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_贾志刚【完结】(84)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17.25(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以文化、德行、忠实、诚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解析】文化就是诗书礼乐等等知识,德行就是行为举止的端正,忠实就是做事要尽心尽力,诚信就是说话要算数。概括而言,孔子教学生,德育和智育并重,仁与知并重。

  【现实解说】现在只讲文化和德行,问题是,没有了忠实和诚信,德行好使吗?

  17.26(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解析】雅言,也做夏言,说白了就是当年的官话或者普通话,诗书以及各种礼仪时,应该用雅言。就像后来的唐诗宋词,就算作者不懂官话,也要用官话来念才好。至于雅言是哪里方言,已经不可考,可能是陕西,也可能是河南,还可能是山西。孔子从小在鲁国长大,能够接触到雅言的机会大致也就是官方祭祀的时候,而这种雅言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就应该是“山东普通话”了,所以,孔子的雅言,自然就是山东普通话。具体说,是鲁南普通话。

  【现实解说】山东人说普通话见过,四川人说普通话也见过。可是,山东人说陕西话是什么味道?没见过。大饼夹大葱和肉夹馍的味道混在一起,估计会更有味道。

  17.27(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不凭空臆造,不武断结论,不固执死板,不主观想象。

  【解析】其实,没有人能真正完全做到这四点,孔子只是竭力让自己做到这几点而已。譬如对于周礼,孔子就固执死板了。到了晚年,孔子在这几个方面就明显不如从前。

  这是谁对孔子的赞扬呢?子贡。为什么是子贡?因为子贡最有体会。子贡和孔子也算是斗智斗勇了很长时间,孔子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美德彻底征服了他。其余的弟子与孔子争论不多,因此对以上四点的感受不深。

  另一个常常与孔子发生学术碰撞的是子夏,但是子夏一直跟随老师到晚年,老师在这方面的美德早已经不如从前。简单地说,子夏随老师修《chūn秋》,按《史记》的说法,子夏等人一句话也插不上,看起来是赞扬孔子学问太深,弟子们差距太大。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这时候孔子已经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了。所以,这句话不可能是子夏来说的。

  【现实解说】做到这几点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对于老师来说。

  17.28(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解析】看上去就是一句话,其实这句话很重要。孔子的意思,文以载道,话说清楚就行,怎样直截了当怎样说,不要曲里拐弯,让人去猜。那年头也没有文字狱,所以也没有必要影she隐晦藏头去尾,玩“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文字游戏。

  正因为如此,可以想象无论是《论语》还是《chūn秋》,都是简洁明了的文字,按照字面理解就好,实在字面难以理解,按照上下文的关系去分析就好。于是,那些所谓的专家们从中东摸西拐,十八绕出来之后,把字面的意思解释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那些几乎都是故弄玄虚,胡说八道,沽名钓誉,骗稿费而已。

  到现在,一些人习惯了将一句话整成十句话来说,把一砣屎稀释成二十个屁来放,还说自己是纯文学,其实就是根本不懂文学,思维混乱,làng费纸张而已。

  所以,祖师爷的话要随时记住:辞,达而已矣。

  【现实解说】现代社会,节奏快时间紧,说话写文章都要简洁直接。就像报纸,标题吸引不了人,就没人看。就像电影,前两分钟没有高cháo,换台。

  第十八部分 处世

  《论语》原文第十篇“乡党”是整部《论语》中内容最为规范的一篇,完全用来讲孔子的接人待物、行为举止、生活习惯等等,整篇没有对话,主人公都是孔子。

  孔子的生活习惯比较有规律,凡事讲规矩,严谨而恭敬,虽然未必讨人喜欢,但是一定不让人讨厌。对于饮食和衣着,孔子特别讲究,可以说有些挑剔,说不定是洁癖也未可知。

  总体来说,孔子的生活比较考究,属于有钱人的生活方式。晏子说孔子喜欢繁文缛节,看来是没有错的。

  孔子有很多好习惯值得学习,但是也有很多讲究已经过时,即便在当时可能也已经过时,对于这些,了解就行,不了解也无所谓。

  除了第十篇之外,其他篇目中也散落一些孔子接人待物方面的记载,一并在这里解说。

  18.1(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解析】上班的时候正襟危坐,一本正经,下了班,放松放松。孔子也是人,总那么绷着也受不了。

  【现实解说】有的人在上班的时候拿着个架子,下了班还是拿着个架子,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这样的人,谁都讨厌他。

  18.2(7.9和7.10)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孔子如果当天为去世的人哭过,就不会唱歌。

  【解析】孔子很重视丧事,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这是孔子的严谨性格;另一方面,这是孔子的职业习惯。

  【现实解说】跟失去亲人的人一起吃饭,尽量还是不要吃得太饱,否则打饱嗝或者放屁,都是不敬;参加过葬礼之类的事情后,不要当着失去亲人的人的面表现出快乐。

  18.3(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解析】齐,同斋,意为斋戒。鬼神、祖先、生死、疾病,这些都是孔子很敬畏很重视的事情,马虎不得。从头到尾,孔子都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现实解说】人总要有所敬畏才好,否则做起坏事来就会没有底线。如今都是无神论者,也不祭祀祖宗,敬畏什么呢?没想好。

  18.4(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she宿。

  【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she飞鸟,不she巢中歇宿的鸟。

  【解析】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she飞行中的鸟与she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当然另一方面,这也是资源保护的做法。事实上,从商朝开始,就有了资源保护的概念,对动物的捕猎是有讲究的,年幼的动物一般不许捕杀。不she巢中之鸟,就是为了避免伤害幼鸟或者鸟蛋。

  【现实解说】竭泽而渔,过度开发,这就是现实。

  18.5(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4/10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