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木打算明天到那座乡土博物馆去看看。照理说,那里应该陈列有从附近古代遗迹里发掘出来的陶器等。
佐渡岛上,古代的遗迹相当多。在这座相川镇附近,以及小木附近,都有过发掘报告。相川镇博物馆里陈列的就应当是附近低地遗址里的出土文物。
外面已经夜幕低垂了。
“一到夏季,”女服务员说,“常有为游客举办的各种文娱活动,但现在已经错过季节,什么也没有您没有可去参观的地方,太遗憾啦!”
“可是,小野木并没有心思去看那些文娱节目。入夜以后,在这座古老的、夜晚的镇子上走一走,就算蛮不错了。
洗过澡出来,小野木从旅行皮箱里取出随身带来的有关考古学方面的书籍,跳读了若gān部分。
其中有一册是《新鸿县文化资财报告书》中的《千种低地遗迹》部分。读了这份报告书知道,从这些遗迹中发掘出的种类有:水稻、甜瓜、葫芦、桃子、椎樫等植物种籽。报告书中列举的出土文物还有:鲷、乌贼等鱼类的骨骼,现在已绝种的海驴骨,以及贝壳类等。这些都与静冈县登吕遗迹的发掘品相差无几。
小野木刚看了两、三页,那位女服务员又来了。
“客人先生,本地有一些热心公益的人,马上就要表演佐渡民谣舞了。您如果呆在这里烦闷的话,去看着吧?”
女服务员这样劝道。小野木打听了一下,原来是当地有一个根据传统保存《民谣曲》的组织,应游客们的请求才来跳这种舞的。在刚刚进入旅游淡季的秋天,并不是举办这种活动的时候,但偶尔有别处旅馆的团体游客提出希望,才难得决定表演这么一次。所以女服务员劝小野木不妨顺便去观赏一下。
女服务员异常热心地做着动员工作。小野木为她的话所动,于是想去看看。
走出旅馆,到会场大约有二百米左右。沿着上坡路走到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类似佛堂的建筑物。一走进会场,里面还有负责看管鞋子的人。
小野木坐到临时搭起的观众席上。这时已经有二十几个穿着旅馆棉袍的客人黑压压地坐在那里了,还有一些当地人坐在后头。总之,给人的感觉是有点象乡间的小戏园子。
正面小小的舞台上,挂着绘有海滨风光的布景。歌手有四个人,轮流唱着“佐渡民谣”。跳舞者也全是男人,头戴草笠,身穿一式白色单衣。
在发源地亲耳听它的民瑶,果然别有一番风味。而坐在昏暗的乡间剧场里听起来,仿佛更增添了旅途的凄楚悲凉。与平时耳熟的“佐渡民谣”不同,在这里听到的调子,要更哀婉得多。正由于曲调里没有巧妙的滑音和jīng彩的抑扬顿挫,更显其带有一种杯素的哀怨之情。这恰和如今相川镇的衰败颓唐有某种协调一致之处。
小野木中途退出会场。回去的路更加昏暗。走着走着,肩头感到有些发冷。虽说时方初秋,可这一带的夜晚已经寒气bī人了。
回旅馆的路上,两旁的人家,几乎都门窗紧闭。偶尔有一户人家敞着房门,里面点着微弱的灯光。这条路上也有两家茶具店,昏暗的灯光下,晃动着人影。陈列的茶碗显得寂寞孤单。
小野木的身旁有一对穿旅馆衣服的男女擦肩而过。那身姿毕竟与本地浑然不同。这个镇子虽说是游览区,却仍旧使人感到它只是由当地人一统天下。
小野木不想径直回到旅馆,便朝通往海滨的路走去。耳边听到的,只有河水的声音和远处海cháo的轰响。有住房的地方,也听不到人讲话的声音。走在黑暗的路上,天空竟显得出奇地清晰。天上没有一颗星星,但仔细望去,似乎可以分辨出云彩的黑影。
小野木眼前浮现出赖子的面影。
第二天上午,小野木从相川镇出发去千种的遗迹。乘公共汽车大约要跑二十分钟,地点在一片宽阔的旷野之中。
佐波岛的南北两端,分别为山岳地带,中间是低地。它在地图上是个狭小的岛屿,可这次来到实地,一看,竟有相当辽阔的平原。
下公共汽车的地方,有一处挂着“河原田村公所”的牌子。到那问了一下,说是遗迹还得向南走两公里左右,这一带几乎没有象样的村镇。放眼四望,到处是初秋时节稻làng起伏的农田。
这天也是个yīn霾的日子。暗淡的阳光无力地洒向人间。小野木沿着一条河流向前走去。这条河叫国府川,河面相当宽。从一条田间小路走了约三十分钟,看到竖着一个写有“千种遗迹”的柱标。
这里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根本看不出所谓的遗迹。小野木把一只手里拿的《新鸿县文化资财报告书》打开,对照书中的插图,向四下里打量着。
于是,在稻田的小路之间,发现有两个人影在动。小野木开始以是农夫,其实不然。两个人里,一个是城市打扮的青年,身穿衬衫,绾着西服裤脚。另一个是穿着肥大的女式制裤的年轻女子。
小伙子手握一把短镐,女方则拿着一个布口袋。小野木一看便知,那对男女青年正在这一带进行发掘。
小野木跨过水沟,顺着田里的小路靠近前去。青年弯着腰,身影隐在水稻后面。察觉到小野木走进跟前,青年把脸抬了起来。
“呀!”对方先搭了腔。看来他料定小野木不是本地人,而是与自己兴趣相同的考古爱好者,年轻而开朗的脸上挂着笑容。小野木点头表示致意。这时,青年身后的那位年轻女性也微笑着向小野木低头致了礼。
“有什么收获吗?”小野木也搭了话。
“没有。”青年笑着说,“净是些陶器的碎片。”
在青年的示意下,年轻女性伸过布袋来,小野木朝里面瞧了瞧。年轻女性特地从里面拣出一块托在手掌上。那是弥生文化时代(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公元三百年左右)的陶器碎片,上面还沾着huáng土,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壶具的碎片。
“还没挖出完整的来。”青年说,“这样的碎片多得很。象眼前这样,到处都是水稻,所以不能随意挖掘。就是在这儿挖,也胆战心惊的,担心会挨农民的骂哩!”
根据《报告书》的记载,低地遗迹的面积大约宽六十米,长三百米;即使就这样挖,也会立即挖出陶器和木制品的碎片。
“对不起,“青年对小野木说,“您好象不是本地人呢。”
“我从东京来。”小野木答道。
“您也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吗?”
“不,不是的。”
小野木否定以后,反问青年道,您也是这方面的爱好者吗?” “啊,我吗,说起来,这是我的本行。”
青年自我介绍是某大学的助教。怪不得他脸上还带着尚未消尽的学生气。这种看法出现之后,似乎他旁边的那位年轻女性也有了一副少女面庞。
“我们是从小木那边转到这一带来的。”青年说,“在那里,有一处叫做‘长者之原’的地方,主要出土绳文时代(公元前三百年以前)的陶器,以北海道地区所特有的‘诸矶式’居多。我们把它放在旅馆里了,真遗憾。否则,很想请您看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