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即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该牌坊现立于北京中山公园内)。
惩治支持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100多人。
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qiángjiāo涉的专门机构。
当时的东jiāo民巷使馆区可不只是就东jiāo民巷一条胡同,北到长安街,东到崇文门内大街,南到前门大街,跟紫禁城就一墙之隔。赔款的4.5亿两银子,分39年还清,就是还到1940年。到1936年我们大概支付了6亿多两白银。这笔钱俄国分了1亿多两,德国分了9000万两,然而,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一爆发就不要了,德国1918年一战战败不给了,奥匈帝国战败,也不给了,法国、美国、荷兰把这个钱退给了中国,美国是拿这个钱做中国公费留学生的经费,今天的协和医院、清华大学都是用这个钱建的。只有日本,棺材里伸手——死要钱,一直赔到1936年。《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巨额的赔款,是列qiáng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而设立外务部,便于清政府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jiāo政策。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jīng神屈rǔ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为资本主义列qiáng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章 帝制已消成历史(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第1节 革命思cháo大涌动
猛一回头烽火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八国联军侵华结束之后,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国门,划分势力范围的目的已经达到。中国虽然不是被某一国独占,但是更惨,基本上被列qiáng瓜分殆尽,成为多国联合殖民地。在国内,推翻清朝统治的呼声空前高涨,真是猛一回头烽火起。
着名的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写了两本小册子《猛回头》、《警世钟》,号召人民参加革命。他用极其通俗易懂、浅白的语言告诉大家,中国已经成为列qiáng的联合殖民地。
19岁的重庆青年邹容写出了《革命军》,国学大师章炳麟为书作序。这一老一少的奇怪组合,确实在人们的意料之外,这是革命运动在人民之中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的体现。
《革命军》的内容包括了对清朝统治广泛的指控,用最富煽动性的语言号召民众进行革命,邹容的小册子倾注了对国内现状的不满,充满了对法国和美国的革命、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以及对华盛顿和马志尼等领袖人物及卢梭等思想家的钦敬。这个青年给中国的未来开了一张处方:模拟美国,革命独立。
邹容激烈的言辞和章炳麟的序,触怒了清朝当局。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努力,清廷好不容易找到二人活动的地方。当巡捕在某地正欲逮捕他们之时,章炳麟挺身而出:“余人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邹容趁乱从后门逃走。章炳麟一生坎坷,是坚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豪杰。章炳麟被判了三年监禁,邹容后来自请入狱,被判两年,牺牲在狱中。
靠山已经靠不住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仍然坚持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章炳麟针锋相对,驳斥康有为的论调。他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cháo流。
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源还是中国的民族危机,特别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了俄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了我国东北,这是日、俄帝国主义间的战争,可战场却在中国。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情形,对于清廷的不满已经如箭在弦。
戊戌变法时,很多人对朝廷还抱有希望,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对皇帝有所依赖。清朝政府采用一些小修小补的办法,将国内的不满引向帝国主义,并在形式上通过一些内政改革,缓解矛盾。在列qiáng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列qiáng侵略中国的程度加深,必然会造成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
然而,发展会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首先要拯救千疮百孔的中国。革命派深感朝廷的无力,中国大地处处水深火热,需要一次摧枯拉朽式的推倒重建。
第2节 起义频现英雄凋
学习日本最直接
一直以来,屈rǔ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灵魂深处,对于保持“中学”和传统文化的步调是一致的,顶多在学习西方什么问题上产生分歧。没有多少人产生推翻清政府的想法。学习西方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中国文化,这种观念纯朴且根深蒂固,所有的分歧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统一,这是中国士大夫们的终极追求。
奇书《革命军》
19世纪晚期,中国留学生人数增多,足以引起政府的注意,足以在一切中国革命者中间构成人数最多、呼声最高和行动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行者,发出了革命的呼喊。孙中山建立起一个组织,以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为己任。这在腐朽的中国打开了一个缺口。
1905年,孙中山、huáng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以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中国人在甲午战争之后,对日本不是恨而是敬佩,尤其是当时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同盟会就成立在日本东京。孙中山很早就羡慕西方和日本,羡慕它们政府的力量和效率、它们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以及洋溢在它们社会之中的gān劲和活动意识。20世纪初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有8000多人,三分之二在日本,一来是道近,生活费比较便宜,生活习惯相似;二来,认识到学欧美不如学日本直截了当,我们跟欧美国情不同,但与日本国情相似,遭遇处境也差不多,日本一下子就能成功,所以咱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