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短篇小说_李碧华【完结】(3)

2019-03-10  作者|标签:李碧华

  女孩在门缝消失了。临走,她轻道:“对不起。”

  董志希扔掉道具,颓然地倒在沙发上。对不起?——她为什么要道歉?

  凌晨六时半,两个电台都播放晨早新闻。部分新闻是昨日的旧闻。

  报告员不带任何感情地报导:“昨日下午五时半,安宁新屯发生煤气爆炸,一名十八岁女子怀疑因失恋自杀。趁家人外出时引爆煤气,现场一片凌乱、门窗严重损毁。两名住客受伤。警员及消防员接报到场疏散。一名无辜途人路经该处,被一块高空附下物击中头部,送院急救,延至今晨六时不治——”

  他明白,掩眼法终有一刻被拆穿……

  (本故事完)

  梁山伯自白书

  我对不起英台——其实我一早便知道她是女儿身。

  不过自三岁起,便已受到理记的教训。《曲礼》中说,男女之别,要严加防犯,凡是男女,衣服架子不共用,叔嫂不通音讯。外来者不得进入门槛以内……

  所以一旦揭穿了,我还能与她共处一室吗?

  我虽是书呆子,这浅显的道理也是晓得的。

  想起那日柳荫结拜。柳叶拖了细雨,青翠可人,我便提议与她结为兄弟,一般男子,跪便跪。只见这人,跪也跪得异样,无端款摆一下腰肢,于此细微之处,令我起疑。

  到了尼山周士章先生所设惊馆中了,外面是白色粉墙,八字门开,紫竹掩映,决非三家村里私熟可比,看门的延了内进,见一堂屋,正中摆了一字长案,抄写册籍堆叠如丘,书架上都是大小卷轴。

  周先生头戴古母追巾,身穿蓝衫,细看我们二人窗稿后,便随手收入他一百零八名学生之中。

  他道:“在这堂屋后便是讲堂,每逢二四六日听讲。其余日子,你们在书房里读书,遇有不懂,便来相问,我倒是知无不讲的。”

  然后他分了我们兄弟二人一室,英台已觉不便,但又隐忍不发,我生性节俭,便向她提出:“我们两一间房,各点一支烛,未免过于làng费,以后若非有重要事情,不如同在一桌攻书,共点一烛,好吗?”细察她的表情,无可奈何。

  于是我便决心侦知她的底细了。同窗书友,包括了任建晖,林嘉升,罗俭郎,关德兴,梁省坡,陈少峰,和好赌的伊抽水,爱粗言秽语的huáng超母,瘦削羸弱的辛玛祥……等,全都不觉英台有异,因为他们都没有我的细心。且近水楼台先窥月呀我是什么时候全盘启清她字容的呢?

  就在那一天,她病了,一按她额角,非常烫人。我觑准时机,道:“今日已经深夜,看病是来不及了,明天一早便请大夫来瞧瞧吧。”

  她巴不得打发我,好让她休息,便道:“好,明天再说。梁兄,时候不早了,你且去睡吧。”

  我怎肯就此罢手?便坚持:“为要照顾贤弟,我不放心,看你一身火烫,还讲什么客气话?我不走了,我俩头脚相抵来睡好了。”

  她听了这话,赫得心如擂鼓一般,本来已烧红的脸,yīn晴不定。

  正待想个理由:“梁兄,我自小不惯……”

  “什么惯不惯呢,不要再拘执了,难道你不肯接受愚兄的一点心意吗?”

  见我坚持,她只好由我,忙瑟缩一旁。

  我也算是个君子,不过不能慎独,四野无人时,我偷偷掀被,飞快地瞥了一下,见她露了半肩,一双玉手,还有……

  我怕自己看不真切,为了实事求是,便小心证实。终于一直存在我心中的疑问开启了,我没有猜错,她果然是女儿身。

  她还穿了耳dòng,这是铁证。

  次天,我便后悔了,我太“克己复礼”了。

  但槌心都无用,只好再想办法来弥补损失,连女娲都设法补天呢。

  一天晚上,写就了长文,心情甚好,便数了银钱,jiāo给四九打酒,又作了四碗菜,是jī,鱼,虾子拌芹菜,咸菜烧肉豆腐等。

  我抱了一把壶,是扁瓜形的陶壶,装满了斤把酒,与英台共醉,我一盅她一盅的喝下去。

  孔子教我们:“唯酒无量不及乱”,但在这节骨眼,谁有工夫听他?我过去伸手扶着英台,一壁搀一壁走。步步如踩在云端。

  一个踉跄,我俩都跌在地上。

  ——而我,就一醉倒地不起。

  后脑勺还崩起了一个肿瘤,成为可耻的记认。

  要命的是,英台不知是有意抑无心,不断向我亲近,好象在考验我的定力。

  过了三五月,杭州渐入暑天。

  我们一群书友。喜欢沿经馆至附近的行人大道上散步。他们见热了,梁省坡率先把外衣脱了。但英台和书僮银心,总是宁愿努力打扇,也不肯稍作bào露。

  huáng超母生性粗鲁,他问:“天气这般炎热,何以你俩犹重衣叠穿?不怕汗臭吗?”

  英台道:“小弟没这样的习惯,因自幼体弱多病,一脱长衣,怕招风寒。”

  旁边的任建晖插嘴:“他脱不脱长衣,与你们有何相gān?”他也不脱。

  晚上是大伙儿洗澡的辰光,英台必礼让,自己排至最末。

  我不是人!我竟偷窥她。不过礼教森严,我只是凭地上的水影来猜测,自己给予答案,聊以遣怀这种日子真不好过,相信她也一样。

  我俩朝夕相处同游共息,转瞬近三年了。

  ——我没敢拆穿,深怕这忐忑暧昧的好日子,被一语道破,面临结局。

  人际关系最好玩便是猜疑量度,思cháo起伏。而且,我心底也有私念,我不能没有了英台这好书友没有了她,谁又肯在考试时向我通水,义无反顾?我每年的期终大考答题,都倚仗她了。

  啊饶是这样,千里搭凉棚,无不散之宴席。一天她面带愁容。

  “梁兄,”她欲言又止:“我们来此攻书,于今几年?”

  我道:“算起来,也近三年了。贤弟有什么话要说?”

  英台低首:“……刚才有家书,说老母病重,要我即速回家转。我这一去——”

  “当然要回去,只是……”

  “梁兄,说真的我何曾舍得梁兄?不过,望兄散学回家,抽点时间相访。”

  我见离情别绪,最是难消,便道:“贤弟启程时,愚兄必要相送!”

  哎!

  我便送了她十八里。真累。步伐的累是没得说了,最难为的便是不停装傻扮懵。

  你知啦,到这最后关头,英台是孤注一掷的了。她有多少个三年?

  到头来还不是暗示我这个同居者?

  但,由于礼教的桎槁,她怎好意思自己开口求婚?便俯拾各种情景,多方比喻。

  见到柴夫挨身而过,便道:“他是为家小而奔走,梁兄,你送我也是一般心事。”

  见到塘鹅,便道:“雄的前面游,雌的在后面叫,为怕失散了,便喊:哥哥,哥哥。”

  见到小石桥,二人搀扶过河,便道:“这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