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_袁腾飞【完结】(25)

2019-03-10  作者|标签:袁腾飞

  【由于赵构的这种不抵抗政策,后人都称呼他为“逃跑皇帝”。赵构在十余年的逃亡生涯中,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而且随时都可能有危险发生。面对这些,赵构表现得既胆小又无能,甚至流传着赵构的胆识还不如他的皇后吴氏的故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构的原配夫人是邢氏,据说赵构与邢氏两人的感情很好。小两口结婚不到一年,赵构就要出使金营。分别时,邢氏把自己的耳环摘下来送给赵构,说以后你见此环如见妾身。这个耳环赵构一直留着,保存在一个小金盒里。后来,他从扬州出逃的时候,连祖宗的神主牌位都扔了,还不忘抱着这个小金盒跑,可见赵构这个人还是很重感情的。但是,赵构第二次出使金营就没再回去,跑到外地做了皇帝。而邢氏则在靖康之变中被俘北上,后来受尽侮rǔ,死在了金国。赵构做了皇帝之后,遥尊邢氏为皇后,中宫一直虚悬

  第九讲:逃跑皇帝(5)

  我们说的这个吴皇后,本来只是宫中的一个侍女。赵构后来得知了邢氏的死讯,才把吴氏立为皇后。吴氏是将门之后,为人很有胆识。在赵构逃跑的过程中,吴氏一直身着戎装,佩带弓箭,保护着赵构。其实,吴氏即使再怎么英武,论武艺,她也不能跟赵构比。但是,原本文武双全、有胆有识的赵构,经过靖康之变后,竟被吓得如惊弓之鸟,一遇到警报就只会逃跑,这不能不让人叹息。

  有一次,当他们驾着一艘小船准备出海的时候,乱兵赶到岸边,要抢船。当时,御林军可能都逃散得差不多了,赵构身边只有几个内侍,根本拦阻不住乱兵。就在乱兵要冲上船来的时候,吴氏挺身而出,张弓搭箭she死了三个乱兵。她告诉乱兵,说舟中乃是当今天子,你们既然到这儿来,任务就是护驾,不许抢船。这么一来,乱兵一下就被震住了,心想,连女的都这么厉害,皇帝赵构身边肯定有高手保护。所以,这些乱兵马上跪下,山呼万岁,说愿意保护皇上。

  【根据史书记载,赵构不但博学,而且还喜欢骑she。这说明赵构并不是一个手无缚jī之力的文弱皇帝。但是赵构即位后,在金兵的追击下,却只会不断地南逃,丝毫不做任何抵抗,这又是为什么呢?】

  赵构之所以一味逃跑,不做抵抗,是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那个最怕人触碰的心结,担心他的大臣们认为他的皇位来路不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南宋主战派的官员,比如岳飞,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场,而主和派却能够受到高宗皇帝的重用。那些主和派的大臣弄明白了关键的一点,就是当今的天子是赵构,我们要效忠的是他,而不是在北国种地的徽钦二帝。而主战派的大臣们却整天只顾着喊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他们始终没有把准高宗皇帝的脉。且不说这个口号能不能实现,即便它只是个口号,在宋高宗赵构看来,这群主战派的大臣也是不拿他当回事,所以他绝不会听从主战派大臣的意见。

  我们前面讲过,赵构的母亲并不受宠,所以他当年在宫中的地位并不高。后来,金军打到汴梁时,他又被哥哥宋钦宗当做敢死队队长,送到敌营去了。虽然当时赵构是主动请缨,但那也是为了引起徽宗和钦宗的重视。赵构因祸得福,没有被金军俘虏,好不容易熬到了皇帝的位置,可以亲自发号施令了,他绝不会再为了父兄去卖命。赵构这时的心思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不被金国人逮住,有朝一日,我就能翻过手来。

  第二个原因,就是金军南下时,宋朝的地方将领大多都在拥兵观望,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想抵抗是很困难的。实际上,当时赵构身边的军队很少,而大多数兵力都在地方大将的手里。金国大军南下时,宋朝这些地方将领很多都选择了开城投降,即使有与金军一战的,也不是为了给高宗皇帝保江山。《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叫做“避其锋芒,击其归惰”,就是说,打仗要避开敌军的锋芒,等到敌人撤军的时候,兵士都很懈怠了,然后再出击。宋朝的这些地方将领,很好地实践了这个理论。我们知道,金军这次南下,抢掠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身上带着这么多东西,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有的宋朝部队就趁金国人回师的时候,出兵偷袭,这样不但可以歼敌建功,更重要的是可以从金国人手里获得大批的财宝。

  但是,敢与金军一战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宋朝将领选择的是投降。金军兵临城下了,我就开城投降,金国人一撤,我马上又反正了。这种投降行为,按军法来说应当立即处死,但是法不责众,面对这种已是很普遍了的情况,高宗皇帝根本追究不过来。另一方面,赵构也怕把地方部队全都bī反了,那样他自己的处境就更危险了。在赵构眼里,这些兵将不但不会护驾,反而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将领投降这种事,赵构就只好假装不知道,不敢深究。面对这样一群让他放心不下的将帅,赵构当然不会率领他们去抗击金军了,所以只能选择逃跑。

  第三个原因,就是赵构始终忘不了王云被百姓殴打致死的情景,他从心里觉得老百姓的力量非常可怕,会对他的皇位形成巨大的威胁。所以,赵构更不敢发动百姓去抗击金军了。由于上面几个原因,赵构那时候根本没有一点安全感,他能选择的只有不断的逃跑。

  第十讲:苗刘兵变(1)

  金军南下,宋高宗赵构却选择一路南逃,当时跟随他的也不乏武将,他为什么不抵抗呢?因为赵构一直把武将看成是随时可能威胁他生命的人。赵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杭州的时候,两个御林军的军官,苗傅和刘正彦发动了一场兵变,历史上称为“苗刘兵变”。

  在外敌入侵、山河日非的情况下,这两个人为什么敢行兵变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呢?原因说白了,就是他们对待遇不满。赵构从扬州逃出来之后,对汪伯彦和huáng潜善失去了信任,罢免了这两个人的官职,任命朱胜非为宰相,王渊为枢密使兼御营都统制,让他们一文一武执掌军政大权。王渊在北宋的时候就是一员武将,而且在跟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当赵构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王渊就率部来投,因为从龙有功,所以赵构非常信任他。

  王渊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极其贪财。在连年的征战中,王渊看到那么多武将,或者为国死难,者投降了金国,或者被乱兵所杀,都是朝不保夕。所以,他觉得广积钱财,为子孙置点产业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在宋朝的军事统帅中,贪财的不只是王渊,童贯、高俅等人都有这个毛病。将帅贪财必然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宋高宗后来问岳飞,我们大宋怎样才能得救时,岳飞的回答是“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王渊行军打仗都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自己带不了,就让别人帮他带,如此战斗力自然没有保证了。尤其令人气愤的是,王渊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宝,竟置手下将士的生死于不顾。赵构从扬州逃往杭州时,让王渊率军负责断后。结果,王渊竟然动用十几艘大船,先把自己的财物运过长江,致使数万士兵无船渡江,滞留江岸任人宰割,几千匹宝贵的战马也失陷敌营,成为金军的战利品。对于本就处于劣势的宋军来说,这种损失十分惨重。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5/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