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_贾志刚【完结】(86)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解析】穿衣服也很有讲究,这一点好像孔子特别有研究,也是职业习惯。看上去,孔子比较喜欢黑白配。当然,没有钱的话,什么也做不到。当初,晏婴就特别讨厌孔子这点。

  【现实解说】现代人没那么多讲究,确实在这上面花太多jīng力没什么意思。当然,扛不住官二代富二代和权贵们的gān女儿们有的是钱,什么黑丝diǎo带,什么齐B小短裙,什么LV,什么爱玛仕,什么香奈儿,估计老夫子看了会气死过去。

  18.15(1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译文】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解析】这个讲究倒有道理,洗澡有浴衣。斋戒的时候不跟妻妾同房,孔子早就离了婚,也没有听说他纳过妾,所以这一点孔子不用做就做到了。

  【现实解说】有钱可以穿名牌,钱少可以在换季大甩卖的时候去买衣服。平时吃海鲜太多,也可以吃点素的。

  18.16(10.8)

  食不厌jīng,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译文】粮食不嫌舂得jīng,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作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gān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解析】总的来说,孔老师的财力还是不错的。

  【现实解说】地沟油不吃、三聚氰胺奶粉不喝、转基因食品不吃、瘦肉jīng猪肉不吃。可是,防不胜防啊,要是活在现在,孔老师估计就没有活路了。

  18.17(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译文】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解析】祭祀通常都在秋冬季节,因此祭肉可以放三天,要是夏天,放一天就坏了。

  【现实解说】肉要放冰箱里,坏了就不能要了。

  18.18(10.10)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解析】吃饭的时候不说话是对的,饭桌上说话,唾沫星子乱飞,不雅观而且不卫生。

  【现实解说】如果是朋友们一起吃饭,不说话就很没意思。说起来,还是西方的做法比较好,就是分餐制,说话也不会把自己的吐沫飞到别人的盘子里。所以,吃饭说话没关系,关键是不要把脑袋伸到桌子上,不要大喊大叫,能分餐制就最好了。睡觉的时候说话也不好,不过偶尔说几句也没有什么。

  18.19(10.11)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译文】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解析】西方人吃饭之前也要感谢上帝,大致也是这个意思。

  【现实解说】现在该感谢谁呢?

  18.20(10.12)

  席不正,不坐。

  【译文】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解析】孔老师的讲究比较多,通常,席子不端正,都会把它端正过来。

  【现实解说】屁股正不怕席子歪。

  18.21(10.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译文】跟乡里人饮酒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解析】孔子尊老敬老,凡事以老人为先。国外是女士先行,孔子那时候不跟女士喝酒。

  【现实解说】尊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18.22(10.14)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译文】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家庙东边的台阶上。

  【解析】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怕鬼们惊扰了祖先,孔子站在家庙门口进行保护,真是想得周到。孔子在鲁国有家庙吗?分析一下。

  当初孔子的祖先孔父嘉在宋国被杀,孔父嘉的儿子逃亡到了鲁国。按照当时的政治避难国际规则,政治避难者享受比原在国低一级的待遇。孔父嘉是宋国司马,属于卿一级。如果司马是孔家世袭的话,孔父嘉的儿子也应该是卿一级待遇,降一级就是上大夫。上大夫是可以有家庙的,所以,孔子有家庙并不意外。

  【现实解说】自己的祖先自己都不敬的话,别人怎么会敬呢?只知道把祖先当文物来卖,只知道挖祖宗的坟墓去赚钱,这样的子孙要他们gān什么?

  18.23(10.15)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译文】(孔子)托人向在其他国家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解析】为什么再拜?一拜是拜托,再拜就是转达。也就是说,第一次拜是感谢带话人,第二次拜就是把这一拜带给朋友的意思。就像托人送礼,准备两份礼物,一份给朋友,一份给所托的人。

  【现实解说】礼多人不怪。

  18.24(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解析】chūn秋时期,领导赠送了东西,都要当场看一看赞一赞,如果是吃的,就当场尝一尝说说好吃好吃之类。可是这次赠的是药,这东西事关身体健康,所以要慎重,就算是领导送的,也要慎重。

  从另一个角度说,季康子送药,表明对老先生很关心。

  【现实解说】接受馈赠,一定要表示惊喜和感谢,最好当场打开。当然,药这个东西,或者避孕套这类东西,就不用当场打开或者试用了。

  18.25(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解析】孔老师以人为本,认为人的安危是马所不能比拟的。此外,孔老师认为,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至于责任谁来负,是第二位的。

  【现实解说】为了抢救财产而英勇牺牲的英雄事迹是不是符合孔子的价值观呢?是否值得宣传呢?

  18.26(10.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译文】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解析】最高领导赐给的,就要当场打开,而且还是很正式地打开,然后尝一尝,说“哇塞,真好吃”之类。如果是生肉,当然煮熟了要先给祖先供上,显示自己过得还不错,领导对自己也不错,请老祖宗放心。跟君主吃饭前,要有人先尝一尝,君主才吃。孔子在与国君吃饭时,都主动尝一下,表明他对礼的遵从。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6/10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