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作者:夏夜鸣蝉(上)【完结】(29)

2019-06-20  作者|标签:夏夜鸣蝉 种田文 穿越时空

  “那我就紧赶着进城,先挑先得。”

  “不耽误您时间了,您多费心。”

  将一波客人送走,老爷子转头冲小Cao儿笑道:“是个机灵丫头,多跟你娘学学纺纱织布的手艺,爷爷一定给你说个好人家。”

  小Cao儿转头看向墙角边摆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勾了勾嘴角,垂下眼坐回到纺车旁边,将手中的一团乱麻慢慢纺成细细的麻线。

  她其实没有什么想法,才七岁的她对嫁或者不嫁没有什么概念,反正身边的人不论嫁到哪里去都和在家一样,每天从睁眼忙到闭眼,不同的只是偷懒的时候是挨亲娘的巴掌还是婆婆的笤帚或者是丈夫的拳头而已。她只是尽量让自己忙起来,不去想隔壁被送到河里的婴儿,或者被卖到冯家带着一身伤逃回家,却被爹娘扭送回去,死得悄无声息的大妞。

  虽然她的爷爷挺疼她的,n_ain_ai虽然老唠叨她吃的太多,却也会在盛粥时多给她点干的,爹娘哥哥虽然话不多,但也不会对她非打即骂,但她本能的还是有些担心。

  “爹,城里那个抚孤院里来个了能读会写的先生哩,好像随便给院里娃娃点东西,那小先生就愿意让娃娃认字,咱们把蛋儿送去学学?”Cao儿听到她爹低声与她爷爷商量的事,心里有点涩,但也没什么想头,谁家好好儿的送女孩儿去认字呢?

  第二天,爷爷带着哥哥,抱了一只她养大的老母j-i去了城里,傍晚才回来,少了那只下了半年多蛋的母j-i,哥哥手里多了一块黑乎乎的木板,还有一小篓白垩石。

  “帮旁并明,端透定泥……”蛋儿抱着那块黑乎乎的木板背着。

  “Cao儿,以后你多打点猪Cao,你哥以后每天傍晚要去城里念书。”

  Cao儿点点头,背起竹篓,拎着竹刀出了门,割了一小会儿Cao,她蹲在地上,拿竹刀小心地在一片沙地上划下八个奇怪的符号,然后轻声念道:“帮、旁、并、明;端、透、定、泥……”她一边一边地念,一次一次地划,连日暮天黑都没察觉到。

  “妹儿,怎么还不回家!”眼看天快黑透了,出去打猪Cao的妹妹还没回来,今天正式起了学名叫蒋庆的蛋儿趁着父母没注意,赶快出来找人。

  “啊?”Cao儿一抬头,看到的就是哥哥黑乎乎的担心的脸。她胡乱把地上的痕迹一擦,“没、没什么,就出了会儿神。”

  “快走吧,不然娘担心起来肯定该拍你了,”蒋庆牵了自己的妹妹往回走,“一会儿就说和我在山上捉兔子了,你想认字,我晚上回来教你。”

  “哎?哎!”小Cao儿看着他哥哥严肃地与她对口供的脸,抿着嘴笑了。

  晚回家的兄妹俩不出意外被心急的娘拍了两巴掌,但这个约定却悄悄执行了下去。蒋庆每天念书都分外认真,回到家,两兄妹便背了篓子出去,学完了功课再带着猪Cao回家。小Cao儿很聪明,不仅很快背会了那个字母歌,加法九九表和乘法九九表也背得很熟了。

  没过多久,便听说那个小先生搬到县衙边上住了,还专门开了一家私塾。

  “妹儿,我今天与先生说了你的事了。”蒋庆这天一回家便拉着Cao儿背着父母悄声说:“我告诉先生我教你识字了。”

  “先生,他没生气吧?”Cao儿怯怯地问。

  “没,先生还许你跟我一起去念书了呢。”

  那位先生的允许并没有什么用处,她娘并不愿意她与一群小子混到一处。

  这一年县里有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家里的绿豆换了一挂玉丝,便是煮些萝卜缨子也挺好吃的,爹娘盘算开了春多种些绿豆;竹山村里好像有一种肥料,能让庄稼长得好,小Cao儿又多了一个拾粪的活计;纸价低了一些,哥哥有时能带回一两张先生奖的纸,白生生的,看着就喜人。

  她头一回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这张纸藏进了自己柜子的最底层。

  听说那个小先生进京当官去了,然后很快爷爷说女孩子十岁以下不收口赋了,十六岁以下的女孩儿不让嫁人了。

  最近知道她跟她哥认字的人越来越多了,有几家人家已经请媒人上门来了。这条命令一出,媒人虽然还来,但小Cao儿还是小小地松了一口气。

  “Cao儿啊,你明天跟你哥去学里吧,”晚上,照常喝着稀粥的小Cao儿听到一个让人诧异的消息,“娘知道你想认字,少了你一个口赋钱,正好拿来送你去认两天字。去了学堂手脚勤快点,眼里带点水,照顾好先生和你哥。”

  Cao儿点点头,往嘴里多扒两口饭。

  学里的生活很轻松,小张先生教的东西很简单,她也不打算像她娘暗示的一样,扒着小小张先生嫁了。

  柱子哥研究出来一种新水泥的方子,学堂里的地一两天便又硬又平了,吕县令开始在各处修水泥路,不光六安,外面合肥、甚至寿州都有人要买水泥。可惜这个水泥干得太快,必须现场现配现抹,学里算盘稍微打利索点的人都被请去帮忙算配比了,学里冷清了不少。

  “你也会打这个算盘?”小Cao儿正在学里帮小张先生批改那几个算盘打得还不行的学童的课业,一个穿了丝绸的中年妇人便笑着问道:“我家男人常年在外,我个妇道人家cao持家业也有些困难,想寻个能算清帐目的来教我用用算盘。女娃娃,你会盘帐不会?”

  “她自然是会的,只是还没请教府上……”

  “小张先生,这是邻县酒坊的当家娘子,”跟过来的保人介绍道:“她家里当家的常年在外面跑生意,家里就一个妇人家,想寻个方便的人当一阵子帐房。”

  小Cao儿拎着他爹给她打得小木算盘和那个妇人去了另一个县,那里的生活很好,每天三顿饭都有干的,主母还给她做了绸衣和夹袄,除了拨一拨算盘,陪人说说话,她不用做任何重活。

  隔个十来天,主家便用车送她回家住几天,她娘再不在她面前谈论谁家的男娃娃出息了,也极少催促她去看望小张先生了,便是在家里,她娘也很少让她做重活了,她不再是娘亲的小尾巴,而是家里收入最多的一个人。

  提亲的人更多了,但却比之前要尊重的多,请来的媒人看起来更有修养了,小Cao儿心底已经很久没泛起那股生涩的滋味了。

  听说那个私塾先生成了进士,要回到六安接吕县令的任,小Cao儿心底有一些轻轻地欢喜,也许,以后的生活,会更好些吧!

第29章 县中事

  知道这些孩子都有去处,大点的孩子和不少大人傍晚收工后都会到这里找张雷认几个字,学着打打算盘什么的,崔瑛就放下了担忧,正好收拾院子的人来传话说是院子收拾好了,他便嘱咐了张雷几句注意眼睛、早些休息的话,就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崔瑛还住在自己的院子里,叶知秋则住在客房里,崔瑛临时雇了左右邻里的婆子帮忙做点洗漱杂事,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叶知秋就陪着崔瑛去县衙里办交接。

  在传统社会的官场上,交接是一门大学问,弄不好会让自己赔得倾家荡产甚至栽上一头罪名。不过前任县令是崔瑛的义父,以吕蒙正的人品他不至于坑继任者,而中间这小半年时间则是由县丞主政的,县丞没有意外的话,还要在这六安呆上二三年,也不敢在此时耍什么手腕。

  叶知秋对官场上的猫腻显然知之甚详,择了几个崔瑛信得过的衙役锁了银库粮仓,取了卷宗财薄,一样一样带着崔瑛核对起来。

  崔瑛精于速算,一页页帐册翻过去,核对得相当清楚,帐上与仓里的实物也都对得上,崔瑛才松口签了名,办好了交接。

  县丞抹了一把额头的虚汗,暗自庆幸自家因早早打听到是崔瑛接得任,把这前的亏空都描赔干净了,要不然,就这邶国公这不苟言笑的冷脸,加上笑眯眯却连一文铜板都算得清的崔瑛,自己今天非栽了不可。

  普通县里需要交接三五天的工作量,崔瑛只花了半天,其中大部分时间还用在了清点库存上,干脆利落得紧。

  那县丞只要想起崔瑛之前教得学生不少拨拉一会儿算盘,算起帐来比崔瑛也就慢上一点儿,便觉得以后到哪里都还是不要起小心思了,这群小鬼别的不说,给县令当个钱粮师爷是足够了。

  “这交接结束了,明府是否要放牌坐堂,允百姓告状申冤?”县丞小心地问。

  “这不急,我先查看一下卷宗再说。”崔瑛答道。

  崔瑛回六安这一路上,还是和叶知秋学了不少当官理政的知识的,感觉这当县令和当一个班主任差别并不大。以前有一个专家到学校做讲座,谈起班主任的工作职能来,号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唯有县长和班主任能将自己的管理哲学贯穿到最底层。

  当时老师们也只是哈哈一笑,认为这只是一种恭维而已。但当崔瑛了解了如今知县的工作内容的时候,感觉还真差不太多。

  大周朝一个县令的主要工作很简单,治内稳定、劝课农桑,平决讼狱,如果能培养出一些名士、进士之类的读书人就是锦上添花了。就像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保证班级稳定,督促学生学习,解决学生矛盾,如果能培养出几个尖子生或者拿到一些奖项的学生那就更好了。

  崔瑛查看卷宗,作为一个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代长起来的年轻人,他最关心的就是县里的财政收入问题。

  整个县里的财政收入分为两块,一块是税收收入,一块是公廨田收入。税收里的田税、丁赋和专营类的商税是归国家的,其它的税收才归本县所有,税额不一定,好的年份比如去年,六安光城门税就收了三百贯,差的年份可能也就二三十贯。公廨田则是一块固定的地,可以用犯了罪的犯人来劳作或花钱雇人耕种,主要以收入粮食为主。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9/6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