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尚火还是尚土,总而言之,在“五行相生”而非“五行相胜”的前提下,他们都是把元朝给一脚踢开了,朱元璋说自己和平继承了元朝正统的事儿,后来再也没人提起过。这跟当年刘歆大国师的理论很相似,因为元朝跟秦朝一样都不肯以德治国,所以算“闰统”,是多出来的朝代,虽然不能否定它存在过,但可以假装瞧不见。
咱们今天再来研究五德这门奇幻设定,很多人就说啦,在王莽篡汉之前,大家是采用的五德相胜也就是相克的说法,王莽到元代,是采用的五德相生说法,元代以后,又重新恢复到五德相克的说法。其实这都是事后诸葛亮,力求把体系搞圆,于是糅合了邹老教授和刘歆大国师的新旧两派说法于一炉。当时的人可不这么想,自打刘歆大国师新体系出炉以后,相生说就占据了绝对主流,就连理学大宗师朱熹都明确说了“相生对”,那么理学大泛滥的明、清两朝,谁还敢跟他拧着来啊?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拿相克说事儿的,大多是些没文化的大老粗,他们光知道相克了,不知道相生算啥玩意儿。这是因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人比较要脸,不崇尚明着玩bào力而崇尚暗中下刀子,所以表面上温文尔雅,只说相生;老百姓的思路则比较单纯,你完蛋了而我雄起了,那自然是我克了你呀。天公地道,简单gān脆。
再加上明朝这个火德的来历本就有点儿莫名其妙,既不是为了克元朝的金,也不是为了继宋朝的火,而纯粹是打“宋朝—红巾军—明朝”这么一脉相承下来的,换朝不换德,所以也给普通百姓造成了误解,以为五德相克才是正根儿。于是乎,等到明末,按照惯例,火生土,下一朝应该是土德才对,可是先后兴起的两个政权却全都不理不睬,直接改玩了相克。
落幕前的沉渣泛起
公元1644年正月,流寇头子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接着他就领兵直取北京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跑到煤山上找了棵歪脖子树,一绳子吊死了。随即李自成就在北京自称皇帝,也开始玩弄起了德性。
那么,这个大顺朝该是什么德呢?要知道那时候李自成手下读书人不多,也就李岩、牛金星、宋献策这哥儿仨,其中李岩和牛金星是正经明朝读书人,对五德这类说法爱理不理,宋献策可是算命的出身,最喜欢搞yīn阳五行了,可思维还纯粹是底层百姓那套似是而非。所以他们就扔掉了沿袭千年、被读书人尊为王道的五德相生说,重新捡起了满是灰尘的五德相胜说,宣布大顺朝是水德,水克火,所以才能灭掉明朝。
水德就水德呗,我们知道,水德尚黑,所以大顺军都应该穿黑色保安服。可是也不知道李自成从哪本地摊文学上瞧见的,居然以为水德尚蓝,于是乎满朝文武就都变成了蓝jīng灵,真是奇哉怪也。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性,当时印染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就连老百姓都能穿得上彩色衣服了,而不仅仅黑白两色。过去有个词儿叫“白衣”,就是指没有功名的平头百姓只能穿素色衣服,等有了点儿小功名做了秀才就能穿蓝衫——这种规定往往在王朝初兴的时候管得比较严,等到王朝繁盛,继而衰败,也就没人把规定当一回事了,所谓“逾制”的现象比比皆是。总而言之,没功名的平头百姓也有很多穿蓝衫的,而李自成那伙儿乡下土包子眼里的大老爷们儿(也就一群乡绅啦)自然更是蓝汪汪,所以他们瞧着蓝色挺好,也就纷纷地全都穿蓝,并且一口咬定,这就是水德的颜色。
其实论起五行所对应的颜色来,蓝色根本就没有位置。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里的“青”不是“湛湛青天不可欺”的“青”,而是“绿水青山带笑颜”的“青”,换言之,是绿色,东方神shòu是条绿龙而不是蓝龙,所以才对应了五行中的木行。木行在东,水行在北,对应的神shòu是“玄武”,也就是一只guī加一条蛇,玄就是黑,刘邦当年祭的黑帝就是北方天帝。大顺朝的尚蓝,根本是没文化的江湖骗子在瞎搞。
而且,这个奇哉怪也的蓝色大顺朝也仅仅维持了一个月,就被吴三桂勾引关外的清政权给灭掉了。
话说清朝原本国号叫金,因为太祖努尔哈赤是女真人,于是就接着前代女真族建立的金国,起了同样的名字。其实清朝的女真跟金朝的女真并不是一码事儿,金朝建立以后,正经女真人大多已经南迁、汉化了,后来gān脆融入到汉人堆里,清朝的女真则属于一直在老家没挪窝的穷亲戚,甚至可能只是穷邻居。所以努尔哈赤建了金国以后,就没有延续金朝的金德或者土德——不过也可能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还有五德这类有趣的花活儿可玩。
努尔哈赤光想着在关外建国,跟明朝对着gān了,他还未必有得天下之志。等到他儿子皇太极继位,那家伙眼光远,野心大,瞧着明朝一天比一天烂下去,觉得自己也有机会入主中原,当中国皇帝,于是他就把部族名字和国家名字全都给改了。部族从女真改为满洲,国家从金改为清。“满洲”有两个水字边儿,“清”字又一个水字边儿,大概打算用三条水来浇灭明朝的三重火。
然而这也只是民间的习惯说法,清朝跟明朝一样,也没有公开宣称自己的德性。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上记载,说十堡村的村民曾经在村里火神庙前面挖出过一具铁牛,上面的字已经被侵蚀得很难辨认了,光能模糊地瞧出前面写着“水德”,末行有“大清”“乾”“四十四”等字样。这也属于后人附会,真搁在清朝,正经读书人不会写这样的字眼。
因为事实上,清朝别说德性了,就连正经的尚色都没有——皇帝是穿明huáng,可是祭祀天地祖宗并不要求huáng牛、huáng羊、huáng猪、huáng狗啥的,至于旗号更跟北周似的,四色俱全。我们知道,努尔哈赤把女真本族人都分了八旗,也就是正huáng、正白、正红、正蓝和镶huáng、镶白、镶红、镶蓝。后来皇太极照猫画虎,把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也各分八旗,就是所谓的“蒙八旗”和“汉八旗”。所以皇帝穿huáng袍子,很大原因是因为皇太极起初是领着镶huáng旗的,后来他更夺取了正huáng旗和正蓝旗,就称为“上三旗”——再后来多尔衮把正蓝旗剔了出去,改成了自己的正白旗。这三旗全都由皇帝亲领。
所以看吧,正经清军出阵,旗分四色(入关后再加上新附的汉军绿营,打绿旗,就是五色),就算皇帝亲征,打的huáng色旗也未必是他独一份儿,可以说旗号上压根儿就没有单一的尚色。
不过五德不搞了,并不说明清朝人不信五行。咱们可以这么说,五德是统治阶级搞的玩意儿,属于阳chūn白雪,老百姓搞不懂,等到统治阶级懒得玩了,老百姓也不会再把它捡起来;而yīn阳五行是下里巴人,从历代君王、大儒到街边要饭的,多少都知道一点儿,算命瞎子更是满大街嚷嚷,所以五德败落了,五行却还繁盛,甚至一直繁盛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