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发出这个声音的是道家。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作者:易中天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7.27
Trial version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jīng彩论述。
和以往不同的是,对正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来说,“是先有书,后有电视节目。因为讲诸子百家不容易,学理性太qiáng,所以要写完了再有信心去讲。”易中天说。易中天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要反对‘独尊一家’。”无论是书还是电视节目,易中天坦率地表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更学院一点,与《品三国》相比,趣味性上有距离。”不过,易中天认为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收视率还是非常稳定的,和《品三国》不相上下。(文本来源:新làng读书)
第一部分 实话孔子
卷首语
一 夫子何人(1)
一 夫子何人(2)
一 夫子何人(3)
一 夫子何人(4)
二 学而优则仕(1)
二 学而优则仕(2)
二 学而优则仕(3)
二 学而优则仕(4)
二 学而优则仕(5)
三 君子固穷(1)
三 君子固穷(2)
三 君子固穷(3)
三 君子固穷(4)
四 头号教书匠(1)
四 头号教书匠(2)
四 头号教书匠(3)
四 头号教书匠(4)
五 谁是好学生(1)
五 谁是好学生(2)
五 谁是好学生(3)
五 谁是好学生(4)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1)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2)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3)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4)
第二部分 儒墨之争
一 儒与侠(1)
一 儒与侠(2)
一 儒与侠(3)
一 儒与侠(4)
一 儒与侠(5)
二 孔子的药方(1)
二 孔子的药方(2)
二 孔子的药方(3)
二 孔子的药方(4)
二 孔子的药方(5)
三 墨子的药方(1)
三 墨子的药方(2)
三 墨子的药方(3)
三 墨子的药方(4)
三 墨子的药方(5)
四 两位侠士(1)
四 两位侠士(2)
四 两位侠士(3)
四 两位侠士(4)
四 两位侠士(5)
五 三大分歧(1)
五 三大分歧(2)
五 三大分歧(3)
五 三大分歧(4)
五 三大分歧(5)
六 儒墨再评价(1)
六 儒墨再评价(2)
六 儒墨再评价(3)
六 儒墨再评价(4)
六 儒墨再评价(5)
第三部分 儒道之争
一 隐士哲学家(1)
一 隐士哲学家(2)
一 隐士哲学家(3)
一 隐士哲学家(4)
一 隐士哲学家(5)
二 从杨朱到老庄(1)
二 从杨朱到老庄(2)
二 从杨朱到老庄(3)
二 从杨朱到老庄(4)
二 从杨朱到老庄(5)
三 无为之谜(1)
三 无为之谜(2)
三 无为之谜(3)
三 无为之谜(4)
四 道之谜(1)
四 道之谜(2)
四 道之谜(3)
四 道之谜(4)
五 老庄之别(1)
五 老庄之别(2)
五 老庄之别(3)
五 老庄之别(4)
五 老庄之别(5)
六 儒道再评价(1)
六 儒道再评价(2)
六 儒道再评价(3)
六 儒道再评价(4)
六 儒道再评价(5)
感谢您阅读唐失惊编辑的电子E书!
若您对本书有任何建议、意见或疑问请登录兴化语文网留言。
版权所有 Copyright?002-2009 兴化语文网
制作工具:小说下载阅读器 https://www.mybook66.com
一 隐士哲学家(1)
儒道之争,也可以说是儒、墨、道三家之争。因为儒墨两家的分歧,主要在仁爱与兼爱。但仁爱也好,兼爱也罢,总之是要做点什么。实际上,墨子虽然与孔子对着gān、拧着来,出发点可都是关心天下兴亡,也都愿意为此殚jīng竭虑,奔走呼号。道家却无意于此。他们虽有主张,却并不游说诸侯,也不设计方案。即便发表意见,也多半是自说自话。因为道家的主张是“无为”,也就是不做什么。不但自己不做,也反对别人做。他们的主张,是统治者也好,老百姓也好,都不要做。这才有了儒道之争的焦点:有为,还是无为。这是道家与儒家的分歧,也是他们与墨家的分歧。也就是说,儒家和墨家都主张“有为”,分歧仅仅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道家的主张,却是“不要做”。这样看,道家与儒家、墨家的分歧,比儒墨之争的分歧更大。
问题是,儒墨两家为什么要做,道家为什么就不做呢?
因为他们代表不同的士。前面说过,墨家代表武士(或侠士),儒家代表文士(或儒士);墨家代表士的下层,儒家代表士的上层;墨家代表士的过去,儒家代表士的未来。武士也好,文士也好;下层也好,上层也好;过去也好,未来也好,总归都要做事。那么,不要做事的道家又代表谁?他们的思想又是谁的哲学?
隐士。道家是隐士的代表,道家思想是隐士的哲学。
什么是隐士?隐士是士的另类。前面说过,chūn秋战国时期的士,大体上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给别人帮忙。比方说,大夫的采邑,就是士来打理的。这样的士,叫“家臣”(前面说到的阳货,就是季孙氏的家臣)。另外,打仗,也要靠士。这样的士,就是“战士”,也叫武士、甲士。打仗要有人冲锋陷阵,也要有人出谋划策,还要有人拉帮结派合纵连横。这样的士,就是“谋士”,也叫“策士”。国家之间不但要打仗,也要谈判,要唇枪舌剑,折冲尊俎,得有人帮着说话。这样的士,就是“辩士”。天子、诸侯、大夫,都要占梦、算卦、看风水,要有人懂医懂药懂房中术。这样的士,就是“方士”。如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呢?他们也得有人陪着吃喝玩乐闲聊天。这样的士,就是“食客”。总之,士的任务,就是有事帮忙,没事帮闲,说话帮腔,打仗帮凶。但不管是哪一种,都要做事,也都要依附于高级贵族(大夫、诸侯、天子)。他们都是“毛”,必须依附在一张“皮”上。皮之不存,则毛将焉附,所以他们要关心天下兴亡。隐士却不同。他们谁也不依附,什么事情都不帮别人做,也不为这些事情费脑筋。什么天下,什么人民,什么家国,统统事不关己。如果你拿这些事去请教他,他还要生气。比如传说中的隐士许由,听说尧要让位给他,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结果他的哥们巢父更生气,说你这么一洗,把溪水都弄脏了,我只好去上游饮牛。这就是“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