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者:慢半拍的铃铛【完结】(34)

2019-06-20  作者|标签:慢半拍的铃铛 打脸 励志人生 业界精英

  秦海鸥想通了这一环,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谭硕会说这个作品是从前写出的“破烂玩意儿”。学生时代模仿别人所写的习作,这的确不能说是好的作品,谭硕自然会觉得它拿不出手。

  秦海鸥十年前由于太喜爱《长夜之歌》,曾经反复研究过它的乐谱,也曾自己偷偷地练习过,后来师哥肖聪作为该作品的首演者为其录制了CD,秦海鸥还曾把那张CD翻来覆去地听了好一段时间。那时他向老师王一夫承诺,自己永远也不会演奏这个作品,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然而,这种只能听着别人演奏而自己却不能演奏的感觉,渐渐地令他感到难受起来。再后来,他反而开始刻意回避这个作品,将谱子和CD都束之高阁,很多年都没有再看过,也没有再听过。因此,乍看到谭硕的《星海》时,他只是感到亲切,并没有立刻想到《长夜之歌》。

  然而,今天当他仔细地翻阅了谭硕的作品后,秦海鸥对《长夜之歌》的印象又被从记忆中唤醒了。而一旦想起了《长夜之歌》,这两部作品很相似的事实在他眼里便是一目了然。

  《长夜之歌》当年获奖时就曾引起轰动,一时热评如潮,不少钢琴家都对其感兴趣,连乐评人和音乐理论家也都纷纷为这部作品写作评介和分析文章。对于一部新作品来说,《长夜之歌》算是出尽了风头。秦海鸥对那一年发生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作曲大赛是在五月份,按时间推算,那应该是谭硕毕业的一个月前。原本在创作初期,有意或无意的模仿就很难避免,刚开始学习绘画的人都会临摹大师的作品,而在作曲大赛上出现了一个如此精彩的作品,学生们在写习作时跟着效仿一下,这也无可厚非。

  只是时至今日,当秦海鸥在经历了这样一番曲折才终于拿到了这个作品,却发现它只是谭硕对他人的模仿时,他的心中还是难免感到了失望。

  不过失望归失望,这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在作曲系的学生当中,这种模仿的习作几乎人人都有,有的还是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这只是作曲专业训练的一个阶段和一种方式,就算谭硕在学生时代模仿过别人,也不能否定他的其他作品和他的才华。秦海鸥想到这一点,心情便渐渐平静下来。他之所以如此失望,归根结底是由于在最初还没有弄清情况的时候就报了太高的期望。他认为谭硕是个很好的人,也很有才华,他太想看到谭硕所写的钢琴作品了,结果却y-in差阳错地撞见了这部手稿。这也不能怪谭硕,只能说事情太巧,现在回想起来,秦海鸥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

  他一边想着,一边又坐直了身子,还是将这手稿继续看到了最后。只不过现在这个作品在他看来已经变得索然无味,他将第三乐章快速浏览了一下,便将手稿放到了一边。

  秦海鸥没有将找回手稿的事告诉谭硕。既然谭硕已经不要这手稿了,他又是好不容易才从曹楠那里买回来的,就算知道了它是模仿之作,秦海鸥也舍不得再把手稿扔掉。

  他将手稿收在自己的房间里,第二天上午照例去柳岸练琴。可就在他来到柳岸的后院,与平常一样和柳阳打招呼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他想起柳阳收藏的那些杂志,在十年前的那一期有肖聪专访的杂志上,收录了一篇关于《长夜之歌》的分析文章,文章中引用了这个作品的谱例。

  秦海鸥从柳阳那里将这本杂志借了出来。人的记忆是靠不住的,尤其是这么多年过去,秦海鸥对《长夜之歌》的记忆多少有些模糊了,当初很熟悉的一些细节现在都已经记不清楚。谭硕的手稿让他对这个作品产生了强烈的怀念,他将杂志带回了客栈,晚上闲下来的时候,便将那篇文章和那些谱例拿出来重温,又将谭硕的手稿与文章中的谱例对比了一下。他本来是想顺便看看谭硕是怎样进行模仿练习的,可是当他在手稿中逐一找到与谱例相对应的部分时,他的心里却隐隐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

  虽说是模仿,二者之间有些类似也属正常,可是每一个谱例竟都能在手稿里找到与之对应并且极其相似的部分,这就显得有些奇怪了。文章中所引用的谱例既有《长夜之歌》的主题,也有非常精彩和具有独创x_ing的部分。秦海鸥发现,在谭硕手稿中处于相同位置的主题,只是在《长夜之歌》主题的基础上改动了几个音,而旋律的主体部分和旋律的走向都完全一致。而那些精彩的段落,无论是旋律、和声还是钢琴的织体都几乎一模一样。

  这令秦海鸥感到非常不安。他的心里有了一个念头,一个猜测。这不安不断滋长着,他却努力想回避它,试图抑制这种感觉。他对自己说,谱例毕竟只是原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仅仅将这些谱例与谭硕的手稿进行对比,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想要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就必须对比这两部作品中更多的细节。这不是几条谱例所能提供的,他需要看到《长夜之歌》的总谱才行。

  秦海鸥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托经纪人快递一份《长夜之歌》的乐谱过来。他想求证一件事,却又害怕去面对它。可是如果不把这件事弄明白,他的心里就无法得到安宁。

  这种感觉很煎熬。在等待快递的这两天,秦海鸥只要见到谭硕便觉得心里惴惴,借口自己有事,也没有去米粉店帮厨。他不知道如果事情真的如自己所猜测的那样,他又该怎么办。他甚至不敢去想最后的结果,只是焦虑地等待着。

  两天后,《长夜之歌》的乐谱终于到了。秦海鸥回到客栈的房间,将《长夜之歌》与谭硕的手稿并排摊开在桌面上,对照着翻阅。

  望着眼前的两份乐谱,秦海鸥的心沉到了谷底。从最初发现手稿的惊喜,到丢失手稿时的失落与不解,再到失而复得时的激动,直至又一次的失望,一切归于平静后又突然降临的疑虑——所有这些起起落落的情绪,在这一刻,都被一片彻底的空白取代。

  谭硕的手稿与《长夜之歌》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模仿。

  秦海鸥不肯去相信,可是事实就摆在他的面前。

  谭硕不是在模仿。

  他是在抄袭。

第三十三章

  秦海鸥得出这个结论,脑中骤然变得一片空茫。

  但是在片刻的茫然后,他的心中便涌出一股强烈的抗拒感,他拒绝承认这个结论,几乎本能地想要否定自己的想法。

  谭硕怎么会抄袭别人的作品呢?秦海鸥不愿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是真的。

  他又将两份乐谱翻回到第一页,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几遍。他希望是自己看错了,希望能找到证据证明这是模仿而非抄袭,可是无论他怎么看,他都无法说服自己改变想法。

  这两部作品的相似度实在太高了。它们在宏观结构上出奇地一致,而这种在结构上的抄袭就是复制了支撑一个音乐作品的最重要的基础。对于这样的大型音乐作品而言,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作者会事先对作品的整体结构进行构思,然后再开始动笔创作。虽然对于结构的抄袭不容易被一眼认出,但只要仔细对比,还是能够发现。另外,在所有的关键节点上,两部作品都高度地一致,例如钢琴独奏的华彩部分,转调的安排,连接部的写法等等,每一个拥有重要功能的段落都无一例外地被复制了过来。不仅如此,两部作品的主题也很相似,《星海》的旋律只是在《长夜之歌》的基础上稍加改动,旋律的骨架和旋律的风格都没有变化。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例如每个乐章开始阶段的配器都是一样,甚至就连展开部中的不少片段都被原封不动地抄了下来,连一个音符都没有改动。

  这是对一部钢琴协奏曲进行的极其粗暴而彻底的抄袭——配器是照搬,和声是照抄,旋律是略加修改以用作表面的掩饰。秦海鸥将两份乐谱反反复复地翻看,本想为谭硕开脱,却越看越觉得谭硕的抄袭是无法反驳的事实。换作是任何一个对音乐创作有着基本常识的人,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秦海鸥回想起前两次提及手稿时,谭硕的态度与说过的话。他终于明白了谭硕先前的种种反应究竟是为何。那时谭硕告诉他,这部作品是上学时写的,因为写得不好,所以不愿给别人看。后来他偷看到手稿的一小部分,事后便觉得谭硕是在说谎。如今看来,谭硕果然没有说实话。谭硕显然是因为抄袭的作品无意中被人发现,做贼心虚所以才不让他看的。

  谭硕不仅将《长夜之歌》严丝合缝地抄了下来,还加以掩饰并且改换标题,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已经违背了音乐创作的基本道德,是令人不齿、也令音乐界深恶痛绝的事。

  谭硕竟然做出这样的事,秦海鸥在震惊之余,心中只觉说不出的难受。他向来非常反感和厌恶这种行为,可一想到对方是谭硕,他的心情又变得十分复杂。

  秦海鸥不得不去想,谭硕是不是为了掩盖这件事,所以才把手稿扔掉?谭硕到底有没有认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他是否只抄了这一个作品?在他的几大筐手稿中,是否还有别的作品也是抄来的?

  秦海鸥甚至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先前自己请吕立秋和陈诉来帮谭硕录音,那个录音的作品是不是也有问题?!

  然而这个念头几乎在形成的瞬间就被他抹掉了,因为他实在不愿往深处想下去。

  这种事发生在任何一位作曲者身上,一旦被人发现,都会使声誉遭到重创,也会成为其创作生涯中难以抹掉的污点。秦海鸥又想,谭硕之所以改行卖米粉,是不是因为这个抄袭的作品引起了风波,导致他无法在音乐界立足,所以只好退出那个圈子,自己另谋出路?毕竟这种声誉上的损伤极难恢复,就算将来能写出更多的作品,甚至是好的作品,人们也会带着对抄袭者的恶劣印象来进行评判。

  这天晚上,秦海鸥连晚饭也没有下楼去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星海》抄袭的是《长夜之歌》,是一个他如此喜爱的作品,这已经令他感到痛心。可是做这件事情的人是谭硕,是一个他如此信任并且充满期待的人,这又令他感到不知所措,无比混乱。

  秦海鸥很难将抄袭别人作品的谭硕,与自己所认识的那个谭硕视为同一人。在他看来,这二者根本是矛盾的,是两种不可能同时存在的现实。回想这几个月来在龙津镇上的经历,当他喝醉的时候,是谭硕把他背回了客栈;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是谭硕开解了他,让他从绝望的情绪中走了出来;而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谭硕又在音乐上给了他很多的帮助,让他找回了弹琴时的快乐,只有在谭硕面前,他才能够彻底放松地进行演奏。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4/1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