给钱用还有不乐意的。
祚烨去了半个时辰才回来。
他到店门口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年纪不大的男子在跟方城仕说话。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抱着七本厚重书籍的他,明明这一路走来已经消耗不少力气,此时却脚下生风,快步迈进店门,还喊了声:“仕哥。”
方城仕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见小孩鼻尖沁着汗,忙跟男子说了声抱歉就走了过去,把书从小孩怀里接了过来,不抱不知,还真挺沉,就说小孩:“书肆就在附近,大不了下次多走两趟,抱这么重做什么。”
这身板好不容易养得肥些,可别又压歪了。
祚烨抹了把汗,不说话,就对方城仕笑。
方城仕拿他没办法,只好摇摇头。
之前跟方城仕说话的那个男子见他有事,就主动地说:“话已带到,我先告辞了,方老板再会。”
方城仕刚把书放下就听见这话,忙说:“有劳大哥走一趟。”
男子说:“方老板客气。”
方城仕亲自把人送到门口 。
祚烨见人走远了,才敢问:“他是谁?找你何事?”
方城仕说:“二少的小厮,来跟我说一声,小简今晚在他家住,不回来。”
祚烨不懂才一个白天的时间,方城仕怎么就和许典走得这般近,连方化简说借都借了:“你和许二少...”
方城仕没听明白他的省略,只是说:“回去再跟你说。”
虽然什么都没透露,祚烨却奇妙地安下了心。
晚上回方宅的时候,方城仕特意绕到味味香跟方化铃说了这事,好让她放宽心。
方化铃虽然不懂这里边的门门道道,却是实打实地相信方城仕,听完之后什么也没问,让方城仕放心回去。
方城仕就帮祚烨抱着书,祚烨打着灯笼,两人并肩走。
杨理和福南在清扫卫生,他们两个是先走一步。
方城仕下午就在想了,按照小孩这看书的程度,极大可能需要一间书房:“我回去就跟福叔说,让他把隔壁的房间收拾出来,给你们做书房。”
祚烨心里美美的,却又觉得自己多事:“不用了,我请福叔弄张书柜便好。”
他一推辞方城仕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别觉得麻烦,用得到书房的地方很多。”
祚烨迟疑:“可是...”
方城仕干脆不理他,自己做决定。
到了方宅,是护院给开的门。
这批护院是搬进新家的第二天方城仕去买的。
他那次一共请了一个厨娘,买了六个护院,个个有武功底子,路数最好的是一位姓陈的师父,年岁也不大,刚三十。
他这人自幼父母双亡,就跟着师父四处讨活,后来师父故去,他流浪到青云镇,遇上现在的妻子杨氏,成了婚,生了个大胖小子,才五岁。
杨氏是杨家村的姑娘,家里情况也不好,嫁给陈教头后,就在镇里租了间房子过日,她平日给人做点杂活,也靠织布为生。
请到陈师父后,想到一位厨娘也不够,方城仕打听了一下,杨氏这人手脚干净,心地也好,就把她也请了。
每个月也是一两银子,包吃住,考虑到他们每天都要开饭,且方城仕不是有空下厨,所以两个厨娘就只有两天假期。
而就这些待遇,陈师父和杨氏就已对他感激涕零。
方城仕不知道别家是怎么对待长工,但以他这个穿越者的身份来看,这已经是在苛待员工了。
但心怀感激总比心怀怨恨要好,特别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
这座宅子原先就设有下人厢房,除了有对象的比较特殊,是单独的房间,剩下的都是四人一间。
其它五位护院也没什么意见,住的很是开心。
陈师父打开门看见是方城仕,刚毅的脸顿时柔和许多:“东家,二少爷。”
先前这帮人都是老爷老爷的叫,方城仕实在听不过去,又改成了大少爷,方城仕依旧听不过去,坚持要他们喊名字,他们不肯,就折中选了个东家。
方城仕被他们折腾怕了,这回是彻底妥协,完全不敢有意见。
“用膳了吗?”
方城仕吩咐过,如果太晚,可以不用等他们。
不是他没有规矩,是考虑到家里有小孩,大人饿一会没什么,小孩饿着就不好了。
陈师父笑着说:“还没,就等你们了。”
方城仕可是一点也没身为老大的意识,吃饭都是大家一块吃的。
只不过底下人不敢造次,只敢同厅,不敢同桌。
福叔见他们回来了,接过方城仕手上的书,说:“东家,赶紧洗净手,马上就吃饭。”
方城仕嗯了声。
吃完饭,趁着厨娘收拾的空闲,方城仕带着福叔到了自己的隔壁房间。
那间房本就是空置,现在有了需要,方城仕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它。
方城仕把自己的想法跟福叔说了一遍,让他请木工回家改装,还让他去定制书柜,一切吩咐完,给了福叔二十两银子,让他放心大胆地去办。
等到第二天,福叔就去木工行走了一趟,有熟人自然好办事,刘明师傅给福叔介绍了两位心灵手巧的木工。
耗时两日就把书房改装完毕,结了四两工钱,又用了四两银子置办了三张书柜和一张书桌椅子,剩下十二两,福叔按照方城仕给的书单,买了书和笔墨纸砚。
这笔钱花得七七八八,才把书房充盈起来。
当然,方城仕的书单已经考虑到两小孩的年龄阶段不同,所以让福叔购买的书籍也不尽相同。
家里有了书房,两小孩都很开心,只是这股开心刚冒上头不久,就被方家村的人悉数打破。
原来是方城仕久不归家,引起了方家村人的窥视。
更有甚者跑到青云镇打听,其中就包括方大余。
这一问才知道,方城仕不仅搬了家,还住进了大宅子。
这可把某些人的小心眼捅穿了。
酸水一个劲扑腾扑腾地往外冒。
方大余赶回家把这事跟方刘氏一说,本就对方城仕心有芥蒂的方刘氏哪还坐得住。
当即脑筋急转,思考着怎么也得从方城仕身上扒下一块r_ou_来。
心思急转,就有一计在心中生成。
第二日,方刘氏早早就从菜园里摘了一篮子青翠欲滴地青菜,把到腕上,扭着臀去镇上了。
此时的方城仕完全不知道麻烦正在找上门。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果子的地雷,搂住大宝贝亲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