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觉着没把他折磨够,或是怕激起燕国民变,肯留他性命,也会被剥层皮,受尽酷刑折磨。
第26章:审问
梳理了一番纷乱的思绪,昭华回道:“是一个小太监来太后寝宫传陛下旨意,要奴才回去伺候,结果他把奴才带到奇峰
林一带的偏僻处,一个侍卫在那里等着,就是他……”说着,昭华把脑袋转向那个穿五品服色,留着短须的高大侍卫,
又道:“他说是蒙大将军受了杨蠡丞相委托来救奴才出宫的……”
“你胡说……”那高大侍卫怒道。“我明明说是杨蠡派……”
话音刚落,那高大侍卫惊恐的瞪大了眼睛,身子也战栗发抖。可是已经说出的话收不回来,只得拿眼向蒙天章求救。
蒙天章眉头一皱,肚里暗骂昭华狡猾,一边从容地说:“你说什么?你说燕国丞相杨蠡派人企图把昭华救走,你得到消
息,所以赶来追阻,对不对?”
那高大侍卫如捡了救命稻草一般,赶紧点头:“对,对,是杨蠡派人埋伏在角门外,企图把他救出去,臣得到消息赶过
来,正看见这逃奴与人勾结,一看事败,接应的人跑了,他拒捕反抗,还杀伤了侍卫。”
蒙天章道:“陛下,这刁奴阴险狡猾,眼看逃跑事败,为保性命,胡乱攀诬,做垂死挣扎,陛下万不可被他骗了。”
文康一言不发的听着,把他们的脸色神情全看在眼里。又看着昭华,道:“你还有什么话说?”
昭华道:“陛下英明睿智,不会被人蒙骗,华林苑虽是行宫御园,却也在禁卫军严密保护之下,怎么会轻易让燕国人混
进来,况且,奴才蒙陛下不杀之恩,得保残命,已经很满足,怎么会冒险逃跑呢?”
文康有些厌恶地皱眉:“你少装模作样,你本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装这副样子给谁看。”
昭华也知道这应对之辞在这个时候没多少用,明智的选择是说一些实话,又道:“陛下当初在金殿上宣布奴才永远是皇
帝陛下的奴隶,如果不经允许逃跑或死了,和燕国签下的投降条约作废,奴才万万不敢做这种激怒陛下的事。请陛下明
察。”
“胡说。”蒙天章怒斥,“你那花言巧语岂能蒙蔽陛下,不用大刑,谅你不说实话。”
文康点点头:“蒙将军说得也有道理。”
昭华绝望地看着他。
蒙天章大喜:“请陛下把这刁奴交给臣审问,臣一定让他招出宫外的同党。”
“审问是要审问的。”文康做沉思状,一边用眼扫过在场人的表情,缓缓的开口:“行宫御苑让外人混进来,此事非同
小可,蒙统领还是率人好好巡察一遍,看看还有没有燕国乱党潜伏,朕与太后的安全都尽托于你,卿可要勤劳王事啊。
”
皇帝似是很信任地把安全重任托给蒙天章,蒙天章只得行礼道:“守卫宫苑,保护陛下是臣职责所在,只是这个贱奴…
…”
“御苑的安全是大事,蒙统领务必在意。至于这个奴隶怎样处置是小事,就交给苏侍卫来审问吧。”文康发了话,不容
有异议。
蒙天章掩饰着失望神色不敢再有表示。
苏送爽领了几个人把昭华带到一间小空屋内,拿根粗绳穿过他被捆绑着的双肘,往横梁上一扔,一拉绳子,把他硬生生
吊了起来。顿时,肩肘的剧痛让他蹙起眉头。
审问开始:“你最好说老实话,到底怎么回事?”
“我方才说的是实话。”昭华疼得额上冒出冷汗,面带痛苦之色,见是苏送爽审问,松了口气,又见他手里什么刑具也
没拿,更是略略放了心。
“还敢狡辩。”苏送爽拿剑柄不轻不重击在他的脚踝上。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从头招来。”
昭华疼得把脚一缩,又把当时情景如实说了一遍,只把他曾说过的杨蠡委托蒙放之事含糊过去。
苏送爽听后,又拿剑柄打他的脚踝,再次逼问,昭华只好又说一遍。然后,苏送爽再次问,直到他说了三遍,每次都没
有不一样的地方才作罢。
如果一个人说谎,他重复谎言时就会有与前面不一样的地方。
苏送爽问得细致,每个细节都问到,走哪条路,见了哪些人说了什么话都反复细问。昭华说的是实情,所以毫无错漏,
最后苏送爽说:“我还要去问那几个侍卫,如果没什么问题就罢,如果与你说的不一样,你可小心着。”
想了一下,又说:“可能陛下会亲来审问,你可要想好应对,要可怜些,不要强硬,不要说假话,陛下最恨人骗他。若
发现你说谎,绝对整惨你。”
昭华感激地看他一眼,咬着唇点点头。
苏送爽令两个可靠的人在门外看守,以妨外人进来灭口,自己去找其他人对证,只留下昭华被吊在梁下忍受痛苦。
皇帝寝殿内,溜金香炉内香烟缭绕,为高大的殿堂增添了几分神秘气息,众多内侍在殿外听唤,只有大总管落月在皇帝
跟前侍候。
文康端着茶碗,眯起眼看着碗中氤氲的蒸汽,若有所思,半晌才缓缓开口:
“难道真是杨蠡指使人来救他的?一个猪贩,居然有这样的胆子?”
当时各国都重视农业,大部分赋税从中所出,为防经商害农,官府都采取措施抑商。人分四等,士农工商,商人排最后
一位,所以,文康很难瞧得起商人出身的杨蠡。
“陛下可别小看这个猪贩,能让燕国太子看中的人,不会太差。”落月回禀。
“他傲慢自大,一国太子亲自请他,他还端架子,可知是个轻薄东西。”
“陛下知道燕太子请他时,他故意刁难摆架子,国人都骂他轻慢无礼。那么陛下可知,与此同时,昭华太子礼贤下士之
名也传遍天下啊。”
文康收起轻视之色,凝神细思:“难道朕看错了他?”
“只怕他是试探燕太子,若太子不是真心,那么他也不会全力辅佐,若太子真心求贤,他就自污名声成全太子贤名,从
那以后投奔昭华太子的能人日渐增多,这就是明证,连一直呆在深宫的老奴都听说燕国在他的治理下,三时有收成,四
野无饥馁,上下相安,尊卑有序,夜不闭户,民众安乐,可见此人做事知轻重有分寸,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