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_贾志刚【完结】(79)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16.34(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解析】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回来奔丧之后又去了吴地,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

  泰伯和仲雍是吴国的开国君主,也是吴姓的祖先。

  无得,就是实在是找不到恰当的词汇。太伟大了,现有的词汇都不够用了。

  【现实解说】只见过不称职的官员死皮赖脸不肯辞职的,没见过主动让贤的。

  16.35(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gān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译文】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gān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解析】商纣王无道,于是弟弟箕子进谏,被贬为奴隶,叔叔比gān进谏,被杀。另一个弟弟微子知道这个国家要完蛋,于是远走东北而去。箕子的后人后来被周武王封在宋国,所以箕子是孔子的祖先。微子逃到了辽东,后来的朝鲜就是他的后代。

  基本上,这三个人是三种选择:第一是离开,第二是进谏被贬为奴隶,第三种是进谏而被杀。与前面“邦无道”的三种选择相比,不知道孔子得出怎样的结论来。

  【现实解说】仁不仁的,为了商纣王这样的bào君,不值。

  16.36(18.8)★★★★★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rǔ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rǔ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译文】被遗落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rǔ自己的身份,这是伯夷叔齐吧。”说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rǔ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说话很随便,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我却同这些人不同,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

  【解析】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与这些人是一类。伯夷、叔齐属于不投降不屈服,绝食抗议的那种,最为高尚;柳下惠、少连属于不同流合污,但是也不直接对抗的那种,次一等;虞仲、夷逸属于逃避现实,闲云野鹤那种,又次一等。朱张呢?是孔子没说还是弟子们忘了记,倒也不重要。

  说来说去,还是在说“邦无道”时候的选择,与卫国三君子相同,伯夷、叔齐相当于史鱼,柳下惠、少连相当于宁俞,虞仲、夷逸相当于蘧伯玉。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这句话最有意思,说了半天,孔子说我不一定。既然跟他们都不一样,说他们gān什么呢?老年痴呆症状。

  【现实解说】老妈对孩子们说:“西红柿很好,维生素丰富,西红柿炒jī蛋很好吃;胡萝卜也很好,维生素丰富,胡萝卜丝炒肉丝也很好吃。孩子们,今天中午咱们吃gān煸四季豆。”得,所有铺垫都等于没说。

  16.37(18.11)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骐。

  【译文】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骐。

  【解析】关于这八个人,历来的解释其实都是牵qiáng附会,谁也不知道这几个人究竟是谁,有些什么事迹。不过单从名字看,应该都是周人。有趣的是,伯仲叔季各有两人。

  【现实解说】周有八士,今有八婆。

  16.38(18.10)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译文】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解析】周朝初期,周公在周朝中央服务,大儿子伯禽被封在鲁国。赴任之前,周公给儿子讲了很多治国理念和方法,这是其中的一部分。

  鲁国治国的基础是周礼,但是人事原则是“亲亲上恩”,就是亲近亲人,提拔故旧。总的来说,就是任人唯亲,靠宗族血缘来统治国家。所以,周公要对伯禽这样jiāo待。

  从当时的情况看,鲁地属于东夷的地盘,伯禽率领周族征服这里,人生地不熟,确实需要一个超qiáng的凝聚力。但是,这样的做法固然提升了国家的统治力,同时也损害了国家的生产力,对于国家的发展没有好处。相比较是齐国,姜太公的方式是主动融入当地,与当地人成为一家。历史上对两种方式褒贬不一,但是现在看来,都是形势所迫。对于伯禽来说,保持高压是不得已;而对姜太公来说,他能带来的周族的兵力有限,高压很难实施;另一方面,姜太公本身就是东夷人,懂得怎样与当地人打jiāo道。

  后来的发展是齐国qiáng大而鲁国落后,但是,姜太公的后代在chūn秋末期就被外姓取代,而伯禽的鲁国直到战国末期才被灭掉。从家族利益来说,鲁国的方式是正确的;从国家利益来说,齐国的做法更好。

  鲁国人重亲情的传统后来成为整个中国的习俗,几千年来,这种习俗让一个个家族轮流坐庄,却让整个中国没有进步。

  显然,孔子认同鲁国的理念。

  【现实解说】注重亲情,很好。但是,把亲情凌驾于法律和正义之上,就大大地不好。在公平和亲情之间,我们宁可要公平。

  16.39(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解析】周公是孔子最崇拜的人,因为周公是周礼的设计者。年轻的时候,孔子经常梦见周公给自己上课,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到后来颠沛流离,克己复礼基本上没有可能实现了,孔子梦见周公的时候就少了,证明他对周礼的痴迷程度低了。

  至于说到老了梦不到周公,有很多原因,譬如岁数大了觉少,做梦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再者,老了之后,孔子成了道家,就算做梦也是梦见彭祖、老聃等人。

  表面上在说做梦,实际上是说人老了,就没有什么理想了。

  【现实解说】人老了,jīng力不行了,还是让那些有梦想有jīng力的年轻人继住开来吧。

  16.40(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9/10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