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eel Hand Inside of a Velvet Glove 作者:火烧平原无遗燎【完结】(23)

2019-06-18  作者|标签:火烧平原无遗燎

土耳其人打了个响指,一旁两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拔出了枪。

“3000。”Solo马上改口。

“5000。”

“3500。顺便说一句,那个古董桌是仿品。”

土耳其人没有说话,只伸出了五根指头。Napoleon Solo看向西装被扯得一塌糊涂的俄国人。“别管我,牛仔!”那人吼道,抬肘挡下了迎面挥来的拳头。“快走!”

“见鬼,”Solo骂道。“该死的,成交。”

最后,康斯坦丁先生因破坏现场秩序而被罚款5000美金。不给钱不放人。Napoleon Solo从西装外套内侧掏出支票簿,一边不动声色地往俄国人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给我夹着点尾巴。”他用口型说。

“出师不利。”Solo说,用手帕捂着额头。

Waverly正在喝茶。

“搞砸了。”Illya承认。“我只知道要把它拍下来,我没有料到他居然没有钱。”

“即使有钱,我也不会拿1万美元去买一本书。”

“我们还是不要难为苏联同志了,”英国人终于放下了茶杯,在膝上交叠双手。“他在这方面没有经验。”

“我也认为场内指导应当负责任,”Gaby说。她正半坐在Solo的扶手上,拿冰块给他敷额头。

美国人闻言抬起眼,给了她一个充满责备的仰视。“不过也有好消息,”Waverly打破了沉默。“Teller小姐已经接触上了埃米尔教授,他邀请她同去一场公开活动。”

“在赛雷亚歌剧院,”Gaby补充道。“演的是蒙特威尔第的牧歌。老实说,”她将冰块挪了个位置。“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不睡着。”

“至于你们两位,”英国情报机构头子示意桌上的两张烫金邀请函。“这是明天晚上的一场酒会,劳拉·哈里斯会去,她的丈夫不会陪她。”

Napoleon Solo拿过邀请函,扬起眉,翻来覆去端详着那张卡纸。“等等,还有谁要去?”

“我们的苏联朋友。”

美国人立刻看向坐在对面的Illya Kuryakin,然后难以置信地朝英国人偏过头。“为什么?”

“以防她没看上你。”Waverly坦然答道。

Solo抬起眉,撅了下嘴。然后,忽然想起来似地,他从外套里掏出支票存根。“顺便说一句,这是今天会场的罚款。5000美元。”

Waverly只看了一眼。“计划外开支,不予报销。请自己负责,Solo特工。”

“至少报销那2000美元,对吧?”中情局特工说。“我们当时说好了的。”

“计划外开支不算。”

美国人闻言微微歪过头,意味深长地抿直了嘴,看向英国情报机构头儿。后者向他报以同样狡猾老练的微笑。他们就这样僵持了一阵子,最后相视干笑了几声。

“Waverly老狐狸,”在回房间的电梯里,Solo对Illya说。“我知道他签了足够多的预算,可他连一个子儿也不给我。”

5000美元不是小数目,克格勃特工清楚。自打拍卖场回来后,罪魁祸首就一直因内疚而闭口不言。“英国佬真够小气的,”他小声道。“恐怕那笔钱你得自己出了,牛仔。”

Solo忽然看了他一眼,而那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控制情绪,Peril,”他看向Illya的身后。“下不为例。”他不怀好意地瞥了眼俄国人西装外套下面。

他直回身来,满意地感觉到Illya正强忍着手抖。就让这个留着,他想。让克格勃觉得他欠他的——虽然他确实让他惹上了麻烦,5000美元的数额能让查尔斯·凯斯洛普先生坐牢。但Illya Kuryakin不知道,也没有理由会知道,场内指导Napoleon Solo开的支票其实是假的。

而此刻,楼下的房间里,Waverly正和Gaby抽水烟。

“如果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明白了,Teller小姐。”英国人说,语速很快。“要警惕美国人。这小子很有心计,而且手脚不干净。从他到处打听我签了多少预算起,我就知道这个空子他是钻定了。我知道会场确实让他们赔了钱,但他想拿假支票从我这里白捞一笔,”他将烟管塞回嘴里。“想都别想。”

TBC

*和平长入社会主义,“Getting entry into socialism peacefully”。

下面是一些史实、典故、和(特别冷的)梗的解释:

*卡萨诺瓦是著名意大利情圣。起绰号是个好习惯,毛熊应该要保持(偷笑

*Illya的小母j-i比喻:同时代叛逃苏联的一位中情局特工(忘了具体名字)曾承认自己与j-i发生x_ing关系。

*不被阅读的作品是不完整的:接受美学的观点,提出时间晚于1963年。

*宅主人尤里乌斯·埃弗拉:通常被认为是意大利新法西斯主义之父,但也有人为其正名,称他只是个普通的理论家。

*60年代的意共是一个有地位的大党,显然不会像文中那么不正经。时髦青年和花花公子的描写主要受意大利作家Giovannino Guareschi的c-h-a科打诨系列小说Don Camillo影响。他以反对派的视角描写了意共。顺便一提,那也是双男主相爱相杀的小说……

*柏林隧道事件是50年代美国的一次重大情报挫败。

*罗马许愿池附近确实有一块黄铜牌子,提及《甜蜜的生活》,但应该不会在1963年就出现。

*Illya关于《甜蜜的生活》的描述中,男女主的名字和男主的职业是正确的,其他都是瞎编的。《甜蜜的生活》也是舅局主创提到过的inspiration之一。

*从片尾Solo的出生年份来看,他参军时应该瞒报了年龄。

*美军在柏林的作为属实,但不及苏联人过分。德国女人当时流行的话其实是,“宁愿有个苏联人在身上,也好过有架美国轰炸在头顶上”。

*莱茵俘虏营即臭名昭著的莱茵大营。

*帘子隔开的集体公寓属实,Illya曾住过的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公寓即河堤大道公寓,是苏联高级干部标配。

*我不知道战时对劳改犯的政策有无变化,但转运途中的惨案确实时有发生。

*我怀疑Illya的父亲在编剧的设定中其实是大清洗时期入狱的,但年份对不上号。卫国战争时期对高级干部的处分似乎是罕见的,除非确实有过失。

*我不知道Illya的父名,这里只是随便用了列宁父亲Ilya Nikolayevich的,是私设。

*“清什么东西,有什么好清的。只是去谈个话,明天就回来了。”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KGB前身)逮捕时的惯用说辞。

*”五年计划,十年建成“是卫国战争时期的政治笑话。事实上,战时苏联的舆论氛围前所未有的宽松。

*“Have you no sense of decency?” (你有没有廉耻?”)美国著名反共分子麦卡锡曾受到的质问,是句美国名言。

*关于第一章结尾的那份报告,之前有姑娘觉得令人不安,但其实并没有,只是作者想向原作结尾的档案致一下敬什么的。以及苏联人民确实有着事无巨细都要打报告的传统……关于其中的内容,解释一下。二局、八局和第十局是Illya(私设一局,对外谍报)或Oleg认为可能会需要这份情报的部门;苏共中央部委托了向意共通风报信的任务,所以完事了要打个报告,记录谈话有监控x_ing质,也算是克格勃的本职;至于和Solo的”没有深交“,其实作者只是想讲个黄色笑话啦;和伊斯坦布尔使馆打招呼,是因为驻外使馆往往是克格勃在当地的总部;特地提出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是因为在作者的私设里,他是Oleg(以及Illya)的后台。这一点涉及到克格勃内部的权力争斗,我大概写到后面会提及。

这么一说,感觉毛熊也是个不简单的毛熊呢(点烟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3/6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