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研究中国家具的人是个美国人,我们现在以他出书为准,1971年美国人安思远写了一本大书叫《中国家具》,里头也是有丰富的图片和他对中国家具的见解。
第三个研究中国家具著书的人是王世襄先生。1985年他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是大大的推动了家具的收藏,也推动了我们对家具的一个认知。这本书的普及程度远远的高于以上两本。王世襄先生这个书写的非常早,出版的比较晚。
那么由于这些书写的比较早,艾克先生的书是60多年前写的。最晚的一本也距今20多年了。通过这些年的研究,我们有了新的认识。
过去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纵向的,我们过去的学者研究某一个领域都是在他单独这个领域里纵向研究,从古到今。我们今天由于信息业的发达,在研究当中,更多的注意是横向的研究。比如我们说晚明时期它的家具跟它的瓷器,它的铜器,它的漆器,它的景泰蓝,它的所有的工艺品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是今天的很多学者关注的,但在过去的研究中是不关注这些现象的。所以过去的书以及结论都比较单一,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乃至出现错误。
【硬木家具的上限】
早期的书大量的家具的定的年代都偏早。我们有的书上把家具,硬木家具,huáng花梨家具、紫檀家具定为明中期,明早期,乃至元代。我们今天有证据证明那个时期是没有这样的家具的。在明代嘉靖以前所有的能够证明确切年代的家具都是漆器,带有确切纪年款,比如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非常明确。
有几点限制,第一是工具的限制,中国所有的木工工具中,平木工具刨子出现的最晚,这跟欧洲完全的不一样,我们刨子是16世纪才出现的,没有证据证明16世纪以前中国人使用过刨子,没有刨子就没法平木,木头不能把它刮平。过去为什么使用漆器呢,是因为木头不平,要披麻挂灰,找平,打腻子,化妆,打底色,粉饼吧,打点粉,把不平的地方遮掩。因为刨子的出现导致硬木家具迅速的占领市场。第二个原因是隆庆开关,我们讲过,在隆庆元年,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我们当时的走私跟海外的贸易增多,迫于压力,政府有限度地打开了海关,所以海上的运输,使大量的优良木材进入中国。
这两个原因使中国的明式家具,名贵的huáng花梨、紫檀家具,jī翅木家具,乌木家具,在明代的晚期尤其是万历到崇祯年间风靡江南地区,书上有大量的记载。比如嘉靖年间范濂《云间据目抄》一书中载"细木家具如书桌、禅椅之类,予少时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隆万以来",就是隆庆万历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纨绔豪奢,又以榉木不足贵,凡chuáng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huáng杨木,及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他说的相思木就是紫檀。
范濂说我小时候,看不到这些,都是隆庆万历以来才开始出现的,这个记载非常明确。那么我们过去的这个判断就有偏差,我们都是从感情上判断,希望我们的家具更早的就出现,可惜不幸的是没有出现。万历时期,中国名贵家具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是诸多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晚明时期最重要的著作《天工开物》、《鲁班经匠家镜》这样的书的记载的刨子都是非常明确的,可这些书都是万历以后才出版的,明中叶以前中国人做不了硬木家具。
西方的木工工具发明比我们早。刨子很早古罗马就有了。这个是我们跟西方工具差距最大的一种工具。我们的框架锯,宋代就有了。《清明上河图》,有图像资料,可以看到有一把锯戳在那儿,看得清清楚楚,但没有刨子,这是我们过去研究中忽略的一个章节,所以就不知道这条界限划在哪儿。我觉得刨子是中国硬木家具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天启皇帝】
史书上还有一段记载特别有意思,就是中国的明代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天启皇帝酷爱木工,这个皇帝喜欢做木工活,不理朝政。我们都知道晚明的时候嘉靖,万历两个皇上不爱上朝,这个在史书上记载都是说晚明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中国的当时的知识分子对政事无望的时候趋向于对生活的一个追求。所以就追求生活中的奢华。这是有政治原因的,我不再追求政治理想了,我追求的是生活的一个理想。
所以晚明的生活比我们过去书上讲的要好很多,我们有很多优良的文物,有很多优质文物都是晚明时期出现的。它决不是孤立。那么天启皇帝不上朝,做木工活,做完木工活以后,让太监们拿到小市场卖去,让他们拿到市场上去卖。卖完了一个怎么样,说很受欢迎。皇上很有成就感。我想了一下,这可能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木工了吧,是吧?不可能再有比他地位高的木工了,他对木工有这极大的乐趣,这个乐趣也不是偶然的,是由于晚明对木器的追求对皇上有所影响。
【科举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有一个优良的制度,是科举制度。我们过去对科举制度一直持一种批判态度,但是科举制度是使中国封建社会非常稳固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国的封建社会优于欧洲的封建社会1000年,它是1000年,咱是2000年,如果不是制度好,它绝对不可能扛住2000年,它就崩溃了。它什么制度呢?它最主要的一个制度叫学而优则仕。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族世袭,欧洲都是贵族世袭,我爹就是贵族,那我什么都可以不努力,它没有,任何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你考完了这三试,你就是状元。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建立,1300年中国的科举制出了600多个状元,平均两年一个。那时候那状元可真叫状元。跟我们报纸上说今儿这儿有一个状元,明儿那儿有一状元,还真有点不一样。今天那状元要赶过去那状元来说,今天这状元还真就不是什么状元了。多难,全国范围两年出一个。但正是这个科举制度,这个优良的制度保证了封建社会以文人为中心转动。文人不仅有知识,还有社会地位,有官当,你就是一七品芝麻官,你也得给我熟读四书五经,写一笔好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个制度虽然到了晚清有比如贿考,比如作弊等等等等,但它总体上是一个优良的制度,尤其总体上对封建社会它是一个极为优良的制度,使我们2000年的封建社会能够没有从制度上崩盘。
【中国的审美层次】
当这个社会是以文人为中心转动的时候,文人的审美就特别的重要。所以我们封建社会,我们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我们今天以最严格挑剔的态度去挑剔他,有时候挑不出毛病来。为什么呢?当时都是社会jīng英所设计的。我们的家具,你不能想象设计家具的是什么样的人,他是社会最高层次的人参与家具,所以他就变成了社会的一个巨大的财富。
封建社会的这种审美,以文人为中心的这种审美是高层次的一种审美。
中国的审美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我们一般的审美有4个层次。它呈金字塔状。最底下这层叫艳俗。什么叫艳俗呢?农村的那个大花布chuáng单、流行歌曲这都叫艳俗,最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是我们审美的第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