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无声 作者:moranshi【完结】(17)

2019-05-27  作者|标签:moranshi

  静芬、瑾儿和几位格格们被安顿在西边屋子,娟子荣子和其他宫女为了方便伺候索x_ing都睡在堂屋地上,大阿哥、溥伦、李莲英他们也都到马车上歇了。

  光绪倚在屋角,伸直双腿,也闭上了眼睛。破天荒的母子同处一室,却各自怀揣着心事,可谁又能睡得着呢。

  蝉声渐渐地低下去,山里的夜风推着闷热渐渐散了,倒有几分寒意袭上来。

  兰琴和手下另一小监一房前一屋后同值上夜。虽不是荒郊野岭,却也人心惶惶。

  坐于场院台阶上,兰琴把衣领微微松了松,伸手一碰才意识到,自己前颈、胸口、腋下全是粗布衣服浸了汗怄起的痱子,白日里疲于奔命伺候主子不觉得,到了此刻夜深人静才火辣辣地疼起来,伸手去摸全是针尖儿大小的刺,粗啦啦地扎手。骨头被马车颠得也像是散了架,这会儿颤颤地酸疼。蚊蝇成团地在眼前飞,可疲累已让他抬不起手去哄了。自己一个汉家平民出身、干过粗活的奴才尚且如此——

  他不禁回过头去看那间破庙。

  他呢——?!

  哪里再敢往下想。

  哪里再忍往下想。

  珍主子若在天有灵,请给万岁爷托个梦吧。哭诉我就是那害了您x_ing命的元凶。只是,请您一定叮嘱万岁爷。

  ——忍着痱毒也好,不茶不饭也罢。

  可爷……您得哭啊。

  第二日一早,也不知是谁碎嘴走漏了身份,有大户人家献上刀切馒头清粥咸菜,还有三顶驮轿,专门便于走山路的,慈禧自是欣然接受。一行经南口至昌平兵营,驻军早都四散了去,CaoCao吃了些剩饭菜便又上路。

  行至居庸关外,已经是申时了。

  光绪掀开驮轿帘,巍峨的长城在身后绵延开去。那一头,是被列强□□的千疮百孔的京城。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好似一个玩笑。紫禁城还在否?无从得知。眼前层叠着屏障似的山峰,虽是盛夏,却没有什么植被,只有大块大块粗粝的页岩耸立在山崖之上,刀锋一般,收割着他“一国之君”最后的自尊。

  闷热的y-in霾下,汗渍的牛皮衣服全都贴在身上,一点气都透不出的。

  忽地,青纱帐里传来一阵沙沙声,再细听,声音越发密集起来,竟是火統枪响。

  是土匪还是拳民?

  车队登即停住。

  下人们一瞬间从队伍后面跳下车奔向自己的主子——而几乎是同时,慈禧听到了身后一声急切的“亲爸爸”。

  光绪似是要下轿去护慈禧,半个身子都探出来了,被溥伦贝子和身前太监生生按住。

  李莲英、崔玉贵、兰琴、荣子、娟子把慈禧的驮轿前后左右都护住了。

  那火統声似来自东北方向,并不靠近,不知是不是尚未知晓目标的底细。时间过得慢极了。众人连大气也不敢喘,煎熬着,听天由命。

  只有站在慈禧驮轿侧后方的兰琴,希望自己能死在那火統下。

  僵持之际,后面大路上浩浩荡荡跟上来二十余辆王公大臣们的马车,护驾之声隐约可闻。

  火統之声随即消逝了。

  死又谈何容易?

  天色渐暗了。

  黑云忽然从北面压过来,瞬时下起暴雨。眼帘被雨水打得根本挣不开,马儿也走不了,躬身低下头。车队被迫停在荒野之中。

  雨布寥寥,上下一干人马,除了慈禧一人乘的驮轿,白茫茫瓢泼中无一幸免。

  或许,是感动于危急之下的那一声亲爸爸,或许,是内疚与后悔压迫着良心的惴惴不安,慈禧支开身边所有下人,独唤光绪上前。

  光绪立于轿前,衣衫早已淋透,垂着双眼。

  只听慈禧叹道,“珍妃是跟我赌气自尽的……”

  光绪一惊抬起头。

  “……跳到顺贞门那口井里去了。我也想不到这孩子秉x_ing这般急。”

  虽早已料定珍儿不在了,可现在亲耳听闻她的死讯,再没有回还的可能——生而为人那最后一丝温情的期盼,没有了。

  良久,光绪颤声问,“现在,还在……井里吗?”

  慈禧点点头。

  又良久,仍是颤声问,“没有人去拉一把?”

  “叫了,我叫兰琴去拉……可也没拉住。” 慈禧眼睛红了。

  “哦……”他淡淡地哦了一声。

  慈禧更是心疼了,流泪道,“……你莫要怪亲爸爸呀。”

  光绪终掉下泪来。他退后一步,双膝跪了,叩首下去,颤声道:“太后……臣,不敢。”

  终究,连“儿臣”都不再是了。

  从此以后,“亲爸爸”三个字,慈禧再也没有听到过。

  怎成想,冬夜里一门之隔的那次生离,竟成了死别。耳畔似乎传来最后一面时她哭泣的声音,她说,珍儿等着、等着爷……

  再也无法忍耐,眼泪决堤。

  为死去的爱人,为太后的谎言,为救不回的大清,为远去的“家”。

  他泣血般的哽咽和终于夺眶而出的眼泪,瞬间都被淹没在那滂沱的大雨里,冲刷进居庸关外广袤而冷漠的山河。

  国破山河在。可他的江山,他的女人,连同他的心,他的魂,都去了哪儿呀。

  所有宫眷、大臣和下人们都被惊动下了车,远远、远远地看着,看他呕出自己灵魂般地哭泣着。静芬怎么忍心看,背过身去以帕子掩面,却不敢哭出声来。瑾妃更是哭成了泪人。

  兰琴面无表情的,定定的,望着他的背影。

  众人难以名状的目光下,沉雷闪电间,光绪伏于命运之手的泥泞里,被彻底揉碎了。

  众人被满是泥泞的s-hi衣服沤了一宿,一直到出逃的第三日申正时分至怀来县,洗漱刮脸梳头涂脂抹粉,用过带荤腥的一餐饭,换上县令早早备下的各式衣衫,才总算是重新变回“人”的样子。

  是夜,军机大臣王文昭带来了全部的军机印信。怀来县衙正房里,临时中央叫起儿。议和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三天后,清庭以皇帝的名义发布了“罪己诏”。

  诏书中说,今见国家占危若此,其将何以为心乎!知人不明,皆朕一人之罪。

  之后的日子里,兰琴觉得光绪仿若是换了一个人。一直低低的望着地面,眼睛像是蒙上了一层灰。下人伺候起床便起床,伺候穿衣便穿衣,伺候用膳便吃几口,伺候上轿便启程,至于每日穿的什么,吃的什么,到哪里去,他都丝毫不关心。他几乎不再主动讲话,甚至有时候慈禧唤他,都要反应好久才应声。应声也永远只有一句——“太后所言极是。”

  下人们私底下都说,咱们的皇上怕是傻了。

  等到车队人马行至陕西介休界内义安村时,刚刚进得临时行在,下人还在收拾搁置随身物品的忙乱中,突然有几个围着红头巾的义和拳头目直接闯进院子来,嘴里喊着杀光“二毛子”便欲劫持光绪,被随同护卫的甘军当场捕杀。上上下下都吓得魂飞魄散,可光绪却定定立在场院当中,嘴里念叨着 “也好、也好”,脸上竟然还挂着笑。

  于是下人们又都在私底下说,咱们的皇上怕是疯了。

  农历九月,两宫抵西安府。

  在“祸首”名单中徐桐、刚毅、崇绮等大臣都已经相继死去之后,慈禧终于能略有安全感地在太平的古长安一直驻跸下去。对于八国联军提出的《和议大纲十二条》,她的意见终究变成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纠结着全部的力量,用以确定最终自己将不再出现于洋人的名单里。几乎与此同时,她那敏锐的政治嗅觉,也让她注意到,即便是洋人不再与她纠缠,未来的大清子民也不会再像以往般容易“糊弄”过去了——“革命”的种子,似乎已经在她有些昏花的视野之外的某些土壤中生根发芽。她意识到,“维新”,或许已经成为自己必须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Cao。

  而王宫大臣们,一半,如端王载漪,仍在奋力挣扎着从“祸首”的名单中妄图翻身上岸;另一半,如袁世凯,信心满满地希冀去争做那新时代浪潮里的弄潮儿。

  几乎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或是愿意注意到他们的皇帝,他们刚刚三十而立的、身处壮年的皇帝,身心在一日日地羸弱下去。

  直到有一日,朝廷宣布重新维新变法的这一日。三年前属于光绪的那些理想和抱负,被扼杀在摇篮里的那些新政,于三年后打了个滚,翻了个身,名正言顺地又一次站上了历史舞台——但它们已经不再属于他。

  于朝堂之上,他立于慈禧身侧亲自宣读诏书。

  “……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才读了几句,便似有些停顿,正了正嗓子,继续道:“……殊不知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该逆等乘朕躬不豫,潜谋不轨。”

  读至此,似已无法站稳,于是坐于案后,紧蹙着眉头继续道:“朕吁恳皇太后训政,乃拯朕于濒危,而锄j-ian于一旦。……实则翦除乱逆,皇太后何尝不许更新……”

  额上已渗出汗来,一字一顿道:“执中以御,择善而从,母子一心,臣民共见……”

  终再难继续,双手抵于胸口,似是已疼得无法忍耐,伏在了案上。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7/1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