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天下GL 作者:何处繁华笙箫默(二)【完结】(58)

2019-06-12  作者|标签:何处繁华笙箫默 宫廷侯爵

  楚宁点点头,说道:“第一、二点,你且细细说来。”

  彭永立刻回道:“五县之地沦陷后,两万余守军现已退回狐苏县,正与鲜卑大军隔着唐就水河互相僵持。”

  楚宁又问道:“鲜卑攻击辽西郡城时,用了多少兵力?现在又有多少兵力与退败守军僵持?”

  “辽西破城时,末将尚在柳城,曾听溃军流传,一说三十万,一说二十万,还有一说,不足五万……属下不知哪个才是真实。”鼓永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唐就水河那边,属下曾亲自带人去查探过,观那阵势,应不足五万,约莫三万上下。”

  楚宁点点头,又反复的问了许多问题,方才让彭永离去。

  就在楚宁与彭永说话的时候,李湛与顾文雄亦召集了诸将准备军议,而这等重要军议自然是没有楚宁的位置,毕竟,如今整个幽州兵将如云,连高志敏都是靠李湛照顾,才有幸混得一席之地。

  在人多高的巨幅舆图上,画满了各种大小城池山脉小道,而其中辽东辽西之地,大部份城池都被贴上了代表鲜卑的白色小旗。

  望着那足足占据了大半个幽州的白色旗帜,李湛双眉紧皱,问道:“诸位将军皆是百战之人,麾下又是百战之师,虽然朝廷征调的十五万新卒尚未到齐,但本殿下亦想知道,诸将可有复我山河之良策?”

  当今帝君好武事,边军和地方守军的在非战时期,总人数早已超过五十万,而这五十万并不包括各侯国的私兵和各级将校的亲兵。也不包括朝廷安置在张掖、酒泉、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六郡的屯卒,因为,光是这六郡的屯卒就有六十万之多。

  但遗憾的是,这六十万屯卒都是用来种田的,五十万边军和地方军,其中有三十多万属于是守戎军队,分布在庆国的各州各郡,负责戍守边防要塞和当地治安,正常情况下几乎不会调动。

  是以,举国上下可随时调动征战的精锐通常保持在十五万左右,而仅仅十五万军队,还要分作三路,显然不可能与如今的鲜卑争锋,所以,朝廷早就很明智的下了征发令——每三十户抽一个战卒。

  冀、青、兖、徐四州战卒支援东征,单是青州便下辖八郡三国,共计九十多万户,此番便可征兵三万余众,虽然目前只有东莱军先到一步,但余众皆在赶来的途中。

  除开青州,朝廷根据名籍估算,冀、兖、徐三州亦可征兵十二万余,只是这些新兵尚在途中,如今结集在这无终县的战卒,方才六万三千多人。

  这六万大军,部份参与了二十三年前的那场东征,部份参加过数年前的魏楚言的西征和柳云戟的北征,还有部份参与两年前顾文雄率领的南征。

  所以,李湛称他们为百战之将、百战之师,并没丝毫夸张。

  但即使如此说来,此刻在场数十位大小将军,也没谁敢轻易开口献策,李湛虽然只是名誉上的东征大元帅,但毕竟身为皇子,末来登极也未尝不可能,此刻说得多做得多,最后都有可能成为错。

  “鲜卑此番来袭,六部联合,谣传起兵三十万,但据辽西溃兵将首带回的消息,鲜卑此次聚兵,当只有十万之众。”顾文雄这个名誉上的东征副帅,实际上的东征最高统战指挥,此刻亦是多番思虑后,方才开口说道:“而今,我等诸将帐下战兵六万三千余,北平郡守军一万,渔阳守军两万,蓟城守军四万,上谷郡守军两万五千,涿郡守军五千余,外加辽东辽西退守狐苏县的两万余败军,幽州可战之卒共计十八万有余,对阵鲜卑十万弓骑,只要钱粮充足,假以时日,定可光复山河!”

  虽然军队数量并不代表战力,但在这种情况下拿来作对比,还是比较直观,特别是顾文雄此话说得颇为委婉,既没定下光复的时间,也提醒了李湛,要注意自己的本职。

  李湛年方二十八岁,虽然学了满腹韬略,但却是第一次上战场,因此,他此次被帝君和朝廷指派为东征大元帅,除了防止二十三年前的旧事重现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责,便是作为东征军与朝廷之间的沟通联络人。

  朝廷防范边将拥兵自重的最好手段便是扣押粮Cao,而这么几十万大军摆过来,只要稍微饿上几天,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此,李湛心知肚明,胸中豪情顿时也消散几分——如今朝廷中,袁相国位高权重,废太子与他狼狈为j-ian,说不定,到时候就找个由头报个灾祸,把国库里好不容易集起的钱粮掏个精光,留他在这幽州,被这些丘八生吞活剐。

  这也是李湛为何要拿富贾豪商开刀的原因,他既需要钱粮来组建自己的势力,也需要钱粮为自己留条活路。

  “有本殿下在此,钱粮之事,诸将尽管放心。”李湛虚应一声,随即便转了话题,说道:“本殿下此次随行的三千铁甲精兵,以及东莱的五千兵卒,大将军皆可算作战兵。”

  “不到万不得已,微臣决不轻言调动殿下的铁甲精兵。”说着,顾文雄又道:“至于那东莱军的五千新卒,便留着他们看护粮道吧。”

  这意思,是承认把李湛的亲兵算作战卒,却看不上东莱军这些刚从土地里忙完农活的农夫了,在顾文雄眼里,这些农夫甚至连新卒都算不上。

  为了升官发财跑来东征的高志敏,将顾文雄的话听在耳里,顿时就有些忍不住了,他看了一眼李湛一眼,李湛也正在看他,两人目光相逢,李湛微微颔首点了点头。

  高志敏会意,上前抱拳道:“启禀将军,东莱军并非全部新兵,其中一千主力曾与将军南征,得将军亲口赞称‘悍卒’!另外还有一千余也是上过战场的老卒,真正的新兵仅有三千,即使是这三千新兵,也已经见过血,杀过鲜卑贼人。”

  顾文雄看了高志敏几眼,觉得这个尉将有几分眼熟,但他一生戎马,前后掌军无数,这么个小小的尉将实在难得入眼,更别说是两年前的一句话了,他根本就已毫无印象。

  但顾文雄心知,没有李湛的示意,这个小尉将也不敢开口顶撞,于是道:“既然如此,便将你军中的武械配备说来听听。”(请加君羊:壹壹零捌壹柒玖伍壹)

  “回将军的话!”高志敏立刻便道:“我东莱军中,有铁甲两百四十九具,木胎犀牛皮甲一千套,精铁/枪两千杆,一石强/弓三百副,铁盾三百面,角/弓/弩一百副,哨骑百五十人。”

  高志敏为了博得重视,把卫民军的器械武备全都算到了自己名下,眼看着周遭一众面露惊羡的大小将军,他不由心中自得——幸好当初李湛拉拢他的时候,他就已经这么说过,现在重复说来,简直如数家珍般流利。

  之所以敢撒下这等谎言,一方面是因为高志敏料定楚宁不会与李湛对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早就已把楚宁手中的装备视作己有。

  买也好,抢也好,反正,迟早都是他的,现在用来说说,又有何不可呢?

  虽然不明白自己买的枪/头为何与楚宁麾下如今用的不同,但没关系,反正那准是好东西。

  “前面说的,仅是主力悍卒和老卒的装备。”高志敏将一众惊羡收入眼底,收起心中有些失控的情绪,继续说道:“三千新卒,皆备藤甲一副,环首铁刀一柄,另有藤牌一千五百面,铁枪两百支,铁矛两百支,杂弓六十副,臂张弩十二副,踏/弩八副。”

  藤甲、藤牌和铁枪、铁刀、铁矛都是东莱武库里面的存货,而杂弓、臂张弩和踏/弩,则是高志敏的私货。

  如此一来,不论这些武械武备的质量如何,单是数量便听着已惊人,更何况刀枪等武器基本为铁制——要知道,在场许多将官麾下,都还拿着铜制的老旧武器。

  至少,从武械装备的数量上听起来,这东莱军完全足够称之为精兵。

  在场诸多将官看着高志敏,心中火热无比。

作者有话要说:  蓟城的位置,大概就是现在的帝都那附近。

踏/弩两个字竟然也要被:口……

  第092章

  高志敏的努力并没白费, 次日一早, 东莱军便得到了调令——前往狐苏县, 支援败军守将萧鸿飞护守傍海道。

  从幽州通往辽西, 有三条路可以走,其一是平刚道, 其二是无终道,其三便是傍海道。

  平刚道是战国时期就有的古道, 由蓟城向东北方行两百余里, 出渔阳郡北口关城, 翻燕山,过了白檀县便到了北平郡治平刚城, 若由平刚城向北行使, 便可直抵鲜卑乌候秦水,而由平刚城继续向东,便是到辽西柳城、临渝、交黎和郡城。

  而无终道的存在比战国更久, 早在春秋时期,便是中原通往辽西辽东等地的天然通道, 自无终县一路向东, 抵达辽西肥如县, 再沿着县内的玄水河岸往东北行,穿过燕山山脉行至渝水东源,再顺着渝河便可走抵达辽西柳城、临渝等地。

  傍海道在无终道的更东边,自碣石顺着封大水河北上,过辽西文成县, 经狐苏县,便可抵柳城。

  但在如今,平刚和无终两条古道都逐渐被人遗忘荒废,通行者甚少,只有傍海道才是通往辽西辽东的首要道路。究其根由,乃因当初秦始皇修驰道时,直接从咸阳修到了蓟城,过无终县,直抵碣石。

  走驰道宽阔平坦的直道,当然要比穿越崇山峻岭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而走到碣石之后再沿河北上,基本算是绕过了燕山山脉,即使有山,亦没有那般险阻。

  三条道各经数县数城,有坦途亦有崎岖,而在这三条道路的两头,也各有一座要城。

  无终县是蓟城与辽西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但无终县城池并不高大雄伟,四周地势也极为平坦,如若鲜卑的骑兵杀将过来,则完全不必费力攻城,只需绕过,便可直接兵临蓟城门下。

  因此,无终县前面四百余里、柳城南面不过几十里的狐苏县,在此时的战略意义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8/6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