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说佛:现代学佛者_南怀瑾【完结】(40)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蝇乃寻光纸上钻,不能透过几多难,

  忽然撞著一时路,始信平生被眼瞒。

  苍蝇喜欢寻找亮光,所以在纸窗上钻来钻去,但无论如何也无法透过纸窗,飞出窗外。忽然撞到进来时的那个dòng,才知道自己是被自己的眼睛骗了,原来那个dòng就在这里,这就是“伺”的境界。所以中国禅宗是很文学化的,用文学的语言表示出来,寻与伺境界的不同就很清楚了。

  “云何心不相应行。谓依色心等分位假立。谓此与彼不可施设异不异性。此复云何。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如是等。”

  “心不相应行”在唯识中叫做“心不相应行法”。这里的“心”就是意识心,所谓心不相应行,是指那些无法与我们的意识心配合的东西,一共有二十四种。“谓依色心等分位假立”,我们的大脑、心脏是色法,为四大所造,这二十四种东西是依我们现有生命的想而假立的,不是真的。“谓此与彼不可施设异不异性”,这二十四种与我们的心可以说不同(异),也可以说是一体的(不异),但不是我们的意识心可以转动或影响的,除非我们成了佛,达到心能转物的境界。这二十四种下面都有解释。

  “此复云何。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如是等。”像无想定、灭尽定等都和我们的意识心不相应,跟我们的意识心绝对是两个世界,你无法用意识心去转动它。还有,我们也无法转动时间和“势”,这一点这里没有提到。所谓“势”,就是一股挡不住的力量,好比说台风,大风来的时候,你完全无法挡住,等它过去,就什么都没有了。

  禅宗的方法与这些研究教理不同,古代许多禅师都穿得破破烂烂的,也不洗脸,不像那些大法师们,穿得整整齐齐,架子摆得很大。有这么一位禅师,坐在路边的茶馆里喝茶,当时茶馆里还有一位大法师,派头十足,旁边坐著许多皈依弟子,对这位穷兮兮的和尚不大理会。这位禅师要整整他们,就跑到他们面前说:“法师啊,嘿,看你这个样子,佛法一定很高明啊。那你们都讲些什么法呢?”“嗯,我研究的是法相唯识学。”禅师说:“哇!了不起,那我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唯识学讲百法,那么,昨天下雨今天晴是那一法?”这一下那位法师就愣住了,晓得碰到高手禅师了,“哎呀,老禅师,请指教!”禅师回答:“那是二六时中,心不相应行法。”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天气随时都在变化,但你的意识心无法把晴天变成下雨,也无法把下雨变成晴天,所以那是心不相应行法。

  行蕴讲到这里,算是简单的概括了一遍。真要细讲,内容还很多。

  云何识蕴。谓于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能採集故。亦名意。意所摄故。若最胜心。即阿赖耶识。此能採集诸行种子故。又此行相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转故。又由此识从灭尽定无想定无想天起者。了别境界转识复生。待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生起。又令生死流转迴还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识。执持身故。最胜意者。谓缘藏识为境之识。恒与我癡我见我慢我爱相应。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圣道灭定现在前位。如是六转识。及染污意。阿赖耶识。此八名识蕴。

  “云何识蕴。谓于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能採集故。”

  什么是识蕴呢?就是说对于外界一切的缘,心中明明白白,很明了。识的作用也叫做心,它能把外在的境界收拢来,好比说,我们小学、中学所学的中文、外文现在还都能记得,就是这个心、识蕴的作用。

  “亦名意。意所摄故。若最胜心。即阿赖耶识。此能採集诸行种子故。”

  识蕴也叫做“意”。注意,这里的心是总体的心,中间的作用叫做“意”,因为这个识包含在意内,“意所摄故”。我常常拿大海水作比方,那个大的波làng就好比说心所起的作用,叫第七识(末那识),大làng上面的波纹变化就好比是意(第六意识),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蕴就好比是大làng上面的làng花,很细,叫做识。所以,这个识蕴包含在“意”里面了。

  那么识是那里来的呢?是唯心所起。“若最胜心。即阿赖耶识。能採集诸行种子故。”作用最大的那个,叫阿赖耶识,它无形无相,能採集一切心理行为,将它们变成种子。所以,你这一生的行为思想是来世果报的因;而你这一世所遭遇的果,是前世种的因。所以,唯识有两句话:“种子生现行”,过去种性带来的每个人的个性不同,遭遇不同:“现行生种子”。佛学把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都说得很清楚了,我们这是用前生、今生、来生来说明这个道理。

  “又此行相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转故。”

  再说,这个识蕴的作用,它的动的“行相”(行就是运动),有时候几乎分辩不出来。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前后一律,连续的转动,所以叫做轮回,这是第二层的意思。

  “又由此识从灭尽定无想定无想天起者。了别境界转识复生。待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生起。”

  另外,得了灭尽定、无想定,或升到无想天的人,识暂时灭掉不起作用了,许多阿罗汉就在这个境界,但是,这只是把识的作用压在那里而已。“了别境界转识复生。待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生起。”等时间到了,重新出定的时候,如来藏里行蕴的作用开始,加上各种因缘湊合,那个识的作用还会生起。

  “又令生死流转迴还故。”

  这个识的作用,让我们在生死轮回中转圈。注意,在这个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恶的转成善的,但有时,一念之差,无明起作用,也可以把善的转成恶的,白的转成黑的。一切众生,都具备善、恶(不善)、无记的三种种子。没有成佛以前,所有的种子都具备,就是缺三样:声闻(罗汉)、缘觉(独觉佛)、成佛。其实严格来说,不是缺,而是说那个种子还没有发出来。成佛以后,所有的种子都具备,不过,所有种子都被转成白业了。所谓白业,就是纯白纯清的,纯善无恶,也没有无记性了。

  “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识。执持身故。”

  阿赖耶识就像一个仓库,能包藏现在、过去、未来的一切种子。同时,更严重的是,阿赖耶识还包含了我慢的种子。我们觉得很了不起,很聪明能gān,很漂亮,那就是我慢。甚至,那个最笨的人也会觉得“格老子就是笨,怎么样?”这也是我慢。我们心意识同时还会把这个四大和合的肉体生命抓得很牢,所以又叫“阿陀那识”。

  “最胜意者。谓缘藏识为境之识。恒与我癡我见我慢我爱相应。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圣道灭定现在前位。如是六转识。及染污意。阿赖耶识。此八名识蕴。”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0/6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