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又说,重复地赞叹:道——后世这个道为什么不明了呢?他说我知道了,“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贤”与“不肖”,是古代两个代号。贤——有道德的人,有学问有道德谓之贤人。不肖——看不起学问,不守道德谓之不肖。什么叫不肖呢?——不像样的。
所以我们写信,我们小的时候,现在我们给父母写信也是,“不肖子”,是这个不肖哦!有些人写不“孝”,孝顺的孝,错了!为什么写给爸爸妈妈自己是个不肖子啊?就是说,父母很高明,我不像你,不像我父亲的儿子,也不像我妈妈的女儿;我太混蛋了,太不像了,不是个东西,就是——不像样!所以叫不肖。不肖是这个不肖,啊!
所以有道德聪明的人啊,他把那个道德看得太严重了,把道又看得太严重了,装模作样。所以像佛家到了宋朝,那个禅宗流行、那个戒律流行、那个唯识流行,每一个法师出来那法师一身都是“法”!有一个人看不惯了——济颠和尚,gān脆来一个(疯颠),打破了这些形式,他是为了打破宋朝时代那个理学那个严肃的气氛,这就是为什么济颠和尚疯疯颠颠。(他是为了)打破当时“贤者过之”这个毛病。
但是到了明朝的末年,王阳明看历史上那个禅学的末年,再加上明朝末年很多了,很多的人,所谓李卓吾啊——就是厚黑教主李宗吾的老祖宗,玄中郞啊,一路下来,什么冯梦龙啊,到达清初的金圣叹啊……都是第一流聪明,个个都说有道,个个都很高明,可是统统变成不肖,都不像。所以呀,到明朝的末年,文化史上骂,“圣人满街走,贤人多如狗”。每个都是圣贤,个个打了几天坐,打一个七,马上都可以有禅了!都那么不得了,啊!这就是“不肖者不及也”。
所以贤与不肖,同智与愚两个差别:智与愚是讲人的智慧,拿现在讲,这个小孩子的智商。太高明了的智商,修道修不成功,只能去学科学,或者是去搞一样专长;修道用不着,聪明用不上。太笨了,那也实在不行。所以像我们大家很多年轻人拼命想学道的,据我所知很多人,都是太聪明了。所以学道很难!
贤与不肖是讲道德行为,有些人拼命讲戒,守戒啊,讲道德行为啊,道德行为太过了,也是不中节了。把它加上,也不是。那么你吊儿啷郞当太过头了,你看我说济颠和尚很好,那济颠和尚最好来扶鸾了,现在到处都是济公壇,济公活佛来了。很多的人问真的是济公不是?我说你管他真的不真的,你就是疯疯颠颠像个济公差不多嘛,你不疯颠还去扶鸾gān什么?!啊,济颠和尚再吃饱了饭也没有这么多空,还跑来跟你扶鸾呢!啊,就是说“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孔子的感叹:学道很简单,吃gān饭一样,世界上人人都吃饭,没有一个人懂得吃饭。孔子就讲了这句话,古文就是“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一般人吃饭都是匆匆忙忙把饭吞进去,装到肚子里,算吃了一顿,没有晓得饭是什么味道。馒头面粉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
所以我经常说啊,人长得呀,上帝造人太忙了,很多东西造得不对!把这个嘴巴造在头顶上,拿一碗饭一倒,就吃完了,呵,嚼都不必嚼,何必长在这里慢慢吃,啊!鼻子把它倒过来一长,筷子这么一插,就可以了;眉毛长在指头上,牙刷都不要买了(众笑)!都是长错了!这个道理啊,孔子也说过这个,他文字很严肃,意思当时讲得也很清楚。他说,修道为什么不成功啊?等于人吃饭一样,个个在吃饭,个个不晓得饭的味道。换句话说,每一个人生命本身都有道,自己找不到道。那么可怜!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拿现在话翻,孔子就说,唉呀,算喽!这个事情不行了!不行就是不行!就是孔子不想传道了。他说这个不行了,道行不开了。那么,跟到下来,他(子思)引用孔子讲,这个道的作用、行为: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知,就是智慧的智。那么,儒家的标榜有道的人,叫圣人;佛家就标榜叫佛了,超出人世间。儒家有道的人,有道就有用。道而不能用,偏道了!就只能当当教主了。中国文化的“道”同各国文化的“道”不同,得道的人能对人类社会有贡献;没有贡献、功德不圆满,不是道。其实呢,佛家也是一样,佛也提倡大乘道,真悟了道的对人类社会对众生有贡献。所以儒家标榜的道,尧、舜都是得道的人,悟道、修道成功了,所以中国历史上尧活了一百多岁,他那个临死的时候,等于佛家讲的涅槃,安祥而去。舜跟禹两个都活到一百多岁,走的时候都是没有结论的呦!怎么没有结论?成仙了。舜走的时候,说舜究竟死在哪里?不可知啊!
那么中国的这个老祖宗huáng帝,历史上写他是活龙活现的。白天在鼎湖,就是huáng山上,天上下来一个jiāo通工具——一条龙,骑龙而去。跟他的左右大臣,文官武将、所有他的gān部一起带走了。所以有许多人,个子小一点,就攀这个龙须,没有地方挂了,就挂在龙的胡子上,到了半空中啊,掉下来了,所以有好几个人都掉下来了,啊!彭祖我们晓得活了一百多年,就是在huáng帝时候啊,抓到那个龙的胡子,大概那个胡子太短了,半空中掉下来,所以后来等了八百多年,才成仙再走的。好多啊,都是huáng帝时候的。中国历史报告舜、禹都是入于《神仙传》中人,都得道了。那么,这些故事啊,只能做神话看了,因为实在很难懂!
现在孔子不从这一面讲,只从人道修道、见道、教化之道讲。他说舜当然得道了,大智慧成就的,“舜其大知也与!”大智慧成就拿佛家来讲就是大般若,般若成就就是菩萨就是佛了。但是他说,舜的行为是什么呢?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第一个修养我们就做不到,拿行为来讲。舜是在八九十岁的人,老皇帝尧还没有让位给他,还在,那个时候尧一百多岁,不管事了,大部分已经叫他管,不过没有正式地jiāo接。舜已经是等于当传位的皇帝。但是他每件事情都很明白,自己很清楚,还要向不如他的人请教一下。好问——谦虚、请教,多请教,就是好问。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问。比如看你正忙着买一个红薯:哎,你这个红薯是哪里买的呀?新竹的?还是台南的呀?几毛钱一斤啊?……那就是罗嗦了!他不是这个好问。谦虚能够下问。“好察迩言”,迩言就是近的话,那如果照文字这样解释舜不是圣人。因为你们晓得吧?你们年轻人不读历史,读了历史就知道,历代那些个坏皇帝都犯这个毛病,坏的皇帝最喜欢问,好问,都很聪明。
比如我们大家晓得南唐李后主,你们年轻人最喜欢他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chūn风”,那个词作得好,诗作得好,那是没有话讲!(他)就是有这个毛病,小事情绝对的聪明,大事情糊涂透顶!文章作得好极了;政治是一窍不通,军事更不懂。所以后来给曹彬一抓,他只好来投降啊!曹彬打下到江南来,曹彬当大元帅,那个潘美当副元帅。曹彬故意在南京城外,坐在船上,架一个跳板:叫李后主来见我吧!啊,他叫他名字哦,皇帝投降了。李后主上那个船,过那个跳板,木头一跳啊,吓死了!不敢走。曹彬站在船头迎接他:辛苦了啊!派两个副官:你们扶他一下。把他扶过来了。谈了以后曹彬到底很仁厚,他说:你呀,你宫里头,家里一共有多少人啊?他(李后主)说兄弟姊妹连宫女等等有三百人。曹彬就吩咐他说:你都收拾都带着,都带了跟我到洛阳去,去见宋朝皇帝。曹彬最后告诉他:你这样,我限你三天,把东西都收拾好,我们一起走,现在请你上岸去收拾去,回宫去收拾行李,当俘虏嘛。又吩咐他一句话:到了那一边你就不是皇帝了,用啊、钱啊,都不方便哦!能够多带你就多带吧!换句话说,那个时候你外汇呀什么都没有喽,你能够走私你就藏一点吧!把他送走了。潘美这个副总司令就向元帅曹彬报告:这是个犯人,你怎么把他放走了呢?他逃掉怎么办啊?我们两个怎么办?曹彬说:你怎么搞的?他上一个跳板都吓得那个发疯,他还敢逃?!他逃不了的,决不逃!就把他看得那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