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其人其文_严歌苓【完结】(35)

2019-02-19  作者|标签:严歌苓

我的样子一定可恶而狰狞。他可真局外,真冷静啊。——摘自《寄居者》

北京晨报

继《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之后,旅美女作家严歌苓日前推出最新作品《寄居者》,这次她将目光对准了1942年的上海。这部长篇小说以爱情故事为核心,抗战年代作为小人物命运的宏大背景,读来叫人坐立不安地期待,让人无法克制地心疼……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寄居者

记:《寄居者》初看是个爱情故事,一如您之前的很多小说,带着女人独到的爱情感受,只是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而且最终出现了“报业大亨”杰克布·艾德勒这个角色,从虚幻走向现实了。怎么想到把他设立为小说的线索人物?是什么给了您写这个故事的灵感?

严:我的小说故事都是听来的,生活中jīng彩的故事往往超过我们的想像,刻意去找戏剧性和刻意避开戏剧性一样,都没有必要。

《寄居者》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柏林墙。一九九三年,我和先生去柏林旅游,发现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写在柏林墙的一个展览馆里。有一个故事简直就像一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小伙子跟一个女孩子在东柏林订了婚,小伙子先到了西柏林,他深爱着他的未婚妻,在几年后还无法忘怀。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在欧洲见到一个女孩子,非常像他的未婚妻,他就勾引了她,把她带到东柏林,偷了她的护照,让他的未婚妻假冒那个欧洲女孩,用欧洲女孩的护照过了关。

一九三七年,纳粹开始迫害、驱赶犹太人的时候,上海是唯一对他们敞开的海港,先后接纳了三万多犹太人。这些犹太人在上海沦陷前后的生活,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表现过,但他的侧重不是中国人与中国事件的关系。我突然想到,可以借用这个故事来作为串联大背景,只是在这个小说里,我把主人公变成了一个中国女孩。

记:《寄居者》是自述方式,其中的女主角MAY也在美国旅居,她的身上有您的影子吗?

严:我跟May都有寄居者的身份认同危机感,在寄居国如此,在自己的祖国亦如此。犹太人是永远的寄居者,作为本身有寄居者感情的女主人公,容易对寄居在上海的犹太难民产生同情。

我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寄居者,在美国生活二十年也不能改变我的寄居者心态。无论怎样,西方文化都是我半路出家学习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感到他们的文化优越感,或者说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感导致他们的文化优越感。基督教文化是qiáng势意识形态,它的救世思想使它总是君临其他信仰、意识形态。而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也是一个边缘人,祖国在我缺席的二十年里,发展了语言,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社会……所以我也有找不着位置的感觉。

每个女主人公都有一点我的影子

记:May的角色和您以前书中的角色相比而言,有什么共通和不同?您小说中的女主角,谁是您最钟爱的角色?谁最像您的影子?

严:May是一个知识女性,新女性。独立自主,敢爱敢恨,有时顽皮,属于行动派。我这些年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里,她最年轻,阅历却非常丰富,虽然只有二十岁出头,但已经有一点玩世不恭。我的女主人公里面,玩世不恭的不多。每一个女主人公都有一丁点儿我自己吧,至少有一些我的闪念,比如说她们都比较勤劳,因为我就闲不住,jīng力旺盛,不写进去一点儿自己,似乎缺乏参照,不好写。

记:《一个女人的史诗》您选了赵薇做女主角,是不是编剧在选演员方面权力很大呢?有没有考虑过自己从幕后走到台前,比如做导演、做演员?

严:我又不喜欢权力。而且我谁也管不了。做导演是另外一种天才,我不具备,所以我对于现在的作家身份非常满足。我哪儿能做演员啊?年轻时都没想过。在美国演讲了几次,还得吃抗舞台恐惧症的药呢。我只适合gān幕后的事,或者躲在自己文字后面。

记:您写《寄居者》的时候,想到男主角彼得更像谁?最适合谁演?

严:我没有想过谁来演两个男主角。我虽然看电影很多,但好莱坞演员的名字倒是记不住几个,只记得他们在电影里的角色。我最喜欢的男演员是拉塞尔·克劳。我在他早期的电影里就很注意他。他有一种悲剧的làng漫气质,我特别喜欢。

我的上海不是张爱玲的上海

记:作为知名的华语女作家之一,经常会有人把您和其他女作家做比较,《寄居者》将镜头转向上海,更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张爱玲,您觉得您会成为下一个张爱玲吗?

严:张爱玲只会有一个。她的上海也不是我的上海。我的上海比较脏、臭,比较像地狱,特别是在我写的那个时期,尤其是宏观地看它。以后我还会写上海,那也还是我的上海,而不是张爱玲的。张爱玲伟大就是她把上海写成她的了,就像福克纳把他的小镇写成了福克纳的,马尔克斯把他的小城写成了马尔克斯的。我怎么可能和张爱玲像呢?我的经历是前半生戎马,后半生寄居海外各国。特别是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军队生活给我的烙印最深,因为那是人生在形成世界观的时候。我身上军人的气质还是很明显的。

都市白领的生活我写不了

记:调查显示,现在中国人的平均读书量非常低,从一个作家的角度,您是怎么看待目前中国的读书环境的?

严:我的童年好友一个都不读书,也不读我的书。有一个青年时代的朋友,记得她那时还跟我争谁先读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现在很少读书了。国内的生活压力太大,大家错过了很多年建设自身生活的时间,现在再迎头赶上,每个人都在尽全力地提供给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一样优越的生活,攀比好厉害。所以大家都筋疲力尽的,有的人连电影都不看,更别说读书了。还有就是媒体泛滥,手机也提供了娱乐,电脑可以充实一切业余空间,我爸爸整天还是在读书,但他晚上的时间有时候献给了电视剧,尽管一边看一边骂,大概也是恼火他自己的无聊吧。

记:您平时写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对您而言,什么样的小说最难写?

严:对我来说,都市小说最难写。除了写都市里的漂流人口。我跟一些来北京打工的女孩子jiāo谈,他们的生活有意思。都市白领的生活我写不了,首先得承认,我没有认真做过研究,像我做其他研究那样,一做好几年。

记:您会给那些想做作家的年轻人什么忠告吗?

严:在邻居和同事或者同学的价值观成为普遍价值观的时候,别信它,别理它。

佟彤

严歌苓说她的故事都是听来的,我信也不信。

信是因为生活确实jīng彩、残酷过人们的想象;不信是因为不是每个听到故事的人,都能写出小说,特别是像《寄居者》这样,不时有让人惊异的情节和惊艳的文字出现的小说,而这,正是严歌苓最独特的本事。所以,看严歌苓的书向来需要看两遍,第一遍是看故事,第二遍是看文字,委屈了哪个都是损失。

在我的猜测中,严歌苓应该是个数学不太好,生活没有规律而且喜欢吃零食的人吧,因为她的文字始终会出其不意,灵性洋溢。我从严歌苓还远没有现在著名时就很喜欢她了,那时候她刚出版小说《扶桑》,写一个十九世纪被卖到美国做jì女的中国女人,叫“扶桑”。严歌苓笔下的扶桑,是个“天生的jì女,一个旧不掉的新娘,能使每个男人体验到失去童贞的隆重……“

这就是严歌苓的文字,就是非严歌苓不能表达的性感,带着别人效仿不得的魔力和妖气,这使她的小说更具备文学的意味。她好像始终手持爱情,随时可以附着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背景上,即便是血腥乃至畸形做底色,也仍能感受到生命的纯熟与浑圆,比如她的《扶桑》,她的《第九个寡妇》……对此,她当初解释是因为她选择了野性未褪的原始女人。其实,能使人物在文字中始终饱有蓬勃的生命活力,并不是每个作家都能做的事。

但是,这个《寄居者》不性感,或者说,它令我感到的是更多的母性。

那个被严歌苓描述的犹太男人的眼神是无辜而无奈的:“彼得的眼神只能偶尔从以圣经为主题的古典画中看到。被委屈了的,被误解了的,被nüè待了的,这么一个灵魂,他还是为你的粗野愚昧bào躁而难为情,因为他知道,你对你的粗鄙也没办法,一切天性使然,这正是他为你窘迫的地方。”

一个中国女孩儿为此深深地爱上了他,她要通过欺骗一个和这个男人模样相近男人的爱情,给自己所爱的男人换一个美国护照……这个女孩儿有着之前严歌苓笔下女主角没有的qiáng势和灵气,这种爱情的结构大约和严歌苓现在的年龄和胆略有关吧,她描绘并俯瞰着一场有理由萌发却没理由生长的爱情……

原著节选——

夜里的外滩是情侣的。没钱的情侣。还不是情侣的人在这里dàng一dàng,分手时就差不多了。就像我和彼得。

我也讲了我自己。唧唧喳喳的一个年轻女人,大概就是我那天晚上留给彼得的印象。我怕一安静下来,彼得就会总结性地说:谢谢你给我这个美好夜晚。江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我们四束目光投向远处,投向气味不好的夜色深处。我转过脸,嘴巴离他的耳朵只有几英寸。他的头发好密,一定是一个毛孔长了三根头发。只有风把头发chuī起,你才发现他的额头有多么宽大,典型的犹太额头。他等我转过去,再去面朝江水时,便也转过脸来看我的侧影。我的侧影没什么看头,欠缺一点起伏,过分含而不露。一个不怎么漂亮的侧面。我在他来不及转头时,猛地接住了他的目光。

我过去不这么瘦。彼得为他的瘦弱道歉。

我就那么看着他。我又不是在看他的模样。他明白了,把一条胳膊围揽过来。我的腰和背是他的了。渐渐地,我的肩、手、脖子、脸颊,都是他的了。我整个人在一分钟内全是他的了。

我说了一些傻话,现在就不跟你重复了,都是些不难想象的傻话。他说的傻话比较少。但我知道我不该对一个刚从集中营出来没多久的人要求太多。他若说了跟我一样多的傻话,我说不定会失望。

我说:我等你都等老了。

他明白这意思。我是指自己等待这场天定的缘分。他把我搂得紧紧的。

海关大钟敲了一下。十二点半了。

我叫了一部huáng包车,跟他挤在车座上。车先送他去外白渡桥,还有二十分钟就要戒严了。然后车再送我回我那十平方米的橡木地板亭子间。这样就免了彼得掏车钱。可我到达自己亭子间楼下,车夫告诉我彼得偷偷地把两人的车钱全付了。他已经开始预支我随口许诺的那些工作的工钱了。

这时我猛地想到,我无法兑现我的诺言。dàng外滩dàng得两人忘了人间烟火,最后该jiāo换住址电话时jiāo换的是长长的一个注视。那么急需工作和工钱的犹太小伙子应该现实一些啊!而正是他对现实的短暂疏忽令我感动。什么都挡不住恋爱,饥饿、前途渺茫都挡不住。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5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