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沅想了想,转过身:“崔师傅,能不能应我一件事?”
顾沅退出殿外,皇帝的奏折也再看不下去,她将朱笔丢在一边,心里一阵阵烦躁沮丧:顾沅的话明明没什么过错,自己怎么就失态了呢?这样恶声恶气,把火往别人身上撒,别说人君,就是寻常人不会做,自己怎么就耐不住呢?越想对一个人好,便越觉出自己的无力,皇帝几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不会陪顾沅谈天论文,琴棋书画也拿不出手,除了政事,也不知道民间那些闲谈掌故,顾沅在宫里,她除了赏赐些顾沅不在意的衣食物件,竟也再没什么能给她的,看着顾沅与恭王世子相谈甚欢,皇帝几乎惶恐得坐不住:她从未见过顾沅与旁人这样相谈默契的模样,对比得自己简直笨拙得可怜,可是顾沅若是喜欢了旁人,她该怎么办?
这个念头在皇帝心里挥之不去,让皇帝逃避似地批了一下午奏折,终于再也逃避不下去,她根本不会讨顾沅的欢心,即使想要学也无从着手,从来没有过的惶恐让皇帝束手无措,她心乱如麻地坐在御案后面出神,顾沅的声音却突然在耳边响起:“小爷在想什么?”
“你怎么——”皇帝的话说到一半,声音蓦地僵住。顾沅手里黄杨木托盘里摆着银攒盒,七八样小菜众星捧月般的簇拥着中间的一碗清汤细面,汤头清澈,里面银丝一样的面条码得整整齐齐,显然做面的人功夫不俗,只是却不是今天膳单上的菜色,皇帝以往也没见过。
皇帝恍然明白,心蓦地狂跳起来,只觉得血气上涌,几乎听不清顾沅温软的声音:“梧州人通常都用这些小菜配面来吃,奴婢做了一碗,小爷尝尝?”
既然不惜为自己洗手作羹汤,为什么刚刚却连与自己携手都不肯?顾沅的时近时远让皇帝忽喜忽悲,让她心动,让她心乱,也让她心生怨恨。一股酸涩忽的冲到胸口,皇帝抬起眼睛,破釜沉舟地开了口:“阿沅,你被我牵连在这宫里,我从来没问过你的心思——你是不是还在怨我?”
皇帝极力语气平稳,声音里还是漏出不安来。顾沅抬起眼与皇帝对视,那双眸子里的心思明明白白地展露在她面前,让她舍不得,放不下,也开不了口。
怨是自然怨过的,平白无故被牵连至功名尽削有家难回,淹留在深宫里改名换姓地为人奴婢,就算知道皇帝并不过错,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来,也总有些耿耿于怀,可她却越来越觉得,这些耿耿于怀却越来越与那些事无关——虽然面上温和,毕竟是天家人,骨子里都一样的强横霸道,无论顾沅愿不愿意,皇帝都硬生生把自己的心思摊在她面前,不依不饶地步步紧逼,让她无处逃避,无处躲藏,甚至无从敷衍,她让顾沅欣喜,让顾沅无措,让顾沅无可奈何,也让顾沅心底暗自生起一丝怨恨——为什么眼前的人非要是皇帝呢?
☆、第45章
毕竟是皇帝,在这种事上没有那么多顾虑负累,也没有小儿女的羞涩娇容,可以堂堂正正地直言相问。她是天子,她日理万机金尊玉贵,衣食起居于她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看重顾沅的洗手作羹汤,只巴望着顾沅对她心甘情愿。
可是心甘情愿又如何呢?且不说宫里那些步步惊心的算计把戏,当初自己考女科,,就是为了求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名分,难道如今反而要在宫墙里望四方天,指望着一个人的喜怒恩宠过日子吗?见识过天大地大的广阔,再如何锦衣玉食,这四方天四角宫墙也不值得人留恋。被一个人这样纯粹真切地喜欢,不能说没有一丝不动心,可这一丝心动能否支撑得住之后数十年的宫闱寂寞?
当初太后将她招去训诫,虽然是听信了李婉娘的谗言,可那训诫也颇有道理:皇帝励精图治的心意一样纯粹真切,在后世史书里也应该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该因为自己平添些为女色所惑的话柄。宫里人揣摩上头心意堪称一绝,天子富有四海,就是按图索骥,也能再寻出许多符合皇帝心意的女子来,到时候皇帝这一点初生的爱恋也会经由时日和新欢慢慢消磨,最终成为一句年少轻狂的谈资或干脆彻底淡忘。而于自己而言,一辈子看守着她的太平治世,鞠躬尽瘁地尽一个臣子的本分,只要彼此不贪图奢望,不越雷池一步,那一丝心动就会永远鲜亮地压在她心底,日后也没有任何红颜未老恩先断的孤寂怨恨把它玷污磨灭,岂不是对那个拼尽一切维护自己的背影更好的回报?
顾沅将托盘搁在御案上,后退两步跪了下去:“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奴婢不敢有怨。”
皇帝眼里期盼的亮光灭了,瞳仁里黑嗔嗔地看不出什么情绪:“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她再没看顾沅一眼,也没再看那碗细面,抬手拿起了奏折,起身到屏风前对照着地图琢磨去了。顾沅悄无声息地退出殿去,崔成秀满脸殷勤地冲她点头哈腰:“顾小娘子,里头小爷可进得香?”
顾沅摇了摇头:“小爷没动。崔师傅,那面禁不住放,等一会儿就劳烦您进去撤下来吧!明日要与端王殿下对质,我还有些文书不曾看完,先告个假,不在御前伺候了。”
崔成秀抓耳挠腮地原地转了个圈:“那怎么能呐!就冲您这辛辛苦苦的情分,小爷也得——”
他的话没能说完,见顾沅已经下了月台,只得跌足叹息,想了想,便去御膳房另外传了一份粥菜,配上几样精细宫点,送进殿里。皇帝已经将折子都批得了,青玉镇尺下压着张斗方,仿佛兴致很好似的笔走龙蛇,崔成秀借着搁托盘的当口瞥了一眼:皇帝居然在作画,这本身便是件稀罕事了,更稀罕的是,这位小爷画得不是寻常人物山水,也不是什么花鸟梅竹,几笔勾勒下去,便是一只蛐蛐伏在一片菜叶上,笔法生疏,可神韵抓得极准,简直活灵活现。
“小爷画得真好!”他见皇帝撂了笔,忙加上句真心实意的奉承,“这是秦州出的黑头青背?好品相!虽说过了时节,可宫外头养着过冬蛐蛐的人也不少,小爷要是想瞧,奴婢明天就去天街茶楼里淘换,闲人扎堆的地方,一寻一个准儿!”
皇帝没作声,只是对着那只蛐蛐左瞧右看。崔成秀停了停,见顾沅那碗面果然原封不动放在那儿,忙抬手去端:“小爷先喝点粥暖暖胃,进点儿点心?这是昨儿才进宫的江南厨子,时样点心做得老娘娘都称赞呐!”
他的手刚触到雕花托盘的边,便被皇帝冷冷一眼看得缩了回去,缩头缩脑地嘟囔:“小爷,这面条凉透了,也泡软了,吃不得了,小爷要是想吃,奴婢让御膳房,不,顾小娘子去再做一碗?”
皇帝没理他,自托盘上取过象牙筷子,举箸一口口将凉面条连汤吃尽了,指了指桌上的蛐蛐图:“给她送过去,告诉她,就说她的心思朕明白,让她放心在宫里当差,到时候,朕放她走。”
折腾来折腾去,把太后老娘娘都牵扯进来,感情这位顾小娘子还是一如既往地铁石心肠呐!眼见皇帝这一次眉眼安静,声音平淡得让人心里发冷,再没了往日欲舍难舍的蛛丝马迹,崔成秀不由得暗地里叹息,世上真有这么不求上进糟蹋福气的人,小爷是百般维护费尽心思,可那一位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什么样儿的情分经得住这么样儿消磨?这不,消磨得情分到了头儿,惹得小爷冷了心肺,看这架势,等过了这一关,便是一拍两散再不相见了!
第二日的对质安排在宁寿宫里,巳正时刻。毕竟事关天家隐私不便张扬,只有少数几位要紧人物参加。宗室里是端王和裕王,宫内是鸾仪司掌印郑鸾和提督林远,还有内阁首辅李恒和刑部尚书吴江。
这一日皇帝依旧是圣躬违和免了朝,李恒和吴江来得早,向太后皇帝行过礼,待赐了座又欠着身子打量皇帝:“圣颜消瘦了些,看着精神还好,近来朝臣们都甚是担忧,如今倒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皇帝神色郁郁,只微微颔首,倒是太后叹了口气:“皇帝自小禀赋就弱,近来起居不宁,才不得已免了朝。哀家今日叫你们来,也没有别的意思,昨日恭王妃入觐,与哀家说了些外边的闲话,简直糊涂不可闻,又说是端王所言。端王年高,又是宗正,他的话哀家不敢不郑重以待,故此这一回便寻你等做个见证。”
虽然说是对质,然而端王位尊,顾沅位卑,自然不能一对一的折辩,实则是单方面对顾沅的诸般考校,端看是否能审出破绽来。宗亲臣子们都聚齐了,太后命玉翠将候在偏殿里的顾沅引到座前,向着几位脸色各异的臣子一指:“就是她,哀家没什么好说的,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只管开口罢。”
几人都早将元礼写的那份文书传阅过,又都城府颇深,并不轻易开口。端王垂着花白的眉毛仿佛入了定,郑鸾与林远心平气和地端着茶盏品茶,李恒和吴江更是不关己事不开口,殿内一时寂静下来,裕王左右看了看,捻着指头上的翡翠扳指开口:“这么让人干跪着能跪出什么来?这事儿跟臣也有些瓜葛,臣就第一个说吧!”
他说着探身打量了顾沅几眼,大大咧咧道:“臣认得她,原本是要挑进经文厂里的,臣自尚仪局过,见她模样举动还算入眼,想着陛下正缺司寝,就提拔了她。她怎么进宫的,臣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宫里头文书白纸黑字写着的,传来看一看不就结了!”
十几年的亲王做下来,傻子也磨成了人精,裕王想得明白:只要咬死了顾沅就是胡阮娘,她就再不能出宫回到遂王身边,也没人能追究自己选人失察的责任,又能给皇帝卖个好儿,这么一举三得的事,只需要得罪一个端王,可不是怎么看怎么划算么!
“文书上的事,不能全当真。”端王轻咳一声,“此事乃是刑部侍郎许志玄与臣所言,且证据确凿,那许志玄也亲自审过顾沅,将他召来一问便知。”
案子一开场便牵扯出一位朝臣来,李恒和吴江都有些坐不住,彼此忧心忡忡地对视一眼,李恒是不知就里,吴江想起那一日皇帝阅过顾沅供状后的冲冠一怒,心里早已明白了七八分,暗地里为许志玄的冥顽不灵苦笑:早说过让他辞官还乡,却还是这么不知死活地东奔西走,皇帝碍于宗亲情分,未必对端王如何,可这一次许志玄却是在劫难逃了。
“此事臣也知道一些。”他朝太后一拱手,“顾沅先前因被人诬告结交匪人而被革去功名,后来陛下又自卷宗中为其平反。如今刑部案卷尚在,只要取来供状对一对笔迹,便知分晓。”
既然是被皇帝看过,就有被置换过的嫌疑,端王道:“也不用去刑部,臣上次曾进了几篇顾沅写的文章给太后,如今就让此女当庭再写一遍,孰是孰非,岂不是就此明了?”
太后早将那几篇文章看过,虽然不知道是许志玄自何处搜罗而来,却是顾沅亲笔无疑,闻言不由得略一犹豫,只是当着众人也只得硬着头皮点头,令人取了笔墨纸砚来,让顾沅当庭书写。
顾沅向着太后叩了头,铺纸提笔,才写了几个字,裕王便是噗嗤一笑:“行了,行了,宫里头人多半都学王字,和那顾沅根本不是一路的。不必耽误时辰了!”
朝臣们多一半是书法行家,吴江将那张字纸要过来看了看,也点头道:“总要些功夫才能练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众目睽睽之下做不得假,太后松了一口气,向着端王道:“端王可有什么要说的?”
十拿九稳的把柄落了空,端王拈着胡须想了半晌:“那许志玄曾道,有几位顾沅的故人也在京里,不妨也召来一问?”
“不可。”林远道,“此事事关陛下清誉,外人不宜牵涉过多。何况焉知那不是被人买通了的?胡阮娘在浣衣局多年,然而臣也一样一人未传,为的也是如此。”
难道眼前人当真是胡阮娘,皇帝只是爱屋及乌地宠爱?端王本是个耳根软的人,此刻便彻底没了主意,良久方慢吞吞道:“几个字而已,也做不得准。”
这话就近似强词夺理了,裕王又是嗤笑一声:“这样也不准,那样也不准,到底什么时候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