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_BOSS唐【完结】(111)

2019-03-10  作者|标签:BOSS唐

  母亲突然又打断我的话,说:“她都嫁到外国去了,我还同她怎么说啊?”

  我呵呵笑了,说:“这不还没嫁出去嘛。”

  母亲说:“这是迟早的事,不行,我得去找她说说。”

  母亲边说边从椅子上站起来,我赶紧扯住母亲的衣袖说:“妈,今天不说这事,你刚才答应过的,不光今天不能提及这事,你还要装作没听到电话,让小梅安安心心过个年,万一她真要嫁到国外去,这在家过年的次数就很少很少了,到时你又怪想的。”

  母亲听我这么一说,慢慢地又坐了下来,沉默着……我知道母亲的心在此刻又软了下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儿女总有操不完的心!

  我想,如果有父亲在,母亲可能就不会显得这么激动了,可能会相对平和些,因为父亲的去世,母亲把亲情看得无比重要,这也是她偏向我与金子复婚的理由。虽然,母亲平常不太提及金子和我之间的事,但我能看得出来,她是希望全家和和气气,是一个大而完整的家,包括未来小梅的小家庭。

  我理解母亲,当然,小梅也理解母亲!因为理解,所以我们无从主动对母亲开口提及小梅的婚事。

  第八十八章 做生意,不能不争一朝一夕

  因为母亲留在义乌过年的缘故,所以到了正月初二,绿叶就打电话来邀我们全家去她家作客。我不太想去,感觉挺麻烦别人的,所以在电话中故意同绿叶说,我要问问母亲和小梅。后来,我突然想到宗姐的爱人从国外回来了,何不让她现身说法,说说华人在国外的生活状态,也借此让母亲接受接受国外的信息。这么想着,我就对母亲说绿叶相邀之事,母亲的想法和我一样,说是不去,总麻烦别人不好意思。我嘛,当然就劝母亲去,说是浙江人好面子,不能不去的,如果不去,他们会很生气。

  母亲听我这么一说,慎重考虑了一下觉得是大事,大正月的可不能薄了人家的面子,就同意去了。我们都去,小梅当然也得同意去了。

  一路上,车也不挤了,往日的喧嚣消失了,所有的工厂都停下了机器,忙忙碌碌被一片安详所取代。辛劳的商人们以及民工们,在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才得以喘口气。我由衷地喜欢那些安静的厂房,透着生活的安逸不再是没日没夜的艰辛。平日因过于忙碌而被人们多多少少忽视的亲情,在此时都会重拾起来,你来我往,温馨、和谐、友善……

  宗姐对我们的到来很高兴,脸上一直挂着微笑招呼着我的母亲。为此,我从内心里十分感激宗姐,感激她对老人的这份尊重。照旧是绿叶的婆婆在下厨,绿叶也没闲着,挺个大肚子帮着打下手。绿叶的行为惹得婆婆很不高兴,担心着她肚子里的宝宝。我听见绿叶的婆婆不停地让绿叶一边歇着去,别帮忙,忙得过来。

  菜肴很丰富,依旧像上几次一样摆满了一大圆桌。一行人坐下,边吃边闲聊。我故意地与宗姐的爱人把话题引到他在国外的生活上。

  宗姐的爱人姓陈,我习惯性称他为陈总。

  我问:“陈总,你在国外生活得习惯不?”我边说,边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母亲,看她老人家是否注意到我和宗姐爱人的聊天。我注意到母亲在听我们说话了,这让我很舒服。

  陈总说:“还好的,没什么不习惯,虽说是在国外,其实跟在国内没什么大的区别,周围做生意的大部分是中国人,说的话也是中国话多,只有客人来谈生意才说几句英语。”

  我又问:“老外欺负中国人不?”

  陈总夹了一口菜送到嘴中边嚼边说:“不会的,哪会欺负我们呢,都是做生意的人,和中国人一样的思想,和气生财嘛。”

  我接着问:“听说陈总是自学的英文,很了不起啊。”

  陈总哈哈大笑说:“我哪懂什么英文啊,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我奇怪地问:“那你是如何与客人jiāo流的?”

  陈总说:“当然是用英语了。”

  这下我不解了,刚才明明说不懂英文,又如何与老外用英文jiāo流呢?看着我一脸的迷惑不解,陈总解释说:“这个很正常啊,你想想,义乌有很多的阿拉伯人一个汉字都不认识,也不会写,但照样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我说:“那陈总的英语是跟哪个学的?”

  陈总说:“看书,然后跟着老乡学,边学边和老外练习,时间久了就自然说顺口了。”

  我又不解了,既然是看书学英语,那没有理由认不全英文字母不是?但我没说出来,怕问多了不礼貌,但陈总自己说了。

  陈总说:“我们学的书不是你们学的英语教材,我们是手抄本,汉音本,就是英语对照的汉音,比如说,Good—bye就是‘顾得拜’,这么说你理解了吧?呵,这样的发音当然是不准的,在实际对话中再慢慢纠正成比较标准的音,这样时间久了,就自然而然流利、标准了。”

  听陈总说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这样学英语的,真是了得,这些浙江人不光是在生意经上聪明,在生活中更是聪明劲十足。我不得不由衷佩服起这个不知名的手抄本原创者,一本不起眼的手抄本,解决了大问题。让土头土脸的农民浙商从国内走上了国际生意场,让人多少有点不敢想。但事实就是这样,不得不服。这就是环境,良好的商业环境,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互助的团体。只有这样的经营团队才能打造出义乌这座让世界称奇的小商品城。

  说着说着,我发现母亲不再注意我们的谈话了,我想,可能是我们所说的内容是母亲不能理解的,不能理解就自然不会关心了,这样不行,我得改变谈话内容。

  我问:“陈总,你在国外吃得习惯不?”

  陈总说:“和国内一样,买菜自己烧,没什么不习惯的。本来就是中国人,饮食习惯是改不了的,据我所知,我们这些出去经商的人,也都是这样生活,很少有全盘西化的。”

  听我们聊吃喝拉撒的事,母亲停止了与小梅的聊天,目光转向我和陈总这边。我看母亲又注意上了我们说话,故意把话题再引下去,引到更细节的生活事上。

  我对陈总说:“浙江人在你那边有女人吗?”

  陈总说:“当然有啊,还不少呢。”

  “那是已婚的多还是未婚的多?”

  “呵呵,你问这个gān吗?是不是要我帮你找一个?从此后,像我这样,一个国内生产,一个国外销售?”

  “没有,没有。只是好奇地问问,呵呵。这些女人中有嫁给老外的吗?”

  “有啊,还不少呢,有的是在义乌认识然后嫁到国外去的,有的是到了国外认识然后结婚的。”陈总说的正是我希望的,准确地说是希望母亲听到的。

  “那她们习惯国外生活吗?又习惯与外国人生活在一起吗?”

  “人是嫁到国外去了,但嫁的不一定就是外国人,是定居在国外的中国人,这种比例很大。现在做生意移居到国外的人太多了,双方都是中国人,只不过是换个环境居住而已,生活上也就没什么习惯与不习惯的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11/12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