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历史_梅毅/赫连勃勃大王【完结】(131)

2019-03-10  作者|标签:梅毅 赫连勃勃大王

  茹法珍、梅史儿又劝说萧宝卷说:“大臣们不尽力,所以叛军攻城不停,应该把军将都杀掉才对!”退败守城的王珍国等人听说后害怕自己被杀,就密谋串通宫内的宦官和侍卫一起杀掉萧宝卷。十二月,丙寅夜,萧宝卷刚刚在含德殿chuī笙唱歌完毕,躺下还未入睡,一行人就冲入喊杀。他从北门跑出想逃往后宫,发现大门已闭。膝盖挨了一刀后,萧宝卷仆倒,躺在地上还口中大喊:“奴才要造反吗?”,随即脑袋被人砍落。众人用浸过油的huáng绢包起他的首级,派人送萧衍投降(油过的huáng绢透明,以便萧衍辨认)。萧衍进城,收斩潘妃、茹法珍、梅虫儿等41人,又以宣德太后令废萧宝卷为东昏侯。

  502年,萧衍废掉齐和帝萧宝融,建立梁朝。

  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评价这段历史时,有很中肯的见解。他认为萧齐的悖逆远过曹操、司马氏和有功于国的刘裕,东昏侯萧宝卷的残nüè也非郁林王(萧昭业)和苍梧王(刘昱)可比。“故萧衍虽篡,而罪轻于道成。自刘宋以来,一帝殂,一嗣子立,则必有权臣不旋踵而思废之。伺其失德,则bào扬之,以为夺之之名。”他又列举东昏侯的辅政六大臣以及前后反叛诸将,指斥他们“不定策于顾命之日,不进谏于失德之始,翘首以待其颠覆,起而杀之。”其结论,则是“君臣道亡,恬不知恤,相习以成风尚,至此极矣!”一言及南朝,总是令人联想起王谢风流、清谈玄言、六朝金粉、南朝四百八十寺等等飘逸与轻松,殊不知哪个时代也是昏bào之君辈出、人民生活困苦的黑暗时代,统治者的荒唐、bàonüè几乎超出正常人的想象力,如果不细细研讨史书,说起这么多故事,还真以为那些事情是后人集残bào之大成而编出来的演义。

  李商隐有《齐宫词》一诗,慨叹伤嗟,特录于下: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南朝齐世系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备注

  建元 479 太祖高皇帝 萧道成 479 53 4 56 祖籍东海兰陵,东晋初迁晋陵武进县界内侨置兰陵郡。父萧承之为宋汉中太守,后转南泰山太守,右军将军。 以将门子,屡率兵攻伐。宋明帝时,渐被信用,地位始隆,及平桂阳王刘休范及乱,掌握了刘宋军政大权。477年杀后废帝迎立顺帝,拜司空、录尚书事,后位至相国,封齐王。479年代宋自立,改国号为齐。

  永明 483 世祖武皇帝 萧赜 482 43 12 54 高帝长子。 以皇太子嗣位。

  隆昌 494 郁林王 萧昭业 493 20 2 21 武帝文惠太子长懋长子。 永明11年,文惠太子死,被立为皇太孙,武帝死,乃嗣位,后为西昌候萧鸾(高帝侄)所杀,贬号郁林王。

  延兴 494 恭王海陵王 萧昭文 494 15 1 15 武帝文惠太子第二子。 郁林王被杀,萧鸾立以为帝。即位仅数月(494年7月至10月),又被萧鸾废为海陵王,旋被杀,谥曰恭。

  建武 494 高宗明皇帝 萧鸾 494 43 5 47 高帝萧道成侄,始安贞王萧道生之子 494年7月杀郁林王,立恭王。同年10月杀恭王,自立为帝。

  永泰 498

  永元 499 东昏侯 萧宝卷 498 16 4 19 明帝第二子 以皇太子嗣位,yín昏嗜杀,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建康,城中禁卫军倒戈,杀萧宝卷,迎萧衍,废帝为东昏候

  中兴 501 和帝 萧宝融 501 14 2 15 明帝第八子 501年三月萧衍反,奉以为帝,即位为江陵。在位2年,禅位于梁,齐亡。旋被杀。

  《梦溪》拾英

  《梦溪》拾英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趣闻异事

  说起沈括(1031年—1095年),总是想起中学语文课笔中对“石油”的记载,以及他对毕升活字印刷术、古代指南针等的推介。“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座标人物”,是后世中外学人对沈括最中允的评价。虽然他一生中大部分是以官员身份从事政治活动,但他一直刻苦自学,“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共计有著述近40种,但后世流传的只有《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等五种。《梦溪笔谈》共26卷,共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通、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门,分类记事,语言生动,其中涉及自然科学项目的约合全书百分之四十以上,涵括自然、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药、工程等诸多领域,可说是中国古代科技史料的汇编著作。当然,其中所载神奇、异事等类内容荒诞不经,都是属于以讹传讹的“搜异”,又非《聊斋》那样的小说体文学,多属迷信或谣传。

  笔者对沈括产生兴趣,是因为《梦溪笔谈》中好多类似《世说新语》的笔记小说故事,其它科技类的记述,由于自己不是专才,钻研不进去,故而仅仅浏览而已,阅后即忘。很有趣味的,在《梦溪笔谈》卷十三的《权智》中,有对我故乡天津的记载:“自保州西北沈远泺,东尽沧州泥枯海口,凡八百里,悉为潴潦,阔者有及六十里者,至今倚为籓篱。”其中的保州,就是现在的保定,而“泥枯海口”就是“泥沽”的误写,北宋时海河入海口一带称为“泥沽”,现今天津还有许多带“沽”的地名,整个城市就是在“直沽”等海河近海口附近地带发展而成。北宋时海河是宋辽之间的界河。为了防御契丹入侵,北宋把海河许多支流、塘泊等当成现在的水网防线,因其“深不可舟行,浅不以步涉,虽有重兵不能渡也。”现在极其gān旱缺水的天津,在宋朝则是河洼水网密布的地带,以至于解放初期,还可以走水道到达白洋淀,至今思之,顿有“沧海桑田何其速”之惘。

  日后又看到消息,说“石油”的记载并非始于沈括。根据法国公布的其馆藏敦煌文物(编号S-1053《乙巳年(公元909年)敦煌某寺粮食破用历算会牒》中所记,有“戊辰年……豆肆斤,买石油用”。戊辰年为908年,后梁开平二年,因此专家推断“石油”一词要比沈括早180年。实际上,石油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已被人使用,当时称“石漆”、“石脂”、“脂水”,虽然敦煌文件中有“石油”一词,但真正第一次详细记载石油的颜色、特质、用途的,还当属沈括。作为政治家,沈括不过是《宋史·列传卷九十》中附在沈遘后面的一个偏传,其中大部分还讲他为官和出使契丹的经历。其所以名垂为史,实由其《梦溪笔谈》中的中国古代科技集述。由于读书的出发点不同,我着重读阅的主要是那些有关“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以及人物、官政、权智、艺文等项,并从中撷出若gān有趣片断,加以译评,以飨会意之人。

  韩愈与韩熙载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1/16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